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上林林总总的女孩,落在张爱玲的眼中就只有红玫瑰和白玫瑰两种.当红影星、浙江绍兴女孩江一燕显然属于后者,她是那种大多数男人会梦想娶回家的女孩,恰到好处的漂亮、懂事,浑身散发着浓浓江南女子的灵秀气质.巧合得很,在那部令她广为人知的电视剧<我们遥远的青春>中,她扮演的就是白玫瑰型的女孩周蒙,她那纯真,感动了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直到现在仍有人忽略她的名字而喊她"蒙蒙".在她最近的电影<双食记>里,她的角色同样是个心地纯净的女孩COCO.……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是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于20世纪40年代达到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巅峰,并且在一夜之间红遍整个上海。《传奇》作为她的成名之作,是由多篇短篇小说所构成。由于张爱玲的家庭成长环境,以及父母一系列的变故给她带来的影响,使她的人生经历较为丰富,这些都与她能够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是分不开的,因此,她所写作的内容也是其生活经历的一种侧映。  相似文献   

3.
别致     
看过张爱玲的一些照片,最不敬的一个印象是,在那些照片上面,统统笼罩着一股幽灵气.尽管张爱玲的不少照片属于她那个时代背景下的艳照,也不失其风骚和独特的一面,但就是有挣脱不掉的死气,有些让人感到阴森恐怖.  相似文献   

4.
苍凉美是张爱玲的悲剧意识在其小说文本中的审美表现。它是东方的,也是女性的。张爱玲在创作上强调文学作品要表现人生安稳的一面,她说:“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①。“强调人生飞扬的一面,多少有点...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不幸人生际遇,导致她对人性、对周围世界产生了怀疑。因此,她的作品中始终存在一种与现实对抗甚至于否定的抗拒性张力。这些现实与文化之间体现出的生存焦虑,远远超越了她那个时代所涵盖的文化指向,标示出一种后现代性文化情绪。  相似文献   

6.
《小团圆》是张爱玲的一本自传体小说,自从2009年在台湾推出后,受到了很多人追捧,同时也掀起了学术界对张爱玲作品的新一轮研究高潮。通过对《小团圆》的阅读和研究能够发现,这本小说与张爱玲的早期作品有一种显隐互融、虚实相生的互文关系。本文将以《小团圆》为例,从其内容和写作风格入手,验证《小团圆》与张爱玲早期作品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小说以意象丰富著称,在她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金锁记》中,月亮作为审美意象反复出现,并与人物的内在情感世界产生种种关联。本文将通过文本细读,从三十年前的月亮、下弦月、模糊缺月、明亮而狰狞的月等多种月亮形象分析《金锁记》中的月亮意象运用,探究月亮意象在张爱玲笔下的承袭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旅游世界》2013,(8):5-5
暑期到了,你是躲在屋里狠狠地吹冷气,还是上山下海躲避炎热,又或是不畏炎热奔向那个属于张爱玲的海上城市——上海。一座城市对于一个著名作家来说,常常是他创作的源泉,像伦敦之于狄更斯,巴黎之于雨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之于张爱玲,是她成为传奇的根源。穿行  相似文献   

9.
樊瑞娟 《文化学刊》2024,(3):141-144
《金锁记》是张爱玲创作的一部小说,通过对女性意识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处境和追求。本文以《金锁记》为例,探讨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文化内涵。首先介绍了张爱玲及其作品的背景,分析了她作为女性作家对女性意识的关注和表达的重要性。接着概述了《金锁记》的故事情节,其中女主角曹七巧作为一个新女性形象,在家庭、婚姻和社会角色中面临种种挑战和制约。女主角的经历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限制,并体现出张爱玲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批判。然后重点分析了《金锁记》中女性意识的表达,曹七巧对自我独立和自主选择权的追求成为她意识觉醒的源泉。最后分析女性意识的文化内涵,总结了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金锁记》展示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选择,并提出了对传统观念和社会期待的批判。文化背景对于女性意识的形成和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感、社会角色和权力等方面也是女性意识的重要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0.
1964年5月12日,上海南京西路高美服装店里发生一场争执.一位女顾客订做了一条灰色华达呢裤子,要求把裤脚做小,但试样时发现裤脚没有按她要求的去做.她要求把裤脚改小,遭到营业员拒绝.营业员提醒她:"再改小就要形成包屁股、小裤脚了,这种奇装异服是不受欢迎的."并对她说:"社会主义商业不能制作有害社会风尚的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