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美  金鑫 《新闻爱好者》2011,(22):144-145
在近乎所有的小说中,狄更斯一直把伦敦作为作品故事的发生地,在他的笔下伦敦变成了一个充满社会暴力、混乱和危险的肮脏不堪的大都市。他对伦敦中下层阶级的生存环境表现出了人文关怀,而这种关怀正是作家对伦敦乃至整个英国的生态关怀。  相似文献   

2.
杰克·伦敦是美国一位世界著名的文学巨匠,也是一位不同凡响的新闻记者。他有过两次采访活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世界新闻史上的佳话。打扮成美国水手一九○二年,杰克·伦敦在英国首都伦敦市逗留了一些日子。当时他已是英国公众所熟知的名作家了。为了深入调查英国工人的生活状况,他买一身旧衣服,打扮成流落在伦敦的美国水手,到贫民区租了一间破棚,很快地就和四邻的工人交上了朋友。他每天跑贫民收容  相似文献   

3.
现代书情     
伦敦Anya Hindmarch提袋——Anya Hindmarch是伦敦的提袋设计师,过去他曾经把M & S、Maltesers、Smarties等零食品牌变为精致提袋;他设计的袋子中间都会有一个小蝴蝶结。他标榜Be a Bag,2001年9月曾在伦敦举行慈善拍卖,用  相似文献   

4.
萨空了是我国著名少数民族报人和新闻学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新闻思想。萨空了新闻思想中充满了人文关怀的精神。而他的新闻思想中最能体现其人文关怀精神的,是他关于报纸教育功能的论述。萨空了十分重视报刊的教育功能。他在新闻学著作《科学的新闻学概论》中,  相似文献   

5.
杰克·伦敦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著名作家,在美国作家中,若论作品在国外被翻译的数量和读者的广泛程度,几乎无人能够和他相比。他创作的《热爱生命》、《海狼》、《荒野的呼唤》等作品,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篇章。杰克·伦敦的一生多姿多彩,有过做水手、淘金者和战地记者的不凡经历。日俄战争期间,他作为战地记者突破日本政府的重重阻挠,冒险北上,成为惟一接近战争最前沿的战地记者,在新闻史上留下了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佳话。不甘平庸再度冒险1904年1月13日,杰克·伦敦在太平洋上度过了他的28岁生日。此刻,他所搭乘的“西伯利亚号”邮轮…  相似文献   

6.
夜读朱自清先生的《伦敦杂记》,其中有篇谈到伦敦有位歇卜士先生,他一心想作诗人。他  相似文献   

7.
于秀 《青年记者》2012,(32):4-5
8月12日晚,世人瞩目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画上了句号。本届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媒体记者人数最多,有600多名记者注册。经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洗礼的中国媒体记者,彰显了大国风范,在世界媒体之林散发出自己独特的光芒。回顾奥运报道,中外媒体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失对悲情英雄的人文关怀北京时间7月29日,在女子举重53公斤级比赛中,以"黑马"姿态出战的湖北籍17岁小将周俊在B组中出场,但三次试举全部失败,没有成绩结束奥运之旅。不少媒体以"中国女举奥运最耻辱一败"为题报道此事。  相似文献   

8.
李万莹 《新闻世界》2012,(11):166-167
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中,飞人刘翔在跨跃第一个栏时就打栏被绊倒,和四年前北京奥运一样因没有成绩被淘汰,一样的全场惊愕,万众瞩目,一样是铺天盖地的疑惑、猜测、漫骂、支持和鼓励。但我国媒体在这次事件的系列报道中显得“长大”了。各媒体通过新闻策划、议程设置和评论互动,强化了舆论引导,凸显了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刘汀宁 《东南传播》2012,(10):187-189
2012年伦敦奥运会远赴伦敦现场采访报道让一位身兼多职的记者/翻译在紧张繁忙中得到历练和成长,从中他也得到无数的感悟和启迪,而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要进一步提升自己,要将"充电"常态化。  相似文献   

10.
11月18日晚,美国总统布什抵达伦敦开始国事访问,伦敦10万民众以浩大的“示威”游行欢迎他的到来。仅隔一天,恐怖分子便制造爆炸事件,让美英的“友谊秀”蒙上阴影,英国驻土耳其总领事也在爆炸事件中身亡。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3,(21):75-76
<正>"口传电报"是马克思在说明口传信息速度时使用的一种形象比喻,源于他1868年6月20日写给恩格斯的书信。信中马克思向恩格斯描述自己被逼债的情形时用到了这个比喻。当时,他与女儿爱琳娜刚从曼彻斯特恩格斯的家里返回伦敦。在长达半个多月的度假期间,许多催款信(如煤气费)和恫吓信都被马克思以"外出"为借口推掉了。但是,他返回伦敦的消息,却像有人用电报通知这些债主似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筹建者,又是我们努力办好广播的引路人。多年来,他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对广播工作做过许许多多的具体指导。他关怀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同林彪、“四人帮”对广播工作的干扰和破坏进行了有力的斗争。他多次强调要把毛泽东思想贯彻到广播事业中去,他和广播工作者心连心。本文介绍的只是周恩来同志关怀人民广播事业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18日,伦敦金融城人民币业务中心计划正式启动,定下了将伦敦打造成为人民币国际市场"西方中心"的目标。目前框架已经建立,技术细节也基本解决9月19日早上8点,繁华的北京金融街似乎还睡意未去,没有印象中惯有的人头攒动和车水马龙,只有北京一天里并不多见的安静和空旷。此时,中文名为吴达为的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大卫·伍顿已经加起了早班,开始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吴达为是伦敦金融城第684任市长。他是一个说话严谨的人,这与他整个职业  相似文献   

14.
《马丁·伊登》是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之一,倾注了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无数的心血.在小说中,杰克·伦敦以丰富的色彩语言、精辟的修辞手法,反映了自己对人生、生活的美好向往.他还以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揭露资本主义的伪善和丑恶,对社会现实进行强烈的抨击.迄今为止,《马丁·伊登》在世界文学中仍享有崇高的地位,对我国优秀出版物的著作和出版具有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这——是伦敦……。”爱德华·罗斯科·默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战地记者。在当代新闻传播史、二次世界大战史、甚至当代史中,人们都可以找到这个看来似乎不可能留下的名字。作为一个广播记者,他虽然仅留下声音与那声音带给人们的场景和震撼,而很少有文字遗存。然而爱德华·默罗的名字却同他的声音一样,吸引了千百万人。有位美国历史学家在他的美国当代史中单独为默罗立传。他这样描述: “有时候,如果风向对头,而伦敦之夜又勾起了人们的回忆,你就几乎可以听到高射炮吼鸣、德国机群在头上隆隆而过,而下面则哗乱一片。你略为想象一下,就似乎看到探照灯突然射向天空。这个时候,  相似文献   

16.
解读詹国枢的经济报道本有许多可说的,如他的新闻意识、宏观意识、理论意识、科学思维意识等。但是,在他的经济报道的新闻价值取向、报道视野。报道角度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尤引人注目,值得借鉴。 价值取向 : 经济与人文并重 对人的全部而不仅是经济的关怀,使詹国枢经济报道的价值取向中多了一份文化的眼光与人文的标尺。因此,在他的经济报道中,新闻点往往超越了纯经济价值尺度。他把文化因素作为内在变量纳入经济分析中,把人的经济活动向人文化、理性层面提升,关注经济背后全面而深刻的人文原因。 温州火了,许多记者大谈温州经济模…  相似文献   

17.
人文关怀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近些年来,人文关怀也逐渐成为新闻媒体界中广泛热议的话题。一方面对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一方面对人文关怀问题也显得越来越重视。然而,目前在很多社会新闻报道中,依然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文本主要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对社会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出生于动荡的战国中期的孟子,在其倡导的儒家思想中,不仅包括了众多对人性的关怀,也提出了他在环境保护上的独到的、超前的见解。其中的一些思想,对当代的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1956年我做新华社记者工作以来,曾有幸在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时多次随他采访,目睹他为党为国家历尽艰辛、日夜操劳的情景,聆听他的教诲,感受他的亲切关怀。每当回忆起这些,心绪似潮,不断涌起对他的无限思念和缅怀。为维护国家主权,机智果断,坚定不移我第一次随同周总理采访是在1956年11月他访问印度时。在访问中曾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20.
1848-1849年的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法国巴黎,再从那里流亡到英国伦敦.他在巴黎时就萌生了创办一家定期刊物的设想,目的在于总结欧洲革命的经验和教训,使革命年代产生的思想系统化.为此他在巴黎写信给流亡到瑞士的恩格斯说:“我已经开始商谈在柏林出版一种定期的政治经济杂志(月刊),写稿的主要应该是我们两人.”“我在伦敦创办德文杂志有肯定的希望.一部分钱已有保证.”“在伦敦我们将有事情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