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档案与史学》1998,(3):4-11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迅速全面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但贯穿于东北境内的中东铁路仍在苏联当局的管理之下.为排斥苏俄势力,夺得中东铁路的经营权,实现对东北的完全独霸,日本从1932年起,与苏联就中东铁路问题进行了秘密交涉.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关内向东北的移民在中国移民史上所占的分量极重。而近代东北铁路网的形成,不仅为移民提供了新的出行方式和路径,使其能够深入东北腹地并就近分散于铁路沿线,而且相关铁路优惠政策的推行,减轻了移民的经济负担,助推了移民运动的高涨。近代东北铁路对关内民众向东北移民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19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东北铁路的开通,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东北的争夺转向了以铁路为主.在列强眼中,争夺铁路的价值绝不限于铁路本身.利用控制铁路的便利条件,就可以进一步地掠夺铁路沿线周围地区的农业资源、矿藏,在沿线城市开设工厂,扩大对本国商品的倾销等.在获取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在政治上也可以控制该地区.  相似文献   

4.
论东北地方文献联合书目数据库共建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东北地方文献联合书目数据库的建库条件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东北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联合共建的几点建议,从宏观上勾画出东北地方文献联合书目数据库方案的轮廓,促使东北地区各馆在总体设计思路下,共建东北地方文献书目数据系统。  相似文献   

5.
攫取铁路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首要目标,因为当时侵略东北的军事运输路线,海上只有旅大一条,并且只能通到长春,长春以北的中东路又掌握在苏联手中,无法利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铁路简称中东路,也称“东省铁路”或“东清铁路”,是19世纪末沙俄帝国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的产物。1896年,俄国便以三国干涉还辽的功臣自居,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中俄密约》,获得了西伯利亚铁路经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的筑路权。1898年俄国开始修建中东铁路,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贯通并正式运营。它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部支线由哈尔滨到旅顺,呈“丁”字形,全长2489公里。日俄战争爆发后,沙俄将南部支线从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所有权转让给了日本,从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称为“南满铁路”,而从哈尔滨到长春的铁路仍称为“中东铁路”,亦称“北满铁路”。  相似文献   

7.
近现代东北地方文献在东北地方文献中有着重要地位。调查分析近现代东北地方文献的数字化状况,并提出数字化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8.
杨欢 《兰台世界》2017,(18):95-97
1929年以中东铁路权益归属问题为核心爆发的中苏武装冲突以东北军的惨败而收场,东北方面被迫议和,中东铁路又恢复到战前中苏共管的状态。这次惨痛的失利使张学良的思想逐渐发生变化:认清苏联的实力,对其敌意减少;滋生出恐日、惧日心理,导致"九一八"事变后执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在中日矛盾突出、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提出"全国抗战"理论,由"剿共"到联共抗日。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东铁路建成通车103周年。由于中东铁路的修建,大批俄罗斯人来到中国的东北,他们在那里筑铁路、办学校.搞图书贸易,兴办图书馆,所有这些对促进当时双方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俄罗斯人在哈尔滨的图书贸易活动和兴办图书馆的情况。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北铁路简称中东路,也称"东省铁路"或"东清铁路",是19世纪末沙俄帝国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的产物.1896年,俄国便以三国干涉还辽的功臣自居,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中俄密约>,获得了西伯利亚铁路经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的筑路权.  相似文献   

11.
1982年,东北三省17家图书馆曾联合编制了《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它是目前最大的比较系统的东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但是由于《目录》中只著录了书名和期刊名,而对于其中所含的具体地方文献,尤其是散在期刊中涉及东北三省各市县的地方文献均未能分析著录。1984年,长春市图书馆自己编制了(馆藏)《东北地方文献目录索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方古文献的跨国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处祖国边陲,历史上东北各民族人民与周边相邻国家的民族不断的融合、交往,使得东北地方文献,尤其是东北地方古文献的跨国性问题表现得特别突出。这除了与东北地区历史上疆域不断变化有关外,还与东北地区多民族及其后裔的跨国活动、古今时空概念变化有关。东北地方文献无论从内容上、著者的国别上以及表达的文字上,都充分体现出跨国性的特点,作为文献资源宝库的图书馆在工作中应加强对此进行整理与研究,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地方文献资料,提高图书馆地方文献咨询服务的工作质量,使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为振兴东北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3.
顾维钧作为民国著名的职业外交家,其一生参与了中国诸多重要外交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的外交努力可谓是他承担的最艰苦的任务。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并同时攻打沈阳城及东北铁路沿线各重镇,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实际上,在九一八事变前,顾维钧就密切注视日本在东北的阴谋活动。认为日本军事当局可能会采取重大军事行动,他提醒张学良的秘书长王树翰等人要充分注意来自日本的报道,关东军在日本军部的指示和教唆下,可能会采取激烈的行动,可能要成为严重事件。张学良闻讯后派专机接顾维钧到北平面谈,…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榨油业、面粉制造业和酿造业的逐步发展兴盛,其中中东铁路、南满铁路、京奉铁路等交通干线开通对近代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为近代东北城市史研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1910—1911年东北鼠疫灾害发生后,日俄强权干涉清政府对东北鼠疫灾害的应对,清政府和东北地方政府努力维护国家主权并积极应对。期间,近代化的防灾救灾技术和手段传入东北,促进了近代东北社会走向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抗战前,煤矿业是中国矿业中最发达的产业。1936年,中国煤的年产量达到了3990万吨。但是,大部分煤矿都集中在长江以北各铁路沿线,特别是东北、华北地区。后方各省的民营煤矿虽也不少,但规模都较小,且大多用土法开采,产量有限。抗战开始一年半,东北、华北、华东地区的煤矿相继沦陷,而随着大量工厂的内迁及西部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煤炭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国民政府为满足军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对煤炭的需求,在积极开发西部煤炭资源的同时,对西部煤矿业进行了较严格的管制。  相似文献   

17.
道光六年,围绕对关内流民如何处置,吉林将军富俊和宣宗进行了一番博弈,最终使宣宗不得不同意对流民免予驱逐,并进行妥善安置。这一事例是东北地方官员在执行封禁令时与皇帝进行巧妙博弈的典型事例,反映了东北地方官员对封禁令的敷衍执行和君臣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中国的影视娱乐界,以体现浓郁东北地域文化为特色的东北影视剧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以喜剧小品和影视二人转的形式,在赵本山等东北明星的带领下冲出了黑土地,不再是东北农村热炕头上的专有产品。在其他地方戏曲样式日渐低靡的情境下,东北喜剧小品能持续走红,确是一个文化奇观。  相似文献   

19.
<正>在清末移民的基础上,民国时期,东北地方当局继续实行鼓励关内人民迁往东北的政策。辽宁省政府先后出台了《移民和开发计划》,制定了《辽宁移民垦荒大纲》,并实施了一系列安置和救济移民的措施。然而,由于清末以来,东北移民绝大多数进入了东北南部地区,因而,民国时期辽宁省可容纳  相似文献   

20.
1927年1月4日夜,时任中东铁路公司监事会中方少将监事要职,尚未届不惑之年的杨卓将军,突遭正忙于角逐民国大总统权位的"东北王"张作霖的一道手令.被秘密枪杀在哈尔滨南岗大直街东的俄国侨民的墓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