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认知角度来研究辞格,以夸张为例,分析了认知性辞格的定义及语义特征,指出认知性辞格的判定在于它有没有接纳一个不可能特征.  相似文献   

2.
辞格特征是认知在语言上的反映,据此可以辨识相似易混的辞格:借喻和借代从认知特征上看,借喻的特征体现在喻体上,借代的特征体现在本体上;从语义指向上看,借喻中谓词的语义指向喻体,借代中谓词的语义指向本体。移就和拟人从认知特征上看,移就的特征体现在做修饰语的形容词上,拟人体现在做谓语的谓词上;从语用目的看,拟人是使物具有人的特征或动作,使之更形象生动;移就是为了突出非修饰者——“人”,使情感显得更深沉。  相似文献   

3.
修辞格是修辞学的核心。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在修辞格研究方面是很有成绩的,但是也留下了不少问题。新世纪的辞格研究应当在清理二十世纪辞格遗产的基础上前进。辞格学可以有三种:修辞辞格学、文化辞格学和哲学辞格学。  相似文献   

4.
作为修辞格的隐喻和作为认知思维方式的隐喻所属不同的认识层次,在翻译中地位不同但又关系紧密。本文通过分析英语中认同结构和折射结构的隐喻辞格的翻译来阐述在英汉翻译中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辞格理论研究是汉语辞格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王希杰对辞格理论作了深入而又系统的研究,他对辞格的性质、辞格系统的整体分类、辞格形成基础、辞格的价值和功能、辞格运用的原则等理论问题的论述就具有独特的视角和建设性,对解决当前辞格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修辞学界对辞格有很多种划分,本文参考学界的一些观点,针对“感叹”这一形式到底是否应该单独成为辞格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汉语辞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修辞格是修辞学的核心.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在修辞格研究方面是很有成绩的,但是也留下了不少问题.新世纪的辞格研究应当在清理二十世纪辞格遗产的基础上前进.辞格学可以有三种:修辞辞格学、文化辞格学和哲学辞格学.  相似文献   

8.
贺华 《湖南教育》2005,(23):23-23
汉语辞格的运用形式及材料构成往往反映出很丰富的民间风俗色彩,从总体上表现了辞格与民俗之间的联系。具体到每一种辞格,其与民俗的亲疏程度又有所不同,大致有这么三种情形。首先是辞格的运用形式、选材角度都与相应民俗的要求一致,而从这些民俗活动中,又可以分析出此类辞格的原型。比如民间盛行的对联,就是由对偶方式构成的一种特殊文体,对偶在音节、结构、字数、意义关系等方面的要求在对联中得到最严格的遵守;民间春联、婚丧联、风景名胜地楹联和广泛流传、不胜枚举的“对对子”的故事,都说明群众对这一形式的喜爱。析字、镶嵌、藏词等…  相似文献   

9.
语言变异是指脱离常规的语言形式,这些语言形式往往在特定的语境下生成,形成种种特殊的修辞手段,这些超常的修辞手段即变异辞格。变异辞格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大量存在。本文提出了变异辞格的概念,分析了变异辞格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指出了他们的形成原因及其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辞格可以分为语言辞格、言语辞格和元语言辞格三大类,它们在篇章衔接、词语构造、新义繁衍、构式形成以及文字创制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强大的语言功能。语言辞格最主要的语言功能体现在各种类型的语篇衔接方式上,言语辞格和元语言辞格语言功能的实现则需要经历去修辞化的过程。言语辞格和元语言辞格系统是一个与常规语言系统对立而互动的系统:对立体现在它们突破了常规语言规则,互动体现在它们可以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11.
从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公众人物公开道歉话语和策略,目的在于揭示公众人物是如何创造性地使用道歉话语未实现保存面子、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以及过失责任最小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辞格的综合运用与分析,是辞格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从上个世纪以来学者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采取多种方法尝试对辞格综合运用作出科学的分析,有很多真知灼见。但时至今日,对辞格综合运用的分析,还有认识不一,见仁见智的现象。辞格的构成都具有一定的语法结构形式,辞格的综合运用与语言的句法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语言结构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辞格综合运用的结构形式,符合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的原则,符合语言的客观实际,对辞格综合运用的语言事实更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13.
修辞格Zeugma和Syllepsis的研究尽管已进入认知阶段,但目前国内很多研究对两者的认识还并不是很全面。不同于国内的很多研究,这两个修辞格的概念、分类、修辞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还可以从狭义的角度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厘清了与汉语拈连辞格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修辞现象,更是认知思维方式。隐喻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的认知活动。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隐喻和转喻理论为词义演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隐喻和转喻两种认知机制在英语饮食词语的语义延伸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诸如《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已经有了大型计算机现代汉语语料库的今天,仍不能彻底从言语实际出发,以致产生了误收或漏收词语或义项、主副条或义项顺序颠倒及释义不当等问题。为此,必须强调"重源轻流"是辞书编纂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16.
Zeugma是英语修辞中非常富有特色的一种辞格,它利用词语语义上的顺延形成一种奇妙的搭配方式,能产生强烈的语言感染力。在翻译中,对轭式搭配法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直译,即采用与其相类似的汉语辞格拈连;二是意译,有两种情况:一是得“意”忘“形”,只取其意;二是得“意”换“形”,即采用其它辞格译出。  相似文献   

17.
《女论语》合成词的词法和句法关系并不完全一致,在分析时应选用基于理论训诂学的汉语双音合成构词的意义中心分析方法。基于对《女论语》合成复音词的进一步考察,我们发现同素规则的运用主要有三个条件,即共同义素相同或相近、共同义素模糊或脱落和共同义素隐含;义位的组合意义有同化变异现象,即S_1+S_2→SS。此外,义位组合过程中的信息羡余现象与认知语言学的凸显观密不可分,正是羡余促使复音词的结合更为紧密,词汇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义素理论主要用来分析静态语言中的词义,但对义位进入动态环境中所呈现出的丰富内涵,就显示出了揭示全面词义的局限性,而我们却可以从隐含义素的分析中找到贴切的答案。从认知角度看,隐含义素有其根本的属性:认知结构的动态性和主观情感评价性。并在交际中体现出重要的语用价值:表义的提示作用和为某些修辞的构成手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社会话语交际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汉语交际中出现了很多颇为新颖的言语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辞格的内容,但同时也给人们比较、分析和确定辞格增加了难度.因此,根据一定的原则,对辞格进行比较、分析和确定,对维护辞格系统的纯洁,具有重要的意义.比较、分析和确定辞格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修辞效果原则、特定格式原则、特殊方法原则.语境是比较、分析和确定辞格的总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行业词语的全民化看隐性义素的显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词语的显性义素和隐性义素关系入手,从3个方面探讨了行业词语全民化的过程,并着重分析了隐性义素如何在特定的时空和语境条件下由表示非本质特征、非理性意义和单一色彩的潜在义素,凭借比喻、联想、烘托等手段表现为显性义素即新义项,从而使某些行业词语成为全民共同语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