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生乾 《双语学习》2007,(8M):13-13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21世纪对学生的人格必然提出新的要求。所以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是知识的引领者。首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这样在教学生过程中,就可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魏巨龙  徐凤芝 《时代教育》2009,(10):152-152
传统的教学,教师只注重知识内容的传授,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知识,使学生在疲劳中学习,忽略了学生特长的发展,学生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要重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某些层次的人的合作,这样才能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教学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般都是采用填鸭式教育的方法。填鸭式教师是一种不管学生吸收程度如何,直接将知识硬塞给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非但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产生促进作用,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真正以学生的吸收程度来适时地调整自身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在物理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强化教学,追求讲深、讲透、讲细、讲全,把学生的思路完全束缚在教师设置的框框里。这样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及时恰当地留给学生认识的自觉内化机会。这就是物理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实践为主要形式,以课堂为教学平台,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融入各种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只是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却是被动的,但是在模拟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动展开实践活动,这样的活动能促使学生增强对知识的储备能力,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教学活动,进而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改的深入,当今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课堂巡视益发显得重要。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巡视,不仅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教师获得教学信息反馈,提高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目前课堂巡视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我们应该运用科学的课堂巡视方法,这样才能让课堂巡视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利民  陈红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134+136-134,136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干的现象仍然无奈的存在,这样的课堂缺少师生互动的灵气,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要改变这种低效的局面,教师必须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本文就一堂语文课的实录,尝试对学生思维状况进行初浅的分析,反思搭建有效思维“支架”的积极意义,目的是使学生进行有效思维,引导学生思维向潜在的、更高的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如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到实处,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课堂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战场,学生的活动主要在课堂进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自己,使自己得到发展。教师必须对课堂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中有计划地活动,有针对性地展示与讲评。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课堂,课堂应该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金艳明 《孩子天地》2017,(6):265-266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这其中爱是教育的基础。班级工作中再小的事情都是老师和学生心灵上的一次次触碰。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应当明白,我们给予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化的教育,更是人格感染。师爱源于教师心灵,植根学生心中,这样的教育才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大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现实的需求而把重点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上,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急需做出改变,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训练,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我们应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深入探索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莫淑文 《广西教育》2014,(41):65-65
正教育植根于爱。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师要做到"爱生如子"。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亲近学生、体贴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掌握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如学生的能力、性格、爱好等,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曾凡成(化名)的学习成绩不太好,并且经常违反班级纪律。一天上课,曾凡成足足迟到了20多分钟,当他气喘吁吁地站在教室门口说"老师,我迟到了"  相似文献   

12.
刘建春 《家教世界》2013,(10):68-69
新课改要求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这就需要靠学生自己去开掘,从广阔的生活中汲取,从实践中亲历获得。这样,教师教学过程的应该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能力,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3.
寇建国 《教书育人》2009,(12):67-67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一定要让学生每天切身感受到,这样他才会接纳你,把你当成他的真心朋友,你的教育才能够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太符合如今社会对语文方面人才的要求,所以中职教师应该对中职生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培养更多语文方面的人才。世界公认的最先进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才能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牛魁章 《考试周刊》2011,(37):170-17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行为主导者,学生是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互动双方。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数学教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特征,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而且教师总是把自己整理后的有序思维灌输给学生,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与“听众”,学生失去了自主猜测、假设、尝试、创造的机会,其主体地位被抛到“九霄云外”,这样的教学,教师是绝对的“教”者,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学生是百分之百的“学”者,能好好学习,积极正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就是“好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数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会“授人以渔”,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获取知识的方法的培养,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摸索学习方法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提供了这样一些建议,首先,变教师的“教案”为学生的“学案”;其次,注意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还要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应用“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18.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两方面构成.结合了师生间良好情感交流的教学,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进行学习,在热情和融洽中进行思考,这样就会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张丽娟 《考试周刊》2014,(89):164-164
<正>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学生观是很重要的。教师正确的学生观是指充分认识学生,充分理解学生,充分发动学生。因为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一堂课的教学对教师而言,首先其要清楚学生关于新知识的生长点。今天所学的东西,它的生长点在何处?这个生长点是否已植入学生大脑之中?如果没有,教师就应先"播种",把知识的生长点播下去,这样一节课就开始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再"浇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考试中经常会发生"不该犯的偶然错误",这些错误的产生很多都具备它的"必然性"。如审题习惯、书写不好,结果不化简,基本知识点、公式不到位,解答过程不规范。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指导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也应注重在细节上对学生多给予指导和帮助。在2013年江苏高考的解答中也有很多这样的错误导致失分,在对这些错误分析后,教师也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从根源上帮助学生解决"会而不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