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是一部古汉语虚词研究专著,该书的虚词研究方法主要体现于五个方面:1.以古音为线索发明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结合句法结构归纳概括虚词用法和意义;3.依据语言环境考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4.运用词义发展变化的规律寻绎虚词的用法和意义;5.宏观把握虚词,进行综合化系统化分析。本文认为《经传释词》的虚词研究方法是科学的缜密的。  相似文献   

2.
壹 序言 在《马氏文通》问世之前,我国的语法思想尽管不成系统,但已经较为发达,到了王氏父子的时代,更是达到其高峰。关于王氏父子在训诂学上的辉煌成就,人们归因于其对音韵知识的娴熟运用。我们认为,王氏父子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还在于其语法思想的先进.王氏父子的语法思想,从其著述来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主要体现于《经传释词》的虚词观  相似文献   

3.
《词诠》大量引用了《汉书》文句作为范例.因为转承、传抄、排版、校对不严等原因,出现了讹字、衍文、脱文、引文次序颠倒等失误.订正这些错讹,有利于《词诠》的修订及虚词学著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尔雅·释诂》中存在着大量的非同义训释,即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无共同义位,不是同义词关系。借助现代语义学的理论,以训释词和被训释词有无共同义素存在为标准,可将非同义训释划分为两类:一、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有词义内部联系,二者有共同义素存在;二、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无词义内部联系,即二者无共同义素存在。第一类非同义训释出现的原因,是由于古代训释的目的在于“求其同”,寻找训释词与被训释词词义内部的相同相通之义;第二类则是古代训释不科学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因不谙方言俗语而释误、因未顾及上下文文意或望文生训而释误、因未分清是反问语气还是直陈语气而释误、因断词或断句失当而释误、义项(或词目)分合不当或义例不合等五个方面,指出《汉语大词典》在某些近代汉语条目释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分辨词汇化形成的虚词与其成词前的非词形式是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留学生要掌握这类词汇化形成的虚词,在教学上首先应该总体了解成词前的非词形式和成词后虚词的特点,然后再从句子主干位置、语义虚实、语音停顿三个方面来对比虚词与非词形式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恓惶”一词只能训释为“悲伤”、“可怜”,而绝无“恐惧”、“惊慌”之意,《辞源》、《辞海》等辞书析字为训,将该词训释为“悲伤恐惧”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来”辨     
古汉语“来”字,谢质彬先生《释“来”》以为语气词.读而思之,似有可疑者,于读古书不可不察,因举数事,姑妄言之.其一,谢文谓“‘来’字作语气词用,古书中常见”,此说不实.“来”为实词常见,古今通例.或解作虚词,而谢文悉以“语气词”者,所举例证由来迭相沿引,仅见于《庄子》《孟子》二三书,仅上四五例.至谢文为之补证《国语》、《国策》、《庄子》各一例,亦不过七八例.然检索先秦古书,“来”宇用例甚丰,现就几种主要典籍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9.
汉英词类划分基本一致 ,即都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是砖 ,虚词是泥 ,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虚词无实际意义 ,它的英译问题更显微妙。本文从虚词的词类——连词、介词、叹词和助词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典型例词的英译 ,并对译文进行了评析。虚词的英译可以通过语音手段、词汇手段和语法手段来完成  相似文献   

10.
一在数以百计的研究刘勰《文心雕龙》的论文中,专门阐述“奇正”这一组重要美学概念深刻含义的文章却稀如凤毛麟角。因此,当读到《释“奇正”》这样的专题论文(寇效信著,刊《陕西师大学报》八○年第二期,下简称为《释》),就倍觉难能可贵。诚如《释》所指出的:“奇正”一词是“《文心雕龙》以及我国传统美学中的一组重要概念”,“刘勰虽没有辟专章论述‘奇正’,但这一组概念的应用是贯串全书的”。刘勰把“观奇正”视为品评文章“优劣”的“六观”之一(见《知音》)就是明证。显然,对“奇正”这一组美学概念作深入地探讨以求得正确的认识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由陕西师大词典编写组编写的《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是国家《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五年编写出一百六十种中外语文词典规划》(草案)中的一种,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它是一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中型工具书,可供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整理、研究古代典籍使用。该书的出版发行,对我国辞书编纂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词典是收集词语,加以解释,供人查阅的工具书。作为一部有价值的词典,就要求它具有收集词语的广泛性,释义的科学性和查阅的实用性,而《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正体现了这三个方面的要求,为词书编纂工作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殷周甲骨文、金文的语句里,已经使用了一个趋于成熟的虚词系统。这个虚词系统跟后世的文言虚词、甚至和现代汉语虚词都有着连贯性。但是历来研究、解释古汉语虚词的专书和词典,讨论的对象几乎都只限于文献典籍,取材于《尚书》、《诗经》等等,很少有利用地下出土资料以甲骨文、金文为例证的。而个别研究甲骨文、金文语法的专著,又未能将甲骨文、金文中的同一虚词连贯起来作一历史地比较研究,这样,就不易看出它们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3.
陕西师范大学词典编写组编纂的《常用文言虚词词典》今年四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印六万册,不敷需要,现又第二次印刷。《常用文言虚词词典》是一部普及性  相似文献   

14.
《文物》所刊宋《宋挺墓志》释文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漏释、误释、句断有误等.对照原拓,从语言、文字学角度对其进行订正补充,以求释文的准确性,并确保材料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杜甫在其不朽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句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这里的“恶卧”之“恶”应读何音?“恶卧”一词又出自何处?作何解释?无论是杜诗专集,还是唐诗选本,或是大中专、高中语文课本,都不甚统一.有注为“è”,即“恶习“恶”的,有注为“Wù”,即“憎恶”之“恶”的.有释“恶卧”一词的“睡相不好”(林家英、陈志明《中国古典诗歌选注》).有释为“秋季之夜,被子很冷,小孩儿不高兴睡在里面”(傅庚生《杜诗析疑》).其实,“恶卧”之“恶”的正确读音应为“è”,即“恶习”之“恶”.“恶卧”一词作为秦州(今甘肃天水市)  相似文献   

16.
我校中文系词典组编写的《常用文言虚词词典》于八三年出版,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到目前已经重印了三次,发行量达二十七万册,八五年被评为陕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现又决定第四次印刷。他们编写的《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近期也将与读者见面。又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对《常用文言虚词词典》作了认真的修订,同时结合中学古文教学和大学古汉语教学的实际编写了一  相似文献   

17.
    
文言虚词是古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为了帮助中学语文教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本刊从我校古汉语虚词词典编写组正在编写的《常用文言虚词词典》中,选择一些词目,陆续刊载。  相似文献   

18.
关于汉语词类的划分,历来是语法界争论的一个问题.分类的标准有争论,具体的划分也有争论.截至目前,关于分类的标准,似乎分歧不甚很大,但具体的划分,分歧还是比较大的.就拿副词来说,《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下称《暂拟系统》)划归虚词,中学汉语《课本》也划归虚词,可是现在通行的三种高校《现代汉语》教材(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张静主编的《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都划归实词,最近出版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张志公主编,下称“电大汉语教材”)又划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的副词,历来划分较宽,基本上把在句中充当状语的诃视为副词。一些文言虚词著作收集副词达350多个。《孟子》的副词也有90多个。这种作法没有从不同历史时期的整个语法系统来考虑问题,因而混淆了副词和非副词的界限。笔者有见于此,曾写过:《“甚”的词性演变》(载《语文研究》1986.2)和《上古汉语程度副词考辨》(载《纪念王力先生九十诞辰文集》)论证程度副词的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孟子》的副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汉语的副词,历来划分较宽,基本上把在句中充当状语的诃视为副词。一些文言虚词著作收集副词达350多个。《孟子》的副词也有90多个。这种作法没有从不同历史时期的整个语法系统来考虑问题,因而混淆了副词和非副词的界限。笔者有见于此,曾写过:《“甚”的词性演变》(载《语文研究》1986.2)和《上古汉语程度副词考辨》(载《纪念王力先生九十诞辰文集》)论证程度副词的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