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办学热潮面前,新闻实践教育机制的保障,是新闻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新闻专业实践教育在国际上尽管有很多成功案例,但记者的培养首先是为本国服务的,"拿来主义"也要符合我国国情。因此,新闻专业实践教育要在吸取西方记者培养的优点上,结合中国特色加以改善,在新闻理论、政策路线、新闻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勤于实践,勤于动手,勤于操作,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又有国际化眼光的中国新闻人才。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新闻专业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受到多种因素的深刻影响,新闻从业者一直在我国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固定的专业理念,离我国新闻专业所要求的还很远,新闻教育专业在我国发展得很迅速,但新闻从业者的素质与之相比较还是有一段距离的。通过研究,发现对新闻专业主义贡献有限,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提高新闻教育中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质的培养,这是我们新闻教育所要做的工作,也是新闻整体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笔者这几年在高校担任新闻实务课的教学,我以新闻编辑课为例兼及新闻评论来谈谈我这几年来的创新实践和一些设想. 务实课的特点在于操作性很强,新闻专业培养的是新闻职业者,无论是作为一个报社的总编辑还是普通的编辑、记者、评论员,选题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项素质,他们每天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需要敏锐的判断和尝试的,这就不仅仅需要新闻学理论的知识,还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积演,因为我们新闻专业的定位是培养在某一领域有一定专长的编辑、记者,这样才在媒介人才市场具有竞争力,而不仅是只能给都市报写社会新闻的记者.  相似文献   

4.
媒体融合趋势的发展,必然影响到培养新闻人才的高校新闻教育,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媒体融合时代下的新闻专业实践要充分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针对不足找到良好的对策。地方高校的新闻专业实践必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注重媒体融合的教学,建立校内校外实践平台和实践基地,努力加强教师的知识重构和能力再造,使地方高校尽快培养出能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  相似文献   

5.
尽管邵飘萍没提过"新闻专业主义"这个词,但从他一生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一直都在追寻新闻专业主义理想,并坚定不移的践行着。具体表现在重视新闻材料,以新闻为本位、报刊是社会的耳目、重视记者地位、重视新闻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新闻教育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新闻专业成为地方高校竞相开设的热门专业,但新闻教育与社会现实和新闻一线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脱节。本文结合咸宁学院人文学院新媒体与网络传播专业方向的实际情况,旨在探讨地方高校如何从新闻专业理念、课程体系、实践能力的锻炼等方面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专业复合型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教育在民国时期发生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邵飘萍、谢六逸、成舍我、顾执中等一批杰出的新闻教育家,他们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对中国新闻教育做出贡献:一方面他们强调新闻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理论与实践并举、强调通才教育、记者素养教育的新闻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创办新闻教育机构、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编撰教学讲义教材、开展新闻学研究。这些教育贡献背后是教育家们对中国报业的忧虑,也源于他们自身的新闻从业经验和留学西方的教育经历。也正是由于这些新闻教育家的贡献,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使得我国的新闻教育得以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论述了行走新闻实践在新闻教育中的作用,阐明了开展行走新闻实践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认为行走新闻实践是培养优秀记者最为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陆续办起了新闻专业,把新闻教育的创办作为地方高校新的增长点。以前,高校要成立新闻专业、需要报教育部批准,而近两年,这个权限已经下放到各省(市区)教育厅。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何梓华认为,这是导致新闻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闻学教育的不断加强,现在大多数媒体新进的年轻记者都是受过四年正规新闻本科教育的大学生。新闻敏感性强,头脑灵活,对待工作积极热情是他们突出的优点。但是,由于我国许多高校的新闻专业教育与新闻工作实践脱节,造成的结果是新闻专业的学生到了新闻单位不知道如何工作,或者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相似文献   

11.
公民新闻时代新闻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新闻运动的开展,使得普通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的报道者。在这样一个全民皆记者的时代,新闻专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究竟何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新闻教育理念、创新新闻教育模式等具体途径来切实增强新闻专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繁荣发展,但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被新闻媒体接纳。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新闻专业主义和人文素养的坚守、回归媒体实践的教学与走特色化之路三个方面探讨了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走出新闻教育困境的现实路径和选择。  相似文献   

13.
如果把1998年看作是我国新闻教育的一个分水岭,之前,新闻教育重视职业技能训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毕业生走上新闻岗位,一个较为普遍的事实是上路快,但后劲不足.其后,新闻教育则引进传播学,强调术理并重,增加学术含量,毕业生走上新闻岗位,却又面临动手能力差、还不如外专业学生的指责.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专业的优势究竟在哪里?近年美国新闻教育呈现的专业教育归位的变化或许有所启示。本对在数学中开发新闻专业优势进行了一些有效地探索,分析了当前中国新闻专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把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的职业思维方式、专业素质、专业技能、职业精神等作为新闻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而贯穿教学始终的观点。于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记者:您曾经说过“记者最重要的素质是激情”,您能解释一下吗?李希光:教授新闻学和教授其他学科是不一样的,做一个好的媒介从业人员,他应该具有的最基础的,而且是最重要的素质是“激情”。我认为没有一个职业比记者更伟大,他是站在一个道德的最高地,记者没有自己的私利,他是站在公众的立场上的,代表老百姓和公众,因此要投入100%的激情。因此培养记者的老师首先也要有100%的激情的投入,这样他才能感染学生,给他们以激情。老师对自己的事业,记者对自己的工作都要投入激情。记者:你对当前中国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教育最想…  相似文献   

16.
鲍晓明 《新闻世界》2010,(8):172-173
赵敏恒作为我国较早接受西方正统新闻教育的记者,曾担任路透社驻中国记者十五年,期间最先报道"西安事变"、"开罗会议"等重大新闻。本文尝试从赵敏恒的国际记者身份、力求报道的客观公正、追求新闻自由的理念以及勇于冒险的精神等方面分析其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张良君 《今传媒》2006,(4X):62-62
普利策曾经在《北美评论》上写到:“一个人的‘新闻鼻’可以在摇篮里诞生,但是他的新闻直觉却不可以是天生的。跟许多伟大的素质一样,新闻直觉需要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来嗅出和判断善恶、是非、真假、美丑、成功失败。”他所强调的是在新闻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新闻实践能力。笔在新闻事业史教学中,一直探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力求在新闻事业史的教学中,能够把传授知识和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结合起来,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深感“课前播报训练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刁文辉 《军事记者》2010,(12):58-59
新闻实习是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须环节,是新闻传播专业学员将专业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而如何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充分发挥学员、新闻单位和学员所属单位这三方面的作用,有效提高实习质量,取得更大的实习收获,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闻教育的发展需要学界与业界合作.我国早期新闻学界与业界的合作方式主要是业界人士参与新闻教育,当前则有学界与业界全方位共建、项目合作、定制培养、双向交流等模式.新媒体的发展为学界与业界的合作提供了新动力,未来可以从共同坚持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根基的新闻伦理道德观,合作培养企业家精神与变革者意识,学界积极发展新闻理论、适度超前研究技术,业界主动滋养新闻教育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传媒数字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要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培养实用性的专业人才。实验教学主要是致力于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更新广电新闻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改进实验教学手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够适应数字媒体时代的实践型新闻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