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文 《青年记者》2004,(5):22-24
记者: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到《中国经营报》工作的? 李佩钰:我是1986年来到《中国经营报》(当时叫《中国农村经营报》)工作,从这里开始了我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一次职业经历,而这一职业一直伴随我至今,已经17年多了。记者:您是学什么专业的?新闻是您最开始的本行吗? 李佩钰:我在大学里学的是纺  相似文献   

2.
中国记者:据了解,您从以《笼中》为主题的500多张照片中精选出45张,最终筛出12张送"荷赛",您的组照编辑思路及镜头表现、色调处理思路是怎样的呢? 郑晓群:组照《笼中》的第一张照片,是在2011年4、5月份去温州动物园采访时偶然拍摄的.当时,我在温州动物园采访结束后,还有点时间,就在园里转转.园内只有一只长颈鹿,比较孤单,我当时就拍了.回来将照片导入电脑,处理成黑白照片时,我感觉这照片有点意思.为什么呢?孤寂!  相似文献   

3.
听说《青年记者》为纪念创刊60周年,也在酝酿改版。这使我想起当前新闻界的一些现象,让人担忧。为什么担忧?我们先读一封清华大学一学生不久前发给我的一封电子邮件:李老师,您好:我在新华社的实习终于结束了。前后两个多月的时间,在专稿要闻组编发了80多条要闻,写了30多篇专稿,总算对新闻写作有了一点感性认识。有个问题想请教您,您要求学生写新闻时不加渲染,  相似文献   

4.
今年第一期的《中国记者》刊登了一篇《关于新闻基础理论研究人员的调查》。其中的一项是:您是否经常与新闻业务人员交往,您认为他们对新闻基础理论的学习和运用的情况如何。 据说,日本的新闻界把专家们视为“天敌”,因他们挑起新闻媒介的错误来入木三分又毫不客气。接受《中国记者》调查的这些专家当然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朋友,但是我想,读了他们对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看法,新闻圈中的不少人可能会产生自惭心理。在八位被调查的专家中,除了一位没有正面回答外,其他七位的基本看法是:“重视学习新闻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5.
从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以来,就像和您事先约定一样,每月准时重逢相见。《军事记者》,认识您,才发现您知识渊博,是难得相求的好老师。和您每次见面,都让我有新的收获,这更坚定了我的等待。您知道我在等您吗?因为等待让我更注重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我才能和您交流,才能真正地了解您,才能明白您讲的道理。那是您无数次实践后的真理,那是您多年知识的汇聚,那是您辛勤耕耘后的硕果。您知道我在等您吗?因为等待,我被战友们挂上了“痴情人”的绰号。但我从不介意。是您改变了我,让我从无聊的游戏中走了出来,让我从侃大山中走出来,让我从空虚时…  相似文献   

6.
时间:2001年9月中旬地点:昆明全国书市主会场人物:作家阿来记者:大多数读者对您的认识都是通过《尘埃落定》,这次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阿来文集》,收入了大量您的重要作品,请您简单介绍《阿来文集》都包括哪些内容?阿来:《阿来文集》一共四卷。第一卷收入的是我的诗歌作品,因为我年轻的时候写过一段诗歌。中国的作家一般不会单纯只写长篇小说,所以我写过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先后散发在各种各样的刊物上,这次把这些中短篇小说收集起来,作为文集的第二卷。第三卷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尘埃落定》。第四卷是有关西藏文化的一…  相似文献   

7.
今年第一期《新闻记者》杂志的“向您推荐”专栏,摘登了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记者罗伯特·卡恩1968年写的调查报告《救救国家公园》,同时还刊登了推荐文章《见微知著妙笔生花》。读了这两篇文章,感慨良多。我不想贬低卡恩的作品。在当代美国记者的报道中,他这篇《救救国家公园》算得是杰出之作,不然他怎么会获得美国1969年“普利策全国报道奖”呢?我认为《新闻记者》杂志推荐  相似文献   

8.
据说,诺贝尔在去世前,在《纽约时报》登了一则启事,大意是说:如果你想念我,请不要设立什么基金会、奖学金、纪念碑之类的,请您看我的书,因为我就在里面。是的,阅读《青蛙与蟾蜍》,就是对这位天才儿童文学作家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9.
真的不知该怎么称呼您。是首长、叔叔还是哥哥? 我是一名列兵,这几天被选到政治部学习摄影与摄像。刚接触,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军事记者》、《解放军画报》、《摄影与摄像》是我看的3份期刊。但是看了收获不多,烦恼真的很多。  相似文献   

10.
《记者摇篮》2005,(10):21-21
每位记者都有自己的采访方式,每位记者 都有莫逆之交的采访对象,每位记者都有难忘 的采访经历。经历就是财富,您把这些经历记 下来吧, 《记者摇篮》急切地盼着您的文章!我 们在请您的赐稿的时候,给您的大作规定了写 作内容: “一次难忘的采访”,标题由您自拟。 我们之所以开展这样的征文活动,是为了 更好地落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的原则, “一次难忘的采访”也许更能反映记 者实践“三贴近”的风貌,充分展示记者与采 访对象乃至于和广大读者心贴心的思想感情, 这是我们的一个初衷;顾名思义, 《记者摇篮》 是记者的理论和实践阵地,理应更好地贴近记 者,服务记者,为记者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  相似文献   

11.
在范长江逝世20周年的时候,《范长江新闻文集》和《范长江传》两部书出版了。9月21日,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在全国记协会议室召开了这两部书的出版发行座谈会。范长江同志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最杰出的记者和我国新闻事业的优秀领导人。他20多岁时就以《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为题的大量通讯闻名全国。他第一次公开如实地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揭开了当时神秘的西北的黑暗和危机,引起了全国的震动。后来他在我们党的新闻事业中担任过重要的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2.
传馨 《今传媒》2016,(11):1-4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梁院长,您好!非常荣幸采访您.我看到您的博客名是厚夫,这也是您的笔名,请问您取"厚夫"为笔名有何含义? 梁向阳:你好,感谢《今传媒》的采访,让我有机会和读者进行交流!文人善用笔名,不外乎一些原因:如不想让读者知道作者的真实身份;在笔名中寄寓心志等等.我起笔名时,这两种心思均有.  相似文献   

13.
面授之页     
"我与军报"有奖征文活动启事为纪念于1956年1月创刊的《解放军报》诞生50周年,《军事记者》杂志拟从2005年7月至2006年4月举办"我与军报"征文活动。如果您是一位曾在军报工作过的老报人,请您回忆一段在军报工作的难忘岁月,写一写那些曾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如果您是一位部队领导,可写一写您是如何利用军报指导工作的;如果您是一位基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记者》是一份高品位的新闻业务刊物。我同许多同行一样,把《中国记者》视同自己的良师益友,从创刊的第一期开始,每期必读。其实我对《中国记者》的这份感情,渊源很长,踏上新闻工作岗位,伴我漫长的记者生活的,就  相似文献   

15.
平日里踊跃订阅《记者观察》求助时记者就会来到您身旁《记者观察》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新闻观察杂志,创刊于1991年元月,创刊十几年来已在全国取得了较高的知名度,拥有了一支固定的作者和读者队伍,刊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年增长。《记者观察》杂志先后获得了全国首届社科获奖期  相似文献   

16.
郑:你在《中华文学选刊》上看到我对浩然的采访,其中谈到老舍之死时涉及到您,这才找到我。但据我所知,把您和批斗老舍联系到一起的文章,我这不是第一篇,为什么您现在才想到要就此事公开发表意见? 侯:浩然在接受一位叫陈徒手的采访时,曾提到“北大造反学生侯文正在文联搞队伍,来了一车女八中红卫兵,说要揭开文联盖子……”,但话说得比较含糊。  相似文献   

17.
去年年初,《波士顿环球报》发行人威廉·泰勒假座肯尼迪图书馆贵宾厅,宴邀在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基金会进修的美国和世界各国记者。当我们在吃主菜时,报社编辑部来电话找总编辑迈克·简韦,告诉他总统里根正在举行记者招待会,主要谈美国外交上一些重要政策问题。和我们同桌的进修班负责人,原《华盛顿邮报》总编辑霍华德·西蒙斯说,过去遇到这种情况,他就得退席。但简韦并未马上离去。《环球报》与哈佛大学,尤其是与尼曼新闻基金会有传统的密切关系。《环球报》三十年代末名记者路易斯·莱昂曾是尼曼研究员,后又任进修班负责人达二十五年之久;《环球报》几任总编辑包括简韦在内,都是成绩优异的哈佛毕业生。因此简韦宁愿把手边的急事放一放,  相似文献   

18.
初次订阅《军事记者》是2006年8月,一次闲暇之余,在翻阅《解放军报》时无意间看到了第547期《军事记者》的目录,瞬间我就被那些标题吸引住了。于是,我便与《军事记者》“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19.
逼出来的话     
没有想到,1991年我将65篇杂文结册的《热冷集》,有幸被推荐列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图书目录。这事拽着我又把1990年以来写的61篇杂文随笔汇集出版。 本集杂文随笔,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日报》、《半月谈》和《中国记者》上署名谈峰发表的。它们也如同我40多年来“爬格子”“爬”出来的其它杂文、新闻、通讯、报告文学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动因可分三类:一是奉命写的;二是人们希望写的;三是自己逼自己写的。初当记者时写的东西,属第一类动因者多,第二、三类动因  相似文献   

20.
初次订阅《军事记者》是2006年8月,一次闲暇之余,在翻阅《解放军报》时无意间看到了第547期《军事记者》的目录,瞬间我就被那些标题吸引住了。于是,我便与《军事记者》“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