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大众传媒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日渐凸显出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大众传媒的宣传和引导下逐步形成了现代社会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生活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大众传媒塑造下的拟态环境也使得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有着一定的误解,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群体对象是中老年人。为此,本文从大众传媒的角度入手,通过探讨分析大众传媒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发扬过程中提供的契机以及造成的阻碍,来辨析大众传媒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两面性,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自身竞争力找切入点,真正促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代中的发展和重建,期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在为塑造我国人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体育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在大众传媒时代却面临着越来越被边缘化的境地。如何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彰显我国的体育软实力,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勤 《当代传播》2005,(5):42-46
目前,我国传媒业已进入高强度竞争和规模化发展的阶段。大众传媒在多民族地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准确把握我国多民族地区大众传播个性与特征,探究大众传播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作用,对于提高传播质量和效果,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4,(18):34-38
本文选取大众传媒的视角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发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不足的原因是与西方体育文化存在价值观念冲突;难以掌握话语权,传播渠道不畅;政府投入不足,传播力量分散;理论研究难以满足现实需要等。针对这些问题和目前的传播现状,本文探讨了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几点建议:明确传播理念;重视传播主体的培养;丰富传播内容和形式;分层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运用多种媒体及渠道等。  相似文献   

5.
与当代社会,体育运动已经迈出了以竞技体育为核心传统的体育定义的范畴,在传统的传承上成为展示世界不同文化的载体。大众传媒盛行的今天,体育出版以各种形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体育出版与文化产业因为具备相似的价值取向,因此有着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基础,存在融合发展的机制。研究体育出版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为体育出版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为我国体育文化的欣欣向荣提供契机,同时对体育文化走向国际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凭借其独有的传承性与地域性特征得到了持续的延伸与发展,并促使我国在世界文明史中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在高校中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传播,不仅能够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化,同时能够在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做出良好的继承与弘扬.而在此过程中,体育宣传片可以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成为高校中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社会文化传播也步入了动态性的整合期。作为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却呈现出萎缩之势,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短板本文重点探讨了全球商业化语境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对策,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8.
体育软实力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国家软实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大众传媒是体育软实力发挥作用的主要载体,在繁荣体育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促进个人全面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大众传媒的现状和不足,探讨有效的传播策略,有利于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力量,提升体育软实力建设水平,更好地促进建设体育强国、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和谐社会等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谭东辉  金慧惠 《东南传播》2011,(10):116-118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是我国古老体育文化活化石,也是我国古老的农耕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体育的进步,主要靠口传身授方式传承的客家民俗传统体育文化,在多元文化(包括多元体育文化)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失却了生存的土壤。充分运用数字信息化手段促进赣南客家民俗体育的传播与发展,将是一种对地方性文化进...  相似文献   

10.
体育事业和传媒事业都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着,两种社会文化现象日益紧密结合,大众传媒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运动是大众传媒的重要内容,二者密不可分、互动双赢,社会越发达,体育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就越密切。随着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大众传媒对体育信息传播的手段与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发展趋势呈现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后奥运时代的到来,群众体育再次迎来了发展高潮,如何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体育健身的需要,加快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目标,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至关重要。大众传媒作为体育传播的重要载体,如何认识其对于体育传播的作用,如何认识其对于全民健身体系构建的意义,是充分发挥其在全民构建体系中的作用与功能的前提。一、复制和改变:大众传媒对体育意义的构建作用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媒介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在不断相互作用中彼此推动、共同发展着。"罗伊在《体育、文化与媒体》一书中说:媒体不仅使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体育档案是先辈们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档案保护研究,对于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以岭南地区为例,试探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档案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薛源  刘寒 《新闻知识》2015,(2):42-43
在全球化多格局的大背景中,民族文化作为一国及社会的软实力中心,在国际舞台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但是代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太极拳,在国际上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本文力图以文化符号学的视角,来探讨太极拳在国际舞台的推广与发展。为促进太极拳在国际间的传播与推广,除了各类传播主体的努力外,太极拳自身也需要进行再设计研究,从文化内涵、技术内容、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再改造,从而将太极拳所蕴含的深邃传统民族文化精神传播海外,促进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和和社会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轩大领 《新闻战线》2015,(3):157-158
传媒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高校体育教学,也对大学生体育生活产生影响。大众传媒体育信息渗入到大学生体育生活之中,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体育生活、体育意识起推动作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大众传媒体育信息角度出发,对大众传媒体育信息给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带来的影响与作用进行探究,从而促进高校体育发展。体育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现代体育要想发展进步,需依照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其中,最为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借助电视这个大众传媒来展现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州市电视台的重大责任和特有的优势,尤其在挖掘传统民族文化、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大众传媒有利于促进农民体育观念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农民体育素养的提高。本文在正确认识大众传媒对农体育传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就大众传媒在新农村体育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认为发展新农村体育应充分借力大众传媒,社会各界要积极创造条件并给予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大众传媒有利于促进农民体育观念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农民体育素养的提高。本文在正确认识大众传媒对农体育传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就大众传媒在新农村体育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认为发展新农村体育应充分借力大众传媒,社会各界要积极创造条件并给予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温州龙舟竞渡的民俗起源和历史演进两方面的研究来阐述它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挖掘其作为具有吴越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魅力,弘扬我国灿烂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任娜 《大观周刊》2011,(6):38-38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点燃了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热情。这是中国千年不遇的体育大事件,也为我们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然而如何借鉴西方体育文化、完善我国的体育文化建设、推动中国体育文化振兴,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总结当代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从体育全球化、体育产业、休闲、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这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未来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高卫华  杨兰 《当代传播》2012,(5):63-65,68
民族地区大众传媒在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和建构少数民族形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选择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存的土家族原始民俗"恩施女儿会"为个案,分析大众传媒通过集纳并提炼分散繁杂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符号,整合并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意义重构,主导性解读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形象等符号化传播过程,实现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同时就目前民族地区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