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志摩以优美、含蓄而又略带忧伤的笔调,在诗歌中抒发了自已对理想和爱情的渴慕与追求,对底层社会平民艰难遭遇的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从而形成了徐诗鲜明的诗歌特色.他创作的大量意境优美、想象奇特、感情丰富的现代诗,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底层文学已成为新世纪重要的文学思潮之一,一大批重要作家参与了底层文学的创作。农村生活、打工者的城市遭遇、底层市民、三陪女等成为底层文学书写的主要对象。底层文学的兴起,有社会、思想文化原因,还有文学自身发展的原因。关于底层文学的论争,是关于"人文精神讨论"之后十几年间里唯一进入公共论域的文学论争,意义重大。但当下论争中已出现了简单、偏激与片面化倾向。  相似文献   

3.
抗战爆发,路翎从南京流浪到重庆,并且在重庆生活长达八年时间。可以说,在路翎生活周围的重庆人成了他创作小说最好的素材,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路翎小说中大量描写了重庆底层民众丰富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抗战时期重庆底层民众生活的真实面貌,从而丰富了重庆文学中的重庆人物谱系。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珀西.比希.雪莱,不仅是一位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他所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本文纵向地分析了这位浪漫主义开拓者的诗歌在主题上所表现出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在高尔基的创作中,底层女性形象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他以底层代言人的正直、敏感的热忱,描绘出一幅俄国底层妇女的社会历史画卷和心灵历史画卷,丰富和发展了世界文学中的妇女形象,谱写了一曲妇女群像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诗歌新形式,网络诗歌的内在诗性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其审美取向与传统诗歌审美偏好出现错位与偏离.网络诗歌审美表现出的拒绝抒情传统、削平诗意表达深度、异化诗歌传统功能等新表征导致网络诗歌与传统诗歌审美之间出现抒情错位、表达错位和功能错位等现象.促使错位弥合的构想之一是大力倡导网络现代禅诗的创作与研究,这不仅有助于规范网络...  相似文献   

7.
勃洛克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俄国诗人,他既是俄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又是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代宗师。他的生活和创作是在两个世纪之交,创作道路复杂而曲折,新旧两个时代的交替过程深深地映印着勃洛克的文学创作轨迹。  相似文献   

8.
在欧洲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运动中,属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早在十九世纪,情感主义已成为了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和创作理念的主要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式有力地推动了英国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感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海子作为中国一位现当代诗人,其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力.通过对海子诗歌中的主观意象元素的运用和判断以及在诗歌中的创作地位和作用的深入分析和重要阐析,有助于我们更好更深入地体会和欣赏其诗篇.  相似文献   

10.
海子诗歌生命十分短促,但他在有限的创作生涯里,诗人凭着天才的创造力,延伸和扩张了诗人创作的智性空间,从而为世人奉献了数量可观,品位较高的诗歌文本.由于诗人对诗歌理想与理解的提升与深入,以1986年的<太阳·断头篇>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较为钟情于"实体",后期极力追求"动作",意象的选择标准因为这种变奏的介入而显为不同,更使他的这两部分作品彰显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美学趣味.本文即探讨其前后期作品中意象的分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陆游英雄主义诗歌中反映的现实与当时历史真实的比较入手,可见陆游此类诗作是以夸张的、随其主观意念而不是以生活本来面目的方式反映现实的。英雄主义诗歌在他具有代替现实,并满足其功名欲望的补偿作用。陆游对其诗作的幻想性质又有着清醒的自觉,不仅因为他还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体现出清晰的现实感,从其作品中还发现陆游生前便自觉地用其诗作表白或者塑造夸大了的自身形象,以赢得后世读者的崇敬。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从自己的政治观念出发,提出了诗歌“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强调诗歌政治教化的社会作用,注重诗歌思想情感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要求按照“六义”的标准来评价诗歌。白居易诗论是对儒家诗论的总结、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农民小说创作延续了新时期后期的创作思绪,“底层写作”,农民人生命运的“苦难”与“酸辛”及“历史负担的沉重”等。但有一些创作倾向值得注意,也即所谓“农民人生命运的‘寻根’”,广大农民.一方面寻觅着物质生活之根、赖以生存的靠山——官和钱。另一方面也在寻觅生存之根,“相信了自己”——斗争与反抗,这恰恰与鲁迅《阿Q正传》、毛泽东《湖南农民考察报告》等桴鼓相应,这就有了别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4.
“底层文学”热是21世纪出现的文学现象,文中围绕底层文学创作,对其进行文化透视和反思。揭示了底层文学成为“热”的文化动因:契合了当前社会现状的迫切需要;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和期待视;现实主义的品格和刚毅质朴的文风满足了相当部分评论家、批评家的审美期许。同时,底层文学也存在着作家缺乏对底层生活的挖掘及底层经验的表达、“题材决定论”倾向。  相似文献   

15.
节日的民俗风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更容易成为诗歌的创作题材。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许多吟咏岁时节令的诗歌,如《郑风.溱洧》就是吟咏"上巳"节的。节日民俗的体制、民俗活动到唐宋完全定型,并成为官方认定、全民性的节日,丰富的节日生活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沃的土壤。节日民俗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是属于以风俗习惯的生活形态存在的底层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真正价值所在。在宋代特殊政治、经济影响下,传统节日规模扩大,节日娱乐性、商业性增强,节日风俗也更为完备,与前代相比,北宋节日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质,节日民俗丰富了诗歌的创作内容,激发了诗歌的创作契机。亚里士多德认为情感是人性中所固有的,要想心理健康,我们应该给情感以适当的发泄的机会。节日成了他们发泄自己感情的集中点,而诗歌是他们抒发节日情感的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16.
当代著名法国诗人亨利·米肖(Henri Michaux)在诗歌风格上的创新,在法国文艺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其实,他的创作灵感与对东方文化,特别是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把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屠格涅夫是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在俄国文坛的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中短篇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不朽的成绩。他的诗歌作品主旨深刻,语言细腻,意蕴丰富。屠格涅夫的创作既全面的描绘了一个敏感作家的情感世界,也标志着俄国现实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通过拜读屠格涅夫的几部诗歌著作,对其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简要阐述与分析,不仅增强了自身的阅读能力,更提升了自身的文化涵养。  相似文献   

18.
作为写作主体的时空观念,在诗歌作品中的存在形式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状的。而且,它不是恒量而是变量,贯穿于整个诗歌创作的历史长河之中。从时空的角度观照诗歌的创作和研究,并以此渗入到创作主体的情感深处和审美思考的底蕴当中,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底层书写是葛亮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母题.“温情书写”是葛亮的一大特色,叙事技巧的运用渗透着作者独具匠心的考量.儿童成长视角的切入显示出作者平等而真诚的创作姿态;“再现”和“讲述”的叙述模式,体现出作者的深情与矜持,同时也营造出若即若离的艺术美感;复合而舒缓的叙事时间,使叙事节奏缓慢绵长、温情动人.  相似文献   

20.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最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家之一。他才华出众,著作颇丰,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一千余首长短诗歌,可以说这些诗歌伴随了作者的一生,忠实记录了作者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因此,阅读诗歌是解读劳伦斯的最佳途径。本文将从自然的生态、社会的生态以及人的生态三个维度来探讨劳伦斯的诗歌,并讨论其中蕴含的生态思想的渊源,从而揭示劳伦斯的创作动机和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