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余杰的《火与冰》那本书里,几处提到钱钟书,说:“无疑,钱钟书是一位优秀的学者。但他并非奥林匹斯山的神祗,否则在那些悲惨的日子里,他何必拼命抓《毛选》英译本编委会负责人这根救命的稻草呢?钱先生字默存,然而,要是他真的保持沉默,他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了。……在《柳如是别传》中,我读出了陈寅恪的面貌音容;在《管锥编》中,我读到了密密麻麻的注解,而钱钟书自己的面目却模糊不清。”(“心灵独白二·四十七”);“世纪末,‘钱学’大盛,也算是杂草丛生的学术界的一朵奇葩。此‘钱学’(钱——钱钟书也)固非彼‘钱学’(钱——金钱也),但同样令我怀疑。我以为,钱钟书是一位伟大的注释家,而非原创性的思想家……”(“心灵独白三·九”)。后生晚辈对先生前辈的不以为然溢于言表。不过,我们也不能只看到不恭,还得承认余杰的童言无忌,而童言有时甚或就是“知言”。虽然“拼命抓……稻草”之说有些不顾事实,那根“稻草”是谁想抓就能抓,谁想不抓就能不抓的吗?说“钱钟书是一位伟大的注释家”也大致不差,却忘了还有《围城》在——这,都欠公道;但说“钱钟书自己的面目却模糊不清”,我以为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位仰慕钱钟书先生学问和人品的读者,钱钟书的著作和有关钱钟书的著作,我是见到必买的。近日从特价图书超市购得《文化昆仑——钱钟书其人其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7月北京第1版,2000年1月北京第2次印刷)一书,我马上花  相似文献   

3.
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孙以楷长期从事道家哲学研究,著有《道家文化寻根》、《老子通论》等著作。他主持的国家“八·五”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先生是享誉中外的文学大师、文化泰斗,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识在文化界有口皆碑。其等身著作被出版社一版再版。他的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谈艺录》、《管锥编》旁征博引、字字珠玑,被誉为中国比较文学的鼻祖;  相似文献   

5.
“事势”一词,出现在西汉公文巨擘贾谊著作《新书·数宁》的开篇,意指国家大事和当前形势。在《汉书·艺文志》著录的58篇《新书》(亡佚《问孝》、《礼容语上》)中,“事势”则作为一类文类而存在。《新书》的卷一至卷四(《过秦上》至《铸钱》)中,除《权重》未标类属外,在题下均标有“事势”字样,意指该文属“事势”类,共计31篇。根据《新书》内容,大体上可推断出,“事势”类多涉及对当时形势的看法.即是对时政发表见解、专论时弊的疏奏组论,故《权重》也应划为“事势”类。  相似文献   

6.
李恩 《出版参考》2010,(6):33-33
艾尔弗雷德·斯隆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他写过一本书——《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也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但是,比尔·盖茨的大名估计当今社会无人不晓,盖茨对斯隆的推崇从他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我认为,艾尔弗雷德·斯隆的《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可能是你所能读到的最好的商业著作。”  相似文献   

7.
有着“现代马可·波罗”之称的意大利记者、作家阿德里亚诺·马达罗于2006年12月推出他最新出版的关于中国的著作《1900年的北京》。马达罗对于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出生于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附近。15岁那年,一本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在他心中种下了“中国梦”的种子,从此  相似文献   

8.
译事杂议     
译界先贤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确是评价译事的最高标准,殊不容易达到。不过,根据钱钟书先生的考证,1700多年前的吴国,佛经翻译家、大学者支谦在其著作《句法经序》中对翻译的三不易即信、达、雅早就有所阐述。由此看来,这玩意的创见权(或者说“版权”)属支谦而不是严复。好在严老先生从来没有说过这是他的发明,只是后人把功劳归诸他而已。  相似文献   

9.
闲读偶记     
或许可以说,一切诗文,都是在述说人生,诠释人生,咏叹人生,只不过有的直接,有的间接,有的明显,有的隐蔽而已.即使学术著作,比如钱钟书的《谈艺录》、《管锥编》及《宋诗选注》,细品顺,也能从中品咂出丝丝人生意味.钱钟书有句名言:“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从中就不难看出作为学者的钱钟书对寂寞人生的深长感慨.  相似文献   

10.
杨杨 《图书馆杂志》2005,24(11):85-88
我想介绍一下钱钟书的文学创作。因为钱钟书在今天构成了一个话题。对学问家的钱钟书,大家大概不会有什么争议,但作为文学家的钱钟书一直到今天还是有争议的。我们不妨看看一些有影响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譬如杨义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将钱钟书小说放在上世纪40年代小说创作范围里来论述的,也就是说,在这一范围里钱钟书的创作才显得有意义。另外就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30年》,对钱钟书的论述也是放在上世纪40年代框架中来论述,指出他作为讽刺作家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世界》2010,(2):44-44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精妙而逼真。朱自清《〈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这里写赵姑母的唠叨和龙钟,惟妙惟肖。”钱钟书《围城》:“他仿美国人读音,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著作,素所喜爱。濡染既久,深得其益。尤其是他的学术艺文札记《管锥编》、《谈艺录》等,对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更有直接的好处。笔者随看随记,现抄录整理一点出来,取奇文共赏之意。  相似文献   

13.
杨绛“偷”译《堂吉诃德》──摘自《作家文摘》94年7月8日原作:刘存孝我国文化巨擘钱钟书,因为两部壁立千仞的著作《谈艺录》、《管锥篇》奠定了在中国学术界泰斗的地位。夫人杨绛先因写剧本而脱颖,后以翻译而成名,近年因完成真人真事散文集《干校六记》与小说《...  相似文献   

14.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无所不包(包罗:包容;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语见《皇帝宅经》卷上:“所以包罗万象,举一千从,运变无形而能化物,大矣哉阴阳之理也.” 例如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四十七回:“末二句收到落梅,层次井井,包罗万象,无一毫遗漏,所以为难.”郭绍虞《从文法语法之争到文法语法之分》:“刘勰的《文心雕龙》,确是一部伟大的的著作,包罗万象,继往开来,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它特殊的贡献.”马南邮《燕山夜话·欢迎杂家》:“以儒家正统的孔子和孟子的传世之作为例,其内容难道不也是杂七杂八地包罗万象的吗?”  相似文献   

15.
“经典:不是说你读过没有,而是说你读过几遍。”眼前的这套《经典阅读书系·名家课堂》让我们在鲁迅、郭沫若、朱自清、闻一多、朱光潜、俞平伯、钱钟书等众多现代文学和学术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师陪同下进入经典之旅。  相似文献   

16.
周春 《新闻记者》2007,(7):73-73
最近一条较受关注的假新闻,是《杨绛谈热门题材“钱钟书”,亲自校订〈第一才子钱钟书〉但不写序言》。写这篇报道的上海某读书报记者,并未采访杨绛,“电话都没有通过”,但文中却多次出现“杨绛告诉记者”、“杨绛笑着告诉记者”等字眼。据该报记者称。他是根据出版社提供的宣传材料“改编”的。  相似文献   

17.
郝毅 《大观周刊》2012,(24):46-46
杜威一生的论著甚多,总计著作30多部,论文近千篇。在自传中他写到:“《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把我的哲学陈述的最充分的一本著作”。杜威生平在《民主主义与教育》前言中由腾大春教授撰写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就杜威的个人成长而言,他把他的思想兴奋点投放在教育课题上,是他离开约翰·霍布金斯大学而任教职大学后开始的。”在此之前,杜威曾于1879年至1882年任乡村教师,这段时间使他对美国的教育方式有了真切的体验,对他后来呼吁改变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港台之页     
杨绛著《记钱钟书与〈围城〉》脱稿后,可谓一纸风行。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列为《骆驼丛书》之一出版,而后香港的《读者良友》杂志、《大公报》以及台湾报纸先后连载,很受读者欢迎,影响颇大。最近,香港三联征得原出版者同意,在港重排出版。杨绛对钱钟书其人其作无疑最为熟悉。她在前言中称“我既不称赞,也不批评,只据事记实;钟书读后也承认没有失真。”该书分《钱钟书写〈围城〉》和《写〈围城〉的钱钟书》两辑,以鲜为人知、首次披露的资料,介绍了《围城》一书的人和事,是有关《围城》的最具参考性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19.
“色厉内荏”意思是神色严厉,内心软弱(荏:软弱).形容人外表强硬而内心怯弱.语出《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穿窬:钻洞爬墙)之盗也与?”后以“色厉内荏”四字成文.例如汉·王充《论衡·非韩》:“奸人外善内恶,色厉内荏.”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九十五回:“后来藩台走了小路子,向他随员当中去打听消息,才知道他是个色厉内荏之流,外面虽是雷厉风行,装模作样,其实说到他的内情,只要有钱送给他,便万事全体的了.”叶圣陶《英文教授》:“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色厉内荏的窘态.”王火《战争和人》(二)卷四:“童霜威不禁惊讶地想:唉,人的内心真是复杂!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汉奸魔王,看来也是色厉内荏,怕的是因果报应呢.”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迎接下届世界杯。中国足协请来了荷兰人阿里·哈恩。眼下,中国足球队“西线无战事”,但在绿茵场外,另一场“比赛”却在无声而激烈地进行,这就是“哈”、“汉”之争——对中国队新任主教练,媒体有的称之阿里·哈恩,有的叫他阿里·汉。 上网键入关键字检索,可知使用阿里·哈恩的媒体稍多,而另有一些媒体“立场”不明,阿里·哈恩与阿里·汉混用。作为国内两大专业体育媒体,《体坛周报》与《足球》所用译名正好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体坛周报》用阿里·哈恩,而《足球》报用阿里·汉。至于一些门户网站则更有趣,在转载其他媒体所发新闻时,由于重新制作了标题,结果同一篇文章标题上是“哈恩”,内文里变成了“汉”;或者标题上是“汉”,内文里却大谈“哈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