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的语文教学似乎忽视了朗读这一语文的精华,在教学中缺少了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堂。要使朗读成为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让它回到课堂上来,我们可以从常规、技巧、时间、范读、评价这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杨军 《考试周刊》2010,(6):55-55,149
古往今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都很重要,但多数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堂却少了琅琅书声,显得单调枯燥。语文教师要明确朗读的意义,精心设计朗读环节.指导、示范学生朗读,努力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让朗读之花绽放于课堂,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提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不仅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失败。而在课后朗读要求中,我们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有感情的朗读",应该说,"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朗读要求已经获得了语文教师的认同,是新课程标准的体现。本文将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朗读,而且要求把它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但不知从何时起,语文课堂特别是农村语文课堂上却很难听见琅琅书声,大多数语文课都是在"寂然无声"中"悄悄进行",原应生动活泼、趣味无限的语文课,取而代之变成了令人厌烦、枯燥乏味的教材分析课,老师怕漏掉什么、学生不懂而一讲再讲,把朗读这一环节当作走过场,不加任何的指导。学生的语文能力也随之越来越差,严峻的现实让我们语文教师为之汗颜。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现在语文课堂缺少的不是讲解而是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相信  相似文献   

5.
不知何时,朗读已悄然淡出语文课堂,语文课堂的朗朗书声逐渐稀落。朗读有其独特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成绩,让朗读回归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6.
时下的语文课堂"时时琅琅书声",貌似非常重视朗读指导,实质却是低效的。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只有把握好朗读的基调,才能更深层融合文本,才能创生出更多的生长点,才能拓展出更大的阅读空间,才能充分发挥朗读教学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杨宁 《考试周刊》2013,(92):37-37
<正>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语文课堂琅琅书声。为此,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要有琅琅书声,有温度的“读”不仅能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提升素养,还能帮助学生发展想象力,提高语言感悟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朗读的目的性、指导性、多样性原则,切实提高朗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朗读训练,着力于以“读”为主,从低年级开始打好坚实的基础,让琅琅书声充满课堂。下面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木兰从军》一课的朗读教学为例,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0.
王爱娟 《学子》2013,(6):70
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学会读书,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紧抓"读"字,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把引导学生认认真真"读书"贯穿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内容都很优美,内涵都很丰富,人文精神深厚,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小学生朗读。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借助对课文中名词佳句的朗读和理解,感受课文的主题、韵味和风格,接受课文对自己的熏陶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贯串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多一些思考,精心设计,让我们的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那是传情达意的书声,更是浸透着学生思考与情感的书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重要的环节,抓好了朗读,也就能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石,面对朗读教学的不和谐现状,我们应该跳出考试圈子,紧扣教学目标,教给学生方法与技巧,进行多种朗读训练,还课堂琅琅书声。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第一要义,《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语感增强,心灵受到震动.情感得到熏陶。思维得到培养,语文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朗读这种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学生小学阶段进行重点培养。运用质疑、求解、感悟、创造的朗读有效性策略,课堂评价从情感体悟、想象的个性化不断超越.教师们在朗读教学上有长远的眼光和个性化的方法,追求朗读教学的创新与发展,让琅琅书声成为有效课堂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4.
常规语文阅读教学历来注重朗读。通过朗读,可以更深刻的进入作品的情境,更容易找到和作者创作的契合点,产生情感共鸣,朗读者能够很快进入文学作品创造的意境,积累知识,提高鉴赏能力。但在如今高中一线语文教学中,却越来越被忽视朗读,学生琅琅书声常常被教师的过分讲解所代替。课上"讲"得多,课后"练"得多,唯独"读"得太少,这不能不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遗憾。本文从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现状和朗读的方法来分析,确定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曾经的语文课上,我们最爱听学生那琅琅的读书声。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用心灵与作者对话;在琅琅书声中,学生在起伏跌宕、轻重有致的感情波涛中受到美的熏陶。可是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已很难再听到或高亢激昂、或深沉婉约的读书声了,这未免让人感到有些遗憾和担忧。如何让我们的校园上空重新回荡起那优美的旋律呢?本文谈一下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6.
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正是在强调读的重要性。因此,给朗读以时间上的保证,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朗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实施以来,纵观当今的语文课堂,处处皆闻琅琅书声,再看各种教育论著,也都提倡语文课要大量地读,要以读为本。但问题是,许多语文教师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更热闹些,一味地引导学生用尽各种方式朗读  相似文献   

18.
臧芳 《语文天地》2012,(24):59-60
人们普遍认为,语文课要有"琅琅书声",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十分重要。但有的语文课堂,总感觉读得热闹而思得肤浅,表面活跃而深沉不够,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能力提升不明显。课堂不是商场,不能总是热闹的。古人云:"学须静也",只有"静"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扎实。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在倡导朗读的同时,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当今校园里、课堂上却鲜有琅琅书声,学生也不大愿动嘴了,这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逐渐下降,语文素养也急剧下降。针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不重视朗读的现状,本文就朗读教学的作用及实施方法提出一些看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修养.  相似文献   

20.
早读课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是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和补充。教师应该明晰早读的重要意义,调控好早读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求实、引领、示范,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朗读者,然后成为一个思索者、探究者,使语文课堂呈现丰富多彩的号象,在琅琅书声、中,悄然生成朗读的“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