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把审美教育寓于其中,利用文学作品蕴含的美育因素诱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一、在品析课文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符合学生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然而,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用教材",实现自主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更要善用教材中的美,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美的教育,在情感上受到美的熏陶。在  相似文献   

3.
赵志英 《语文天地》2013,(20):72-73
叶圣陶说:"文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必须通过审美功能来实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由此看来,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究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一些审美体验呢?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让人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进入一种美的境界,表现一种美的情怀。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欣赏美、感受美、体悟美,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精心研读文本内容,充分挖掘文本中蕴涵的审美因素,给学生以美的滋养和熏陶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更新观念。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认为要从"接受"的阅读方式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的阅读方式,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营造阅读氛围,唤起学生自主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唤起学生急于阅读课文的强烈欲望,转变"教师让我读"的消极阅读心态。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呢? 近年来笔者致力于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的广阔时空,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教学中保持合适的审美距离,需要教师合理掌握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使阅读心理、阅读情感、阅读方式逐步进入最佳的审美状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众所周知,优秀的儿童作品、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小学语文教材选材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周静 《小学生》2013,(8):66-66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启迪,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大都选用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的课文,语育文字的表述和文本的内涵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教材,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从教材中领悟美,还得让学生从课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语文教材的阅读篇目蕴含着大量的审美信息。学生学习这些课文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更可以塑造其爱国情怀和高雅的审美素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1.
赖国毅 《云南教育》2006,(11S):19-20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弹拨学生的审美心弦,引导学生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指出:进行美感(即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悬着的目标"。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与智慧双生双栖,水乳交融。我们的阅读教学应重在拨动学生的审美之弦,让学生的心智清明,灵魂澄净,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与熏陶。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作者从以趣味性的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以生活性的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以创造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等三个方面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进行创造性阅读,让学生  相似文献   

15.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感受·鉴赏目标是明确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可见,阅读能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看外面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16.
陈康华 《快乐阅读》2011,(20):113-114
新课标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笔者以《滕王阁序》这一千古名篇为例,在教学中认真落实新课标理念,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挖掘文本"美"的"因子",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提高审美能力,净化美好心灵。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诚然,阅读是提升学生思维与审美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纵观当下学生阅读现状,阅读文本多数局限于有限的课本篇目和五花八门的课外读本,内容零碎,体裁凌乱,对于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人文底蕴的形成作用着实有限。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语文教材中,最具美育功能的内容要教诗歌,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美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诗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诗歌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那么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主要应从诗歌的"三美"——音乐美、思想美、意境美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针对语文阅读的审美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审美教育,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对"美"进行感知、鉴赏和创造,使学生能够通过在阅读学习过程,丰富文化知识的存储、增强优美崇高的感情同时能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三观"。  相似文献   

20.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教学指向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目的是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让学生学会欣赏美、表达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即神话文体单元时,教师要根据统编语文教材的单元编排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教学要求,确定教学核心目标,构建学习任务群,并提供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全面、系统而又深刻地学习单元内容,使学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