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美是人类的一种重要心理活动,审美教育也被称为美感教育,把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生活美作为基本的内容。有效运用审美实践活动,能够有意识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进一步培养其发现美、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审美活动中,学生是审美主体,语文课文中美的因素是审美客体,其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的欣赏、感知和相应评价。  相似文献   

2.
美育就是美感教育、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处处有美育的内容,美育与语文教学是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的。语文课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社会生活美、人类心灵美、艺术美等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我们语文教师应承担起美育的任务,把美的内容溶于到语文教学中,把学生引进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张开理想之帆,驰骋在美的海洋之中,向美的世界奋进!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人类生活和生活的记录,充满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瑰宝。历史本身就是一个美的宝库。历史教育过程应该是发现美、鉴赏美的过程,培养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纵观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的历程,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和科学美无不在历史中流光异彩。历史学科的美育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历史的美,发挥其内在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借助语言媒介,依靠形象的力量,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以美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净化学生的灵魂。学习语文的过程是汲取人类精神文化的营养和培养人的创造素质的过程。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任务:一是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前人创造的美的经验、美的语言、美的表现方法等,形成自己的合乎规范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二是借助优秀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用外在的美的事物塑造他们内在的美的心灵,培养美的情操,磨砺美的意志,养成美的性格,完善美的人性。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是…  相似文献   

5.
刘导明 《教师》2013,(12):56
审美教育是培养人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人追求人生的情趣和理想境界为目标的教育。大千世界,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人类在逐步走向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意义生活、趣味生活,在不断地发现美,品析美,创造美。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从最基础的品美  相似文献   

6.
美和美育,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现在的青少年,他们对现实和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更希望自己将要展开的生活画卷,缀满美的花朵,他们正热烈地寻求着美。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也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了。 那么,美育和语文教学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按照美的规律来塑”。物质产品如此,象文学作品一类的精神产品尤其如此。文学是作家从审美的角度来反映生活的产物。作家总是在所创造  相似文献   

7.
张平:马克思有个著名的论断:人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创造生活的.易健教授在<审美学导论>中高度概括:一部人类演进的历史,也就是人类追求美创造美的历史;人类对美的不断追求,促进并带来了人类文明与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审美教育,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使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从审美角度,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视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其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提高人们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发挥其创造能力.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9.
人的生命是一个丰富完善的体系,是由物质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所构成;审美教育就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境界,养成和谐人格,完善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物,无不给人以美的感受。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这话告诉我们:美并不是不可捉摸的东西,它存在于生活之中。在学校生活中,美也是无时无地不存在的。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美,审美教育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语文教材有许多美的因素。就中学语文课而言,教材选择了古今中外著名或优秀作家的名作,如寓言、童话、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这些不同体裁的优秀作品,都从各个不同的侧面,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赞颂了美好的事物和劳动人民的崇高品…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个美的世界,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听、说、读、写等环节,用教材中的美、生活中的美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在美的事物的熏陶、感染下,达到情感理性化,建筑起美的心理结构,对其精神世界发生作用,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美的体现语文世界的美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两大方面。(一)美的形式:包括美的语言、美的色彩、美的风格、美的结构等等。1.美的语言。高尔基称语言是“文学第一要素”。语文教材中的语言,其形象性、韵律美不同于其它艺术品。为了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作家往往用尽心思求得传神之笔、传情之笔,使艺术…  相似文献   

12.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叫做美感教育。审美教育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尤其是文学艺术美的感受和欣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审辨美、创造美的能力,蕴育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在学校审美教育中,语文教学占着特别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数文章都是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包罗万象,它不仅包括了语言文学的  相似文献   

13.
音乐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展示了它的无穷魅力,是一门反映人类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情感与思想的有声艺术。音乐不仅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给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美的享受,还让人们发现美,感知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4.
美感是人在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语文课是一门审美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学生面对语文课文,不仅仅是一大堆语言文字,而且是面对美、面对美的生活、面对美的精神,因此,认识语文教育必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美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一定的审美水平标志着一定的文明程度,一定的教育水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较高的审美修养只有靠培养和训练才能获得。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文课进行审美教育不是外加的,而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将美育渗透到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审美情趣,能促进创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从设置情境,创谩美的氛围,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充分利用文本,找准审美契合点,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7.
把握阅读教学的支撑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是以美的规律和原则去陶冶人的精神、净化人的灵魂的教育。它使学生具有健康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和正确的审美观。语文美育是美育精神灌注进语文教学中的必然结果。它以讲解语文课中存在着的美为起点。以引导、组织学生对现实中各种美的现象、美的事物进行审视、评价为中介.以口头的、书面的表达训练为学生揭示和创造美的手段,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纯沽学生的审美理想为指南。以实现塑造学生积极地热爱美、追求美的健康心态和培养学生自觉地欣赏美、创造美的实践能力为目的。语文教师就是美育工作者,阅读教学要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美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多种美的陶冶。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生活在一个美的世界,观自然风物,看社会万象,美无处不在,美对人类如此重要,我们不仅感受美、追求美,而且创造美、思索美,从而将美的精神传承下去。爱美是人的天性,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方式。马克思说过,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自然界、美的生活和艺术,而且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由此可见,学校的劳技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充分  相似文献   

19.
徐学松 《教师》2010,(30):83-83
阅读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在现实的信息社会中,要获取自己所需的有用信息,阅读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阅读,读者能获得情感的体验、美的享受。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材料的解读,而获得情感的历练。当然这种历练过程,包括对美的感悟与品味。在生活中美是处处存在的,只不过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打开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美、领悟美、体验美的眼睛,从而唤醒学生的个体审美注意,积累审美素质。本文就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重要手段。因为美育能够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而通过语文教学中的艺术鉴赏活动,学生可以受到艺术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