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的专副刊与新闻版一起构成了一张报纸的内涵与品位。长期以来,党报的专副刊都是以传统的文学性副刊为主,但是在当代丰富而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读者喜欢什么样的专副刊?党报专副刊如何定位?版面如何配置?这些问题可能都需要做一番新的审视。本文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解放日报》《杭州日报》四张党报为例,剖析当下党报专副刊的发展态势和理念。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新闻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世界。那么,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面对日益激烈的报纸市场竞争,党报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笔者以为,党报要保持住自己的阵地、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就必须改变观念,使党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新闻需求。 一、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新闻需求,是面对市场竞争的必须选择 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报纸的品种与数量增加,报纸的风格呈现多样化。原先党报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  相似文献   

3.
关捷 《今传媒》2006,(8):35
报纸要赢得读者,社会新闻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党报的记者如何经营社会新闻呢?换句话说,党报记者如何在不失品位不降格调的前提下,采写出赢得读者喜爱、关注的社会新闻呢?近十年来,我一直在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这个问题。我把这个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我先说  相似文献   

4.
新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及时传播。报纸承载的新闻要实现及时传播,必须依靠报纸发行这个主要传播途径。那么,如何强化党报发行,不断巩固和加强党报的权威地位,牢牢掌握党报在社会舆论引导中的主导权呢?结合沈阳日报近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及时到位、精确高效、贴近读者"是强化党报发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作为党委机关报的省市报纸,在读者对象和宣传任务上有什么变化?与此相适应,报纸的宣传战略和采编思路应当有什么样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中如何坚持党报的喉舌作用?这是每一个党报工作人员尤其是报社领导干部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党 报改革 ,一直是报纸改革的一个难点 ,同时也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尤其中央出台明文规定严禁用行政命令等方式实行“订报摊派”后 ,在巨大的发行压力和休闲类报纸对读者的优势争夺现状下 ,党报自身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那么 ,党报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在吸引读者、追求发行量和坚持党报方针的两难抉择中 ,如何实现双赢呢?其实 ,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 ,我们有现成的“法宝” ,那就是“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对于报纸来说 ,“贴近实际”就是从实际出发 ,关注当下 ,关注现实 ,用新闻去讴歌和批评社会现状 ;“贴近生活”就…  相似文献   

7.
打开一张报纸,读者首先看的是要闻版,故此人们习惯称其为报纸的“脸面”。要闻版办得如何,可以说基本上代表了这张报纸的水平和质量。那么,在新形势下怎样树立精品意识,把党报的要闻版办得更好呢?笔者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两千种报纸中,城市党报仅占十分之一多一点。而在一个城市里,往往又是多种报纸并存,有省级党报、专业报,甚至还有晚报。城市党报要想更好地吸引读者,就必须把报纸办得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怎样才能增强贴近性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近年来,杭州日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受到读者的欢迎。报纸发行量逐步上升,日报现已达到22万多份,下午版也已突破25万份。这些都与报纸增强了贴近性是分不开的。下面,我想结合杭州日报的实践,就如何增强城市党报贴近性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要从群众角度切题,抓好日常报  相似文献   

9.
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报纸的可读性越强,读者越多,社会效果就越好,报纸的生命力就会越强。作为党报宣传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新闻如何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想读、喜读、乐读,是党报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办报人最为绞尽脑汁的事。那么党报经济新闻如何增强可读性呢?  相似文献   

10.
突出引导性强化可读性——都市党报副刊创新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媒体间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不论都市报还是党报,都高度重视副刊的创新,把办好副刊作为提升报纸质量,提高传播有效性,培养读者忠诚度的重要手段。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副刊才能称得上好副刊?我们认为,对现代都市党报来说,副刊办得好不好,关键看是否突出了引导性,增强了可读性。突出引导性  相似文献   

11.
没有出色的版面语言,一切优秀的新闻报道便只能是一盘散落的珍珠。一张报纸是否吸引读者,内容固然重要,但不能否认,最先起作用的却是报纸的版面。那么,做为地市级党报,如何做好报纸版面的包装,给读者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作为党委机关报的省市报纸,在读者对象和宣传任务上有什么变化?与此相适应,报纸的宣传战略和采编思路应当有什么样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中如何坚持党报的喉舌作  相似文献   

13.
"读图时代",地方党报纷纷拿出较大、较多的版面刊登新闻照片,力求用更多精美的形象新闻吸引读者的眼球,以增加报纸的发行量.但有的报纸这样做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为什么?究其原因,是具有地域特色、具有冲击力和贴近性的精品照片太少,很难引起读者共鸣.那么,如何才能使新闻照片具有地域特色又具有贴近性呢?  相似文献   

14.
党报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这是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所谓“喉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报纸要为党立言,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观点、主张,使党报成为党的得心应手的工具。党报不能和党唱不同的调子,不能用不协调的声音去扰乱读者的视听,  相似文献   

15.
报业竞争实质上是读者之争。谁赢得读者,谁就赢得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怎样才能赢得读者呢?我觉得,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党报要赢得读者,就要研究读者,服务读者,心中装着读者,进一步朝着“把报纸办成党、政府和人民都喜欢”的目标去努力。  相似文献   

16.
步入市场经济以来,由于人们渴望获得经济政策、经济预测、产品信息、市场动态和商品知识,因此,经济版便成为一些报纸吸引读者的主要“卖点”。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相对严肃、呆板的地市党报要想赢得读者,迫切需要增强服务性,而地市党报经济版的服务功能尤其需要尽快提高。那么,地、市党报经济版的服务功能怎样提高呢?我认为应主要抓好三点:  相似文献   

17.
读图时代新闻图片成了报纸的宠儿,新闻图片作为报纸传媒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如何增强党报吸引力,体现党报在新媒体时代的权威性、主导性,推动党报不断发展?强化新闻图片策划,更好地发挥新闻摄影在党报中的功能和作用是条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报业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各家报纸推出了多品种子报,文摘报、都市报、晚报等城市类报纸一涌而上,子报对党报发行形成了冲击。作为党报,如何主动迎接这一现象的挑战呢? 第一,必须有效地促进新闻体制的改革,使党报提高市场竞争的能力。 党报,作为党的喉舌,我们不能仅仅是局限于在报上宣传改革开放,而不注意自身如何去改革开放,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报纸受不受读者的欢迎,群众爱不爱看,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等都要考虑。从市场的角度讲,我国现有大大小小的报纸几千余种,许多晚报、专业报都在挖空心思去争读  相似文献   

19.
人有个性,报有报风。党报的个性是什么?党报同非党报有什么不同? 按照传统的观念,似乎只有党报才是突出政治的,是政治家办报,对非党报就没有这种要求。而政治家办的报纸,似乎只有严肃紧张,没有生动活泼;只能一本正经,不是平易近人。这种观念,同那时我们的报纸照搬老大哥模式,过分强调“阶级斗争的工具”功能,忽视传播媒介的作用有关。因此,报纸的面孔就少了一点可亲性。现在的报纸已经面貌大变了,已经和颜悦色了。但是包括编者和读者在内,对党报应该办成什么样子,恐怕还有着某些不同的看法。中国的报纸,从读者对象来看,有综合性报纸与专业性报纸之分;从出版时间来看,有日报与晚报之别。一般地说,综合性日报基本上都是党的机关报,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10多年来,各级党报特别是省级以上党报,一直存在着要不要坚持理论宣传,坚持什么样的理论宣传,怎样坚持理论直传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实践,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一现在报纸林立,都在以不同的姿态争夺读者。在林立的报纸中,党报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如增强贴近性、服务性、知识性、趣味性等,都是必要的。但是,增强指导性也是不可忽视的。有的党报,为了迎合某些读者的需要,在增强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