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勇 《科教文汇》2009,(6):168-168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而新课程又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二十一世纪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更要发展学生的能力,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黄飞娟 《科教文汇》2007,(6X):82-83
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而新课程又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二十一世纪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更要发展学生的能力,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内涵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英语中有句谚语说道:"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新课程理念下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学生知识的建构中提倡自主探究,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如果把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比作是一个乐队的话,教师则是"平等中的首席"。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教学模式始终把教师作为惟一的教学主体.在教学中通常强调的是教师怎样讲的问题,所以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双主体教学模式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存在两个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双方应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改变过去灌输式被动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7.
黄萍 《大众科技》2011,(4):153+141-153,141
教学实质是师生双方由教与学互为活动而构成的一个特殊活动的过程,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来实现的,是一个双主体的过程,即教师的主体是教,学生的主体是学。现代语文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开放性,是一个呈多向开放、多维伸展的主体化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双主体"的作用,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教育,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辩证关系,既遵循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又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基本途径,是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交往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学习和自我学习的主体,他们共同构成教学活动的两端,相互建立起交互作用的共同体,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通过直接交往所建立起来的交互主体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陈茫茫 《科教文汇》2014,(9):32-32,63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教育这种社会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形式,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形式。通过瓯江学院课程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现状分析,得出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是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创新教育要适应主体性教育,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等增强瓯江学院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1.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教育这种社会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形式,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形式。通过瓯江学院课程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现状分析,得出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是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创新教育要适应主体性教育,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等增强瓯江学院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应用写作的教学当中,多以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在课堂中为主导角色,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缺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如果能把"教师为主体"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性,注重课堂的互动性,那么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乐于学"的效果,只有"乐之"才能"乐学".  相似文献   

13.
李干波 《知识窗》2010,(6X):68-68
<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主体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  相似文献   

14.
王海武 《内江科技》2008,29(6):162-163
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的三个主要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所构成的互动的关系,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达到课堂效果。在现代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讲为主"的课堂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互动"的课堂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中师生关系一直是人们讨论的话题。主体间性的引进很好地回答了教师和学生间主体性的问题。把主体间性引进师生关系,是因它在哲学领域是主体与主体间的相互性与统一性,是两个或多个主体的内在相关性。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问的关系正是要建立这种主体与主体间的统一、平等关系即主体间性。这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及发展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少先队工作把学生看成有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主体,主张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才能培养其自主性。本文通过对在少先队员中开展"我是小主人"活动的分析,阐明实践活动是培养少年儿童自主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浅谈“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坚持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小主人",才能实现体育教学优质高效,才能促进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掌握新的教学观念,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倾向,突出以学生为本,真正确立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个同学从情感上、行动上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性表现行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发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的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19.
活动教学中的"活动"具有独特的规定性,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相对独立的实践性主体学习与发展活动。本文具体探讨了物理活动教学中的活动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以及在各类活动设计过程中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20.
"参与型"教学,就是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方法。双主体,就是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双主体互动,就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 师和学生互相参与、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主要是把一个主体变为两个主体,调动起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并把两个主体放在同一环境中去认知 问题,促进教与学双方共同提高;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双主体互动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