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卓琼 《青年记者》2017,(12):59-60
1995年1月6日,《中国青年报》创办“冰点”栏目,其人物报道从这时开始在特稿版以一整版的形式出现,成为《中国青年报》“站在社会进步潮头”的代表,第一篇人物特稿《北京最后的粪桶》就出现在这个时期.2004年6月,“冰点”改为《冰点》周刊,扩大到四个版面,分别是《冰点·特稿》《冰点·文化》《冰点·探索(科学)》《冰点·人物》.如今《中国青年报》的人物通讯主要由两大块组成,一个是每周三报纸第10版的《冰点·人物》专版,在该版的头版位置写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人物,文章字数大多为2000~3500字.  相似文献   

2.
《冰点周刊》是中国青年报的王牌周刊,成就了几代名记者名编辑,堪称新闻界的传奇。特有的选题关怀、标题质感和写作风格,能让读者从新闻信息海洋中一眼找到“冰点”特稿。作为“冰点”基因的“老汤的味道”,到底是怎样的味道?这种基因在代际传承中有哪些“守”哪些“破”?这个新闻精英群体拿什么面对流量的冲击?中国青年报编委、高级编辑曹林本期“茶座”邀请了《冰点周刊》主编从玉华,聊聊“冰点故事”和“冰点人”的写作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张国 《新闻战线》2020,(6):62-64
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以提升新闻从业者的叙事能力为抓手,强化报道吸引力、影响力、传播力,比任何时候都紧迫。中国青年报社旗下栏目《冰点周刊》,调整工作节奏,创新内容版面,坚持为受众提供“不简单信息”,力求让细节抓住尽量多用户,努力避免“讨好用户”倾向,无论是产量还是形态上,都有了新变化。  相似文献   

4.
苏园 《出版参考》2007,(10X):18-18
一个受欢迎的栏目结集成书现在是经常出现的事情,只是一本书和一篇篇文章分开阅读还是会有不同的感觉。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钩沉栏目最近结集为《民国那些人》在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冰点周刊主编杜涌涛先生在序言里说“读一篇和一口气读完的感受还是很不一样的”,并认为“这就是所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冰点·特稿》中的91篇文本进行深入研究,从文本功能、文本内容以及文本叙述三方面对其文本的新闻性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其他媒体提供一定的借鉴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冰点”报道这一词,我最初是从《中国青年报》上看的,该报的“冰点”专栏曾被读者评为“我最喜爱的栏目”榜首。但我至今还没有看到“冰点”报道的准确定义。何谓“冰点”报道,据我个人的理解,其意自然与“热点”报道相反,即是,不去翻炒那些所渭的“热点”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表达普通民众的心声,从  相似文献   

7.
始创于1995年1月的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迄今已刊出近300期了。5年来,《冰点》以其独到的视点、鲜明的特色为广大读者所关注和喜爱,并被评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应该说,《冰点》探索新闻之路的尝试是成功的,走出了一条“可读性长文”的新路。作为同行,审视《冰点》,得到如下一些启示。启示之一:重拳出击在新闻界,报道往往是忌“长”的,盖因长篇文章容易让人乏味。正如《冰点》栏目主编李大同所言:“众所周知,新闻界是最反对长篇报道的,以至于历年中国新闻奖的评选,3000字以上的新闻统统没戏,一个‘长’字就足以打…  相似文献   

8.
<正>个人简介徐百柯,四川成都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比较文学硕士学位。目前任中国青年报社编委、《冰点周刊》主编。2011年被评为中国青年报年度最佳编辑,2013年被评为报社首席编辑,编辑作品曾获得南方周末年度特稿致敬。曾主笔《冰点周刊》"钩沉"专栏,著有《民国那些人》及增订本《民国风度》。  相似文献   

9.
2010年1月9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创刊,这是豫北地区第一张面向“三农”的报纸,创刊两年多来,我们不仅在新闻报道内容上注重贴近“三农”,还在报纸栏目设置如何贴近“三农”反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因为栏目是报纸各个版面的骨架,没有栏目,报纸的版面就缺乏支撑。栏目是报纸的品牌,没有好栏目,报纸就难以创立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10.
深度报道是提高报纸公信力和美誉度的较好方式。成功的选题是深度报道成功与否的前提。如何摆脱诸多深度报道的尴尬局面,中国青年报“冰点特稿”在选题方面的独特视角.可以给我们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瑞隆  熊威 《新闻前哨》2004,(4):25-26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在党委机关报上出现了“今日关注”、“特别报道”等专版和“热点追踪”、“新视点”、“记者广角”、“本期聚焦”等栏目。这些专版和栏目刊登一些新闻性强、主题鲜明、较有深度、有可读性、篇幅稍长的文字主稿(不是常规性的通讯或新闻述评),有的还链接“背景资料”、图表等。这类立体型报道的主稿,业内人士习惯地称为“特稿”。我们认为,党报特稿是新闻“深加工”的复合品。现结合采编实际,对党报特稿的选题等谈些想法,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12.
特稿,以什么打动人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稿,是近些年来在新闻写作中兴起的一种新文体,已上升为一个重要的新闻写作门类。从1979年普利策新闻奖最初设立的“特稿写作奖”,特稿在国际新闻界的出现和发展还不足三十年。而在国内特稿这种文体的兴起和发展也只有十年。《中国青年报》1995年1月份推出的《冰点》特稿专栏;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青年报》于一九九五年初每周二、五在八版推出专题栏目“冰点”。一年后,“冰点”栏目荣获中宣部颁发的十佳优秀栏目奖。 为写好这篇文章,我采访了《冰点》主编李大同,并阅读了《冰点》创刊后每一篇文章,我为其中包蕴深厚的思想和精神深深打动,也为记者们精彩的文笔喝彩。  相似文献   

14.
颇具创意的“实验室”孙旭培1995年8月3日,中华工商时报推出了一份对开八版的报道日常消费的周刊,起名为《商城周刊》。就在这期周刊的一版,一个取名为《商城实验室》的栏目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这期《商城实验室》报道的内容是这样的:该报编采人员在公证人员...  相似文献   

15.
《冰点周刊》作为中国青年报旗下的特色刊物,它寓共情叙事于人物报道中,创新引领了新时期的人物报道理念。在我国遭遇新冠疫情的时代背景下,它继续将焦点对准现实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选取去典型化的叙事对象,采用多元化的叙事声音和立体视角,同时营造出贴合时代背景的新闻意象,在以小见大中使受众达成思考与理解。纵观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人物特稿,《冰点》主要从理解、沟通、关怀三条路径达成共情叙事的目的,从而形成成风化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前些天,看电影《黄金时代》时,不由得扪心自问:“我赶上了一个记者的黄金时代了吗?”
  我难以给自己一个答案。入行三年半了,有幸进入有着深厚特稿传统的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我一直想着,踏踏实实地采访、写稿,写出有分量而且有生命力的新闻作品。但近一年来,对于自己一直向往的这个行业,产生了一种焦虑感。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热点”和“焦点”,近些年部分新闻媒体提出了截然相反的一个新闻价值概念──“冰点”,或者说“冷点”。我们不妨先看一个“热点”与“冰点”比较的实例。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从字面、实质意义及社会影响上,都可以是“热点新闻”的代表。而国内大报之一《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栏目(另有一相关栏目《冰点》)则率先打出了“冷点”的招牌,并显现了与普遍性的热点新闻截然不同的内容与风格。“我们不想标榜自己,只想踏踏实实、平平静静地观察生活,将那些人们确实想知道、应该知道的事件、人物,以一种适宜慢慢品味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上开设的栏目,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等,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原因,是这些栏目的报道敢于揭露时弊、惩恶扬善、开展批评报道,正确发挥了舆论的监督作用。所谓批评报道,即对社会错误或不良现象做事实陈述和说理评析的报道。批评报道相对于正面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一种有效形式。从内容上看,它以否定的态度揭露和批评社会生活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错误或不良现象,从而发挥新闻报道参与舆论监督的社会职能。批评报道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受众的青睐,个中意味不仅反映了批评报道本身所具…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产生寓言的时代。寓言可以作为观察世相的方式之一,也是记录社会的方式之一,更是理解这个时代的有效途径之一。"冰点"周刊看重新闻报道的认识价值和文本价值,这样的特稿操作其实正体现了新闻和寓言的融合。寻找这个时代的一个个经典意象,把它们放大,进行形象的解读,这样的新闻产品当然就应该被视为寓言。  相似文献   

20.
“冰点”报道这一词,我最初是从《中国青年报》上看的,该报的“冰点”专栏曾被读者评为“我最喜爱的栏目”榜首。何谓“冰点”报道,据我个人的理解,其意自然与“热点”报道相反,即是,不去翻炒那些所谓的“热点”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表达普通民众的心声,从被社会遗忘或被认为没有新闻的角落中寻找新闻。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这一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有意地选择大众感兴趣的题材,采取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