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汉字中,“两”和“二”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它们不但写法各异,读音上不同(前者读liǎng,后者读èr),含义上也是有着明显、严格的区别的。如表示数目,《现代汉语词典》时其即有专门规定:“二”一般仅指“两样(的东西)”,如“二房东”等;而“两”通常则用于量词和“半、  相似文献   

2.
读音札记     
在播音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拉丁字母的读音问题,例如:①“X光”,是按英文字母的读音读“eks光”还是按汉语拼音字母读法读“xi”?②“阿Q”,读“阿kju:”,还是读“阿qiu”?③“贝多芬的A大调奏鸣曲”, “A”读“ei”还是读“a”?④“X 8126型万能工具铣床”的“X”,读“ekx”,还是读“xi”?⑤“WD-1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的“WD”,读“‘d(?)blju di:”,还是读“wa dε(de)”,还是读“wan dian”?  相似文献   

3.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规定“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号码”,这就存在一个分类符号的读音问题。照汉语拼音字母名称该呢,还是照英语字母名称读呢?如果照汉语拼音读,就会遇到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在广播节目中出现的拉丁字母的读法,在播音队伍里存在不同的意见。一九八二年九月,广播电视部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广播事业局转发了国家标准局、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关于统一标准代号读音的函”,再次以国家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凡是采用国家标准代号,一律用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并按照汉语拼音字母的名称读音。笔者认为,无论是从  相似文献   

5.
写作时,对词语的使用是很重要的,用得好,可以使文章增色;用得不好,影响文章的形象。可一些通讯员在写作时常常出一些这方面的毛病。词语使用的错误,有多种情况,较多的是忽视对字义的辨析,致使词语使用出错。鉴于此,在写作时,一定要认真辨别字义,以达到正确地使用词语。这里举一些常见的忽视字义的例子,供读者研究、参考。“一招一式干脆利落,搏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搏(bó):搏斗、对打、拼;扑上去抓。博(bó):博取;取得。“搏”与“博”读音、读声完全相同,但字义不同,所以,句中的“搏”字应为“博”字。“时…  相似文献   

6.
《中图法》第一版的“编制说明”,在第二版里也采用了,其中对类目号码是这样规定的:“本表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其实不是全部,还有L.M.W.Y四个字母未被采用)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号码。”但在课堂里和在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听到绝大多数人都照英语字母读音,只有极少数照汉语拼音字母读音的。各人依照自己的习惯读音,多  相似文献   

7.
《笑傲江湖》推出个名人令狐冲,这一下子“令狐”这个罕见的姓,地球人都知道了。“知道”了,却念错了。以我的耳朵也听了几百回的“令狐”,对的极少。“令”的读音有三:一读 Lìng,是量词,500张纸为一令,这个读音不常用,但也却很少听人读错。二读 Lìng,这是通俗读法,最常用,司令、命令、口令、绕口令、县令、时令、令尊……三是读 Líng,不常用,古地名令狐,姓令狐。令狐冲的“令”就应该读 Líng。不可以读 Lìng。这样说的根据,一是《现代汉语词典》,二是《普通话异词审音表》。所有名为《笑傲江湖》的电视剧,全没念对。我听到读对的也有,那就是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新闻联播,说到云南省省委书记令狐安时,读的是 Líng,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谁最早用“杂志”作为定期刊物名称? 台湾一些著作认为,用“杂志”一词做定期刊物的名称,始自日本1867年创刊的《西洋杂志》,并且称我国最早使用这一名词的《中外杂志》,系仿自前者。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从词语源流的角度看,日文“杂志”一词用的是汉字,读音使用平假名而不是通常标注西语的片假名,近乎汉语发音,显然说明其源流来自汉语。若进一步比较上述两份刊物就可以看出,《中外杂志》封  相似文献   

9.
记得有一次,广播电视部郑重其事向各电台电视台发出了关于在广告等节目中汉语拼音字母读音问题的通知,同时转发了一封听众来信,信中写道:“近年来在广播电视播音中出现的汉语拼音字母较频的是在广告节目中介绍机电产品的型号时。而实际上各台、站广告节目中介绍的机电产品大多数是国产的,其型号中的(拉丁)字母均系汉语拼音字母,跟英语毫不相干,所以用英语字母名称来读国产产品型号中的字母,就使得型号中字母的含义(标音)作用丧失了……不知道谁教播音员们那样读的,应该告诉他们,ABCD……等26个字母不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8,(1)
“荨”字读音不寻常文/李百川“荨麻疹”系一种常见皮肤血管反应性疾病,普遍习惯把“荨麻疹”一词中“荨”(Qián前)读作“寻”(Xún)音,无论是医界同仁,还是寻常百姓,大都这么读法,其实,这属于误读。我曾在一些场合用正确读音读“荨麻疹”一词试图引起大...  相似文献   

11.
“做”与“作”两个字常常在我们的书刊报章上用错。这两个字不但含义相近,而且在普通话(北方话)中读音也一样,都读zuo因此,很多人分不清,有时候就混着用。实际上这两个字是有区别的。在南方一些地区,这两个字读音不同:吴语地区(上海一带),“做”读上声,“作”读入声。所以南方人一般不会用错;从意义上说,这两个字意义虽相近,都包含有下列几种意义:1.从事某种工作或  相似文献   

12.
“反应”与“反映”,都是动词,读音也一样。但词义不同,用法也不同,不能混用。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反应”一词,除了物质受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外,我们常用的是“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妊娠反应”、“化学反应”、“他的演说得到的反应很好”等。“反映”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反  相似文献   

13.
小知识     
“予”与“预”“予”与“预”是两个常用字 ,均已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但是有些人写稿或编稿时 ,因分不清两个字的区别 ,常常出现以“予”代“预”的情况 ,如将“预先”、“预算”、“预支”写作“予先”、“予算”、“予支”。其实这两个字读音不同 ,含义也不同。“予”字有两种读法 ,读 yú时 ,作我解 ,即第一人称代词 ,是古代汉语常用字 ,如“予取予求”。读 yǔ时 ,作给解 ,如“予以”、“赋予”、“给予”、“赐予”、“授予”等。“预”字的读音为 yù,可解释为预先 ,如“预报”、“预备”、“预测”、“预告”、“预购”、“…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有不少同义异形词,或称异形词。异形词就是同一个词有不同的写法,如“缘由”与“原由”、“喀嚓”与“咔嚓”。像这样读音相同、词义相同、用法相同,只是形体不同的异形词共有一千多组。所说读音相同,就是绝大多数异形词读音是一样的,如风采(fēngcai)与丰采(fēngcǎi)、联翩(1iǎnpiān)与连翩(liánpiān)、约奠(yuémo)与约摸(yuémo)。另外,也有个别的异形词读音是不完全一样的,如冰激凌(bīngjīlín)与冰淇淋(bīngqílín)、哈欠(hěiqiàn)与方言呵欠(hǎqiàn)、耳光子(ěrguāngzī)与耳刮子(ěrguāzī)。  相似文献   

15.
所谓定音,就是确定每个汉字的规范读音。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规范汉字的读音当然也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是没有疑问的。不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就整个语音系统说的,具体到每个汉字的读音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每个字要怎么读,主要依靠历史的传承,而不是人们可以任意决定的。就定音来说,主要解决异读词的规范读音问题,异读词的读音问题解决了,同时也就解决了异读字的读音问题。汉语中的异  相似文献   

16.
2、二式、贰、两这已个字.读音不同,字形相异,用法有别。写稿者应该了解一应该掌握.应该正确使用。2、二、式、贰、读音相同一部读er;两是另外读音,读hang。二、、贰、两是中文,2是世界通用的阿拉伯字。以上五字,共同之处是当它们表示数量时.其义相同,都等于一加一。在《辞海》中。“:1”的释义有四:。Ij表示数目.加1+l;②双.如独一无二;l两样一别的.如怀有二心;①次、副,如二花脸。在《辞海冲,“两”的释义有九:_卜二一如两个人;②双方。如两面受敌;-9双面一如势不两立;)哲学名词.如对立的两面;⑤不指定的…  相似文献   

17.
丁晓娟 《大观周刊》2012,(30):207-207
“纯净水”“达人” “灌水” “槑” “菜鸟” “”等网络词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中学生的口语和作文中,这些求新猎异、天马行空的词语让许多家长和老师感到费解。有人认为,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的一种进步,是汉语有生命力的表现。还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对传统汉语语法、语义的一种颠覆。此外,网络语言大多也不符合语法规范,还对正规汉语语法的传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么,中学语文教师当如何应对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冲击呢?是一棍子打死,还是全盘接收?笔者以为,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熟悉网络语言,更应该掌握中学生心理,从而对网络语言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工作中经常发现来稿中有将一些地名写错的现象。若是属于一些名气较大的地名,编辑在编审中比较容易纠正;如果属于人们不太熟悉的地名(如公社、大队、村庄等),编辑则难以发现,往往随错载于报刊,造成不良影响。如“长治市郊区堠北庄公社”,错成“垢北庄公社”。“堠”字的读音为“hon”,而“垢”字的读音却是“gou”。这两字不但读音不同,就是词意也大相径庭。为什么不少人错写错用呢?我向有的同志了解过,他们认为“堠”字的读音来源于它的右边部分,觉得“垢”  相似文献   

19.
“的”“地”“得”的使用及其区别曹玉婷“的”“地”“得”这三个结构助词在文章中使用的频率是比较高的。它们主要是附着在真地语言单位的前后,用采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这三个词在普通话里的读音相同,都读轻声“de”,在词语和句子中各自有各自的...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文章中一些常见的字词 ,有的意义或用法相近 ,有的读音或字形相似 ,有的读音相同但意义和用法各异 ;若不注意 ,往往出错。有些字词 ,现时通用 ,但分“首选”和“参选”。《现代汉语词典》中以释义项为首选 ,无释义而注“同某某”字样的作为参选。“参选”的只作为过渡 ,迟早将被淘汰 ,所以我们的科技书刊应尽量采用首选的字词。下面举出一些科技文章中常用的字词 ,主要按《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的释义做一简析 ,供讨论和使用参考。板 (b儯n)、版 (b儯n)与钣 (b儯n) “板”指片状的较硬的物体 ,如“木板”“玻璃板”“板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