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苟子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钱大昕十驾斋之名盖取意于此。《年谱》不载是斋名取自何年,唯于乾隆三十三年下云:“始买城中孩儿桥弄宅,名其堂回潜研,乞新建曹地山先生书扁。”时钱氏四十一岁。自后编著之诗文集、金石文跋尾等均题此名。《清史稿·吴凌云传》谓凌云“尝假馆钱大听屠守斋,尽读所藏书”,又见故宫博物院所藏钱氏关于吴彩写书《切韵》跋记一则,下署“甲寅三月八日竹汀居上书于屠守斋”。此甲寅乃1794年,时钱氏已六十六岁。至晚年所定稿之《养新录》却冠以“十驾斋”之名,自序云:“今年逾七十…  相似文献   

2.
清代文献学大师王鸣盛、钱大昕既是同乡,又是亲戚,就学问论,二人又是同一路向,彼此有很深的影响,本文仅就王氏《蛾术编》与钱氏《十驾斋养新录》两部学术笔记加以研究评述,从中理出王、钱学术研究的异同,以及各自的治学方法和态度,对二书的研读,当是我们今天研究乾嘉之学及清代文献学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说“凌迟”     
凌迟,又称脔割、剐、寸碟,这些令人不寒而栗的字眼,意味着封建时代一种最残酷的刑罚,就是用刀把人肉一块一块从骨头割光。封建时代固然不乏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但我所以特别提到凌迟,是因为它还是作为正式刑罚列入法典刑律的。粗略翻阅了一下史料。隋唐时代,刑律中死刑只有绞斩二种。清代史学家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潜研堂文集》中,  相似文献   

4.
清代起居注官与钱大昕的《讲筵日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一字辛楣,又字及之,号竹汀,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广东学政等。四十八岁归里,历主钟山、娄东、紫阳诸书院。是清中叶与惠栋、戴震鼎足而立的一代儒宗。代表作有《廿二史考异》、《声类》、《疑年录》、《十驾斋养新录》、《潜研堂金石文字跋尾》及《潜研堂集》等,一生著述丰硕,生前即有刻本多种行世。钱氏殁后,其次子东塾于嘉庆十一、二年(1806—1807)间,汇集其父著述共17种250余卷,刻成《潜研堂全书》行世;光绪十年(1…  相似文献   

5.
钱大昕在中国学术史上成就卓著,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精通话多学科,且各有建树。段玉裁《潜研堂文集序》称:“夫自古儒林,能以一艺成名者罕;合众艺而精之,殆未之有也。若先生于儒者应有之艺,无弗习、无弗精。”阮元《十驾斋养新录序》指出:“国初以来,诸儒或言道德,或言经术,或言史学,或言天文,或言地理,或言文字音韵,或言金石诗文,专精者固多,兼擅者尚少,惟嘉定钱辛婚先生能兼其成。”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的煌煌巨著《嘉定钱大听全集》十册四百万言,也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本文仅就人们不大提到的钱大听的版本学…  相似文献   

6.
清代钱大昕《恒言录》是一部俗语辞书,经阮常生、张鉴补注;陈鳣《恒言广证》专为补《恒言录》而作。《恒言录》、"补注"及《恒言广证》有共同的内容,所取得的成绩则表现在不同的角度,亦各有其不足。  相似文献   

7.
朱有燉为明代颇为重要的文学家,其交游对其生平思想乃至文学创作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心路历程、社会生活的反映,朱有燉诗词文集《诚斋录》原刻已佚,嘉靖本为其后裔据周藩原刻重刊,系最接近原貌的版本。结合相关史料文献,通过对嘉靖本《诚斋录》所收诗词文的解读,相继考知与其交游或相关人物有张古山、溥洽南洲、古峰禅师、杨曜宗、朱仲安、邢旭等六人,并于文末对考之未详的周藩纪善余士美之父静学翁作了相应补证。凡此,为深化朱有燉交游进而为其生平研究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鹏 《图书馆学刊》2009,31(6):91-93
《四部正讹》是我国第一部辨伪学专著,在辨伪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关它的研究,历年来学者们主要集中于对其辨伪方法及伪书类型的探讨上。但对其指导实践的“求真”辨伪思想少有论述。作者对《四部正讹》进行抽绎归纳,从其思想内涵、运用于实践的途径等诸多方面,对其“求真”的辨伪思想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文献》2002年第4期刊载了周绍良先生的大作《明万历四十七年〈会试中式题名〉》,以前由于未涉足相关领域的研究,故对此文,笔者只是略读而已。近两年来,笔者有幸参加龚延明师主持的《中国历代登科总录》大课题组,对明代科举制度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并对相关的原始文献和研究论著进行了收集。此时,重读周先生的大作,才真正认识到其价值所在。文章不但介绍了一般读者所不易知的会试录、登科录等珍贵文献的体例,还特别公布了一种世所罕见的科举录——万历四十七年《会试中式题名》,这是一个填补空白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郑慧 《档案学通讯》2012,(2):99-102
元代的档案文献辨伪,既有辨伪《古文尚书》、宋濂的《诸子辨》、辨伪《易.先天图》等实践,也总结出从授受源流、文章风格、重复词句等方面进行辨伪的方法,在中国档案文献辨伪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从现有的史料、清人著述及藏书印等多方面分析,证实钱犀盦是晚清时期江苏泰州的藏书家钱桂森,而非袁慧先生所说的钱大昕。  相似文献   

12.
钱亚新先生为我国现代索引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走上索引研究这条路除了受知友王君提问的启发以外,与早年的学习兴趣、社会环境的感染以及恩师杜定友先生的影响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钱亚新先生将自己的索引思想贯穿于相应的索引基本理论、索引史研究、索引实践、索引人才与索引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3.
钱大昕在版本学方面有精深的造诣。在考察版本时,他既考察版本形式,又考察文献内容。他强调善本的重要,要求人们用善本来比勘通行本,以取得正确的认识。在重视善本的同时,他又反对抱残守缺,反对仅据一本就妄下定论。钱大昕是考据学家,他研究版本的目的是为了考证文献记载的错误,他注意以版本助考证,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有些善本未曾寓目,也使他的个别考证的精确性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4.
顾之逵是乾嘉时代的著名藏书家,"藏书四友"之一。他与黄丕烈、顾千里、周锡瓒、袁廷梼、钱大昕、焦循、段玉裁、钮树玉等当时的著名学者、藏书家有密切的交往。研究顾之逵的意义在于:揭示他在诸多宋元善本、明清抄本递藏源流中的位置;彰显他"与众共之"的分享精神;有助于全面地、历史地认识藏书家群体,实现进入"过程"、还原"场景"的藏书史研究。  相似文献   

15.
清初潘柽章的<杜诗博议>是和钱、朱二家注本同时的著作,该书在诗史互证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对钱笺作了很多补充和驳正,故为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征引颇多.然而由于潘柽章于文字狱中罹祸惨死,其后注家征引多讳其真名,导致该书终于湮没无闻.本文通过最大限度的辑佚,分析了<杜诗博议>一书的注释特色,总结了其对杜诗学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档案管理与整理》这本书是何鲁成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档案学的最高水平,奠定了档案学发展的基础。书中的档案管理思想,如主张推行文书档案连锁法,提倡采用集中制的档案管理方式,提出机关档案管理人员选拔、训练以及档案工作分配的开创性建议,强调档案点收、归卷、调卷及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对档案管理研究方法的总结,对我们今天的档案管理工作仍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溍《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是清初重要的杜诗注本之一,该书吸收了钱谦益《钱注杜诗》、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取得的笺释成果,进一步对杜诗艺术技法及艺术成就作出深入的阐释,并在朱鹤龄的基础上,对全部杜文进行了解评,受到后代注家的广泛征引。该本还是清代杜诗全集笺注本中有着重要海外影响的本子,为杜诗的海外传播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8.
安徽至德周氏家族不仅在中国近现代政治、工业等方面影响巨大,而且以诗书传家、人才辈出而闻名。文章梳理了民国时期至德周氏家族文学著述书目并作摘要介绍,以期展现周氏家族的文学贡献,方便相关研究者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图书馆创建于1912年,至今已达百年。文章通过梳理清末民初的文献,考证该馆的创办时间、成立经过,并根据茅谦、徐信符编印的馆藏书目,分析该馆1912至1930年期间的馆藏来源和主要构成部分,介绍当时的馆藏数量、特色等情况。  相似文献   

20.
吴若本《杜工部集》是较早的杜集定本,清初钱谦益《钱注杜诗》曾以之为底本,然其原本已经佚失。洪业在《杜诗引得序》中对吴若本的真伪提出十点质疑,并最终认为吴若本并不存在,乃钱谦益伪造之本。此后张元济又提出,商务印书馆1957年影印的《宋本杜工部集》乃是吴若本。受其影响,洪业也改变了最初的观点,承认此本确为吴若本。不过这个观点经过此后学界的反复讨论,最终被确认是错误的。吴若本虽已散佚,但仍可从《钱注杜诗》中探寻其概貌。该本保存了南宋初年杜集编纂的原始面貌,具有珍贵的文献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