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洋务运动的先行者们为了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举办了许多以培养学生英语能力为主的新式学堂。洋务英语教育课程设置以英语语言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为目标,教学中注重翻译实践,注重考试和考核,为晚清政府培养了许多翻译和外交人才。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阐述唐太宗时期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继而概括贞观年间国家外交关系概况,分析唐王朝与周边主要国家的外交关系。最后总结唐太宗时期国家外交关系的主要特点,阐明其时的通贡制度及其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3.
林则徐翻译《滑达尔各国律例》对外交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林则徐翻译《滑达尔各国律例》历史背景作了简要介绍,并详细探讨了该翻译活动对外交产生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冀朝铸被称为"红墙第一翻译",他长期担任我国领导人的翻译工作,因出色准确的口译能力,娴熟的翻译技巧,镇定自若的翻译神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一度赢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重要领导人肯定,他对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事业贡献卓越。  相似文献   

5.
赵淼 《新闻世界》2014,(8):220-221
李普曼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在运用传媒影响美国乃至欧洲其他国家的外交政策制定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有关传媒与外交关系的理论著作。本文主要是对李普曼外交事务的报道评论活动、作为新闻记者参与美国外交事务的实践活动及其传媒与外交理论成果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结合苏曼殊生平及成长的历史背景,从外国诗歌的翻译、外国小说的翻译以及本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三个方面对苏曼殊的翻译实践活动进行梳理,是认识其翻译风格、了解其翻译手法、借鉴其翻译思想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何芸 《出版广角》2019,(5):59-61
邵洵美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新月派诗人、散文家、出版家和翻译家,其翻译出版活动在文学史和出版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文章从邵洵美的主要翻译出版贡献着手,分析了邵洵美的翻译出版实践活动及其翻译出版思想,并解读了邵洵美翻译出版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韦健 《兰台世界》2012,(19):55-56
鲁迅的文学事业应该说是从翻译和介绍外国作品开始的。从1906年与周作人《域外小说集》的翻译开始,直到鲁迅离世前对果戈理《死魂灵》的翻译,几乎一生的时间从未停止翻译活动。但鲁迅先生的作品翻译在研究界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文学翻译是从原有文本到翻译文本的直接文本形式转换,制约着对鲁迅翻译作品的传播和研究。从《域外小说集》最初刊印的数量来看,仅有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跨国经贸活动的增多,广告翻译显得越来越重要。译界人士运用不同的理论对广告翻译进行指导,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本文借鉴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以及关联理论的翻译观,重点探讨了关联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策略,并提出了若干广告翻译方法,旨在从一个较新的角度阐释广告翻译。  相似文献   

10.
王旭 《大观周刊》2011,(18):62-62
马祖毅所著的《中国翻译简史一五四以前部分》是我国第一部有关翻译历史的专著,叙述了自周朝到“五四”时期为止的翻译活动。本文从全书布局从发,评析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之外,也对其局限性给出了自己的见解。综述同类书籍,对比分析该年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版权贸易是出版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它可以优化选题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编辑理念更新和完善图书制作水准。在如火如荼的版贸活动中,翻译一直默默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本文所指的翻译包括翻译活动、翻译作品和翻译者。在版权贸易中的翻译主体指版权经理人和译者,翻译客体指翻译前和翻译后的图书文本。首先谈谈版权经理人的作用。从2007年开始,由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版协等单位发起每年评选全国优秀版权经理人和推进版权  相似文献   

12.
他在书中将中国外交与世界关系领域中多年的研究成果展示给世人,为读者开拓了新的视野,希冀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外交关系进一步发展。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历经三十多年的历程,中国与外面世界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曾经的封闭国家发展成现在全面向世界开放的经济大国,中国的世界地位在提高。中国与世界的外交关系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外交建设和经验积累方面都在不断的增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考查了京师同文馆翻译出版机构和职位的设置情况,统计了其翻译出版的主要书籍,进而分析了其翻译出版活动的主要特点,并总结归纳了此项活动所具有的重要贡献和意义。文章指出,对于京师同文馆进行的翻译出版活动,应给予其在近世中国翻译史和出版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礼仪外交就是外交的重要手段,剑舞发展到唐朝时期已经很成熟,贯穿于唐朝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代表着唐人的精神面貌,本文从唐朝的外交关系、剑舞的发展历程来讨论剑舞在唐代礼仪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清朝晚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翻译和推介活动非常频繁,也对近代中国社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本文由翻译推介活动的客体、主体、翻译对策以及语言的变换形式几个方面对来华的西方传教士的翻译和推介活动的特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春梅 《大观周刊》2011,(13):106-106,27
人在各自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自己的语言,这些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不同语言之间人们的交往使翻译活动必不可少,事实上,翻译是项极其古老的活动,几乎同语言本身一样古老。翻译是实践活动,同样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译者不可能将源语言的东西包括形式意义的各个方面完整的通过另一种语文表达出来。翻译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妥协。  相似文献   

17.
翻译社会学,是建构主义译学思想下社会视角出发研究翻译的新领域。胡牧新著《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碰撞》以译本世界为中心,以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为指导,揭示了翻译活动是社会各种张力之下的实践活动。本文就该书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大革命"初期,中国几乎和大多数国家都失去了外交联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国家恢复外交关系,并逐步扩大国际间的友好交往,动物成了传递国与国之间友情的"外交使者".  相似文献   

19.
宋朝与其他朝代相比,国家翻译人员少,社会地位低,翻译水平也有局限性等,甚至在翻译活动中,还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进而限制了宋朝翻译的发展。本文针对宋朝翻译人才的社会地位、宋朝翻译等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钟舒雯 《大观周刊》2010,(37):122-122
隐喻的翻译是一个与文化息息相关的复杂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已成了必然的趋势,这也必然会给隐喻的翻译理论注入新的血液。隐喻常见的翻泽方法, 有直译法、意译法、归化翻译法、异化翻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