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常有学生问我:"学新闻,未来还有出路吗?"我理解问话隐含两层意思:其一,今天已是人人手中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有人说是"全民皆记者"),在此情况下,新闻人还有优势吗?其二,高等学校的文史哲经法等文科专业甚至是理科  相似文献   

2.
面对其他媒体的竞争,专业报记者如何在“抢”新闻上下足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的体会是,抢新闻有“三字诀”:独、寻、挤。  相似文献   

3.
曹辉  王华 《新闻天地》2010,(3):44-48
“我是典型的小市民” 新闻天地:能不能讲讲您家人的大概情况?尤其是您的父母,他们对您的成长都有哪些启示?还有您的母亲,和傅雷、郭沫若、许广平都曾打过交道,有什么故事吗?  相似文献   

4.
李今枚 《青年记者》2010,(12):11-12
看到这个话题,虽感到有话可说,可也产生某种恐慌:我能说得清新闻人承受的“恐慌”吗?能为此提出可资参考的应对之道吗?显然,“恐慌”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遇啊。  相似文献   

5.
面对其他媒体的竞争,专业报记者如何在“抢”新闻上下足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的体会是,抢新闻有“三字诀”:独、寻、挤。一、独:独一无二1、依托行业资源与信息优势获得独家新闻。和其他大众媒体相比,专业报记者由于最接近专业信  相似文献   

6.
在编纂传记丛书《新闻人》过程中,使我陷入敬重、感激心绪而深切怀念的,莫过于我的新闻启蒙老师邵红叶。在1948年末平津战役中,我被调到天津日报后,是邵红叶分配我当记者的。在房东的东屋里,他操着上海口音问我想做什么工作?我说:“服从组织分配。”他说:“好,你做文字记者怎样?”我说:“那可不行。我不会。”他问我会做什么?我说:“我会摄影,冲卷、洗印放大照片都会点儿。”他说:“摄影,以后再说,你先搞一段文字记者试试,好不好?”我说“不行”,他却说:“就这样定了!”从那时起,我和从华北局城工部调来的十几个…  相似文献   

7.
吴超 《军事记者》2011,(11):37-38
近些年来.有不少新鲜事儿在新闻圈里冒了出来.不经意间就多了几分思考,有了些许感慨。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算作是对这些热点问题的冷思考。 一、都是谁在发布新闻? 素以能“炒作”而闻名于世的新闻界,现在似乎逐渐哑火了。现象有三:一是不少“硬新闻”都是始于网络后才见诸报端:二是记者总是迟于新闻事件进入:三是记者写的稿子似乎远不如“草根们”写的稿子更能吸引人的眼球。  相似文献   

8.
“有通稿吗?”时下,有些记者赶到新闻发布单位或采访现场后,总是很关心地这么问。一旦听说有“通稿”,便如释重负,把“通稿”往文件包里一装:“等着看报纸吧!”说罢潇洒而去。很难想像这些靠“通稿”过日子的记者能写出什么像样的新闻。靠这样的记者能办出让读者喜闻乐见的报纸吗?现在,有的单位和部门热衷于召开各种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他们往往在开会之前就组织人员为记者代劳,把需要报道的事写成由本单位领导审阅后感到满意的“通稿”。可以说,在记者来之前已是万事俱备了。拿他们的话说,请记者们来只不过是捧捧场、加深…  相似文献   

9.
搞新闻10年,有什么好的经验不敢当,但一些零星的感想、体会还是有的。今天写一点出来,就教于同行。 初来报社,对新闻工作有一种神秘感:我适合搞这个工作吗?我能搞好吗?面对着别人写的一篇篇报道,羡慕极了。同时,由于自己急于进入“角色”,又对新闻工作产生了望而生畏的感觉:太难了。 怎么办?年轻人毕竟还是有点儿事业心的,学呗!于是,借来资料室几本专业书籍,再托朋友、同学在外地买几本,还有就是多听“闻道在先”者的教诲,多看几篇他们修改后的稿件,等等。经过几年的揣摩、努力,居然也可以采写简单的新闻稿件了,一篇…  相似文献   

10.
每当公共或正式场合,我和我的同行们掏出“记者”名片交换的时候,我郑重或自得的神色背后都藏着虚弱或羞赧。我常常反问,我,还有我的这帮同事,是真正的,完全的记者吗?我们的工作方式是真正意义的记者吗? 冷静思忖,我觉得,我们的“记者”,充其量不过是1/3。抛开“自由职业”的概念不说。我们遇到的第一大问题,是不得写我认为很有意义,对社会也有意义的东西。我曾捧着“请参加工作”的会议通知来到神圣的会场,但会议规定记者只许开会而不得发出新闻(新闻是由一家单位以通稿发出的)。当一个记者参加会议,有所思、有所得而不能写的时候,无疑是痛苦的。还有,我曾被客气地邀请参加某机关新任主要负责人同记者的见面会。这场合对于记者了解该负责人  相似文献   

11.
实习归来     
《今传媒》1997,(2)
初进报社实习时,心里特别的不踏实,我会发现新闻吗?能否驾驭好新闻的写作?怎样才能挖到新闻呢?报社的同志鼓励说“走路的时候别忘了带上眼睛、耳朵,这样就有写不完的新闻;不过从事记者这行就要准备好受苦、受累。”对此,我不以为然,我自小在农村长大,什么累活没...  相似文献   

12.
戴正坤 《新闻窗》2007,(5):45-46
“新闻讲究的就是真实,连日的假新闻让人心寒!”、“真搞不懂这些真真假假的事是欺骗感情的事,白白气了我两天”、“这个社会还有让人相信的吗,骗你没商量的媒体、利欲熏心的教育、黑心又无奈的医院”、“到底还有多少是真的。一个星期就2件诈骗!这个社会还有真话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刘庆鹰 《新闻窗》2010,(5):10-11
2006年12月的一天上午.天气出奇的冷,袁俊推开办公室的门进来了,她笑盈盈的脸上春意盎然,举止言谈沉着大方:“老师,我是黔西南日报的袁俊.你们请提问吧!”好潇洒!好自信!我和另两位评委对视一笑,给她出了道题:“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有区别吗?”她略为沉思,粲然一笑:“有,有区别,当然有区别。新闻策划是新闻事件发生后怎么样把它报道好。  相似文献   

14.
一位老朋友打来电话,约我去采访,他那个单位属“七所八站”之列,是编辑部明确要求少跑的。我问他有什么新闻?他哈哈一笑:“有什么新闻?你记者一来,就有新闻;记者到哪儿,哪儿有新闻。”这话我一直放在心里。现在不少新闻单位不是记者跟新闻跑,而是新闻跟记者跑。这种现象绝非是个别的,很值得我们深思。 本来,新闻报道是源于新闻事实的,记者得跟着新闻跑,而“新闻跟着记者跑”,就使本末倒置了。工作再出色的单位,事迹再突出的个人,记者不去写、不去拍,就成不了报纸上、电视里的新闻;反过来说,有些单位工作虽说平平常常,…  相似文献   

15.
大家谈“新闻”与“辛苦”张志锋记者常被一些人称为“无冕之王”,不信吗?报纸上有名,广播中有声,电视上有影,似乎出尽了风头。实际上,这都是一些局外人被一些“光环”给迷住了双眼,每位吃新闻饭的人都会感叹:记者是“生如蝼蚁,催人早逝”的职业,新闻姓“辛”(新),记者姓“苦”。 关国一家权威机构曾作过一项关于劳动量大小的调查。排第一位的从业者是矿工和码头工人,记者和警察则位居榜眼。调查会有偶然性,但记者工作脑力和体力消耗之大却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体育记者和摄像(影)记者,采访时消耗的体力,非常人所思。从…  相似文献   

16.
回望过去,有时不是一种纪念,看看当初的自己,也许更能坚定信念.2009年,我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毕业进入齐鲁晚报,成为一名记者.新闻系的学生和刚入行的记者,常会被问:“你有新闻理想吗?”大多数人都会做出肯定的回答.如今,还有多少人会坚定地回答“我的理想从未变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标题的产生,在我脑子里“策划”了有些时日了。平时阅读本报和其他报纸,当加以对照比较时,脑海里不时萦绕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报纸办得好,有的就不如人意呢?为什么有的重大宣传战役打得很漂亮,有的就不能实现预期的宣传效果呢?这里面有什么“秘密武器”或者有什么规律可以探寻吗?毋庸置疑,“秘密武器”或者规律自然是有的,其中之一就是:新闻宣传的整体策划。现在,关注新闻策划的人多起来了,这是可喜的。新闻策划是一个大的概念,它理应包括着若干子概念小概念。如果把新闻策划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它还有若干分支,比…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出得了名记者吗?周胜林长期以来,新闻界有一个十分诱人的课题困扰着我。这个课题就是:中国出得了名记者吗?我在复旦大学担任新闻教学研究工作已有34年,一直主讲《新闻采访与写作》,近几年则主讲过《名记者与作品研究》《高级新闻写作》,可以说是专门研究记者...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体优劣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截止2003年6月,我通过上网用户6800万.同1997年首次调查结果的62万上网用户相比,7年间增加了109.7倍。目前,我国依法获得登载新闻资格的网站150家,还有1400家新闻单位创办了网络版。迅猛发展的网络媒体较之传统媒体,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缺憾呢。它能成其们人的所言的“第四媒体”吗?  相似文献   

20.
读过《为了社会的良知──嘉禾 舞弊丑闻曝光始末》,又读了国防科技大学刘朝先生的文章《记者,你为何事先不报告?!》,感到刘朝先生的观点于我心有戚戚焉。我能理解他盼记者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热望,也比较了解某些记者“抢新闻”、“挖新闻”的职业“惯性”。首先我要说,就这条“新闻”而言,我希望舞弊者受到应有的处罚,而受到连累的无辜者能够扬眉吐气,这样才是对他们每一个人的公平和公正 那么,有关记者对此负有什么责任? 我认为,从我国新闻从业人员的党性要求和宣传纪律来看,对本文讨论的个案而言,记者不应“为新闻而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