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眼"是文章中最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在教学中以"文眼"确定教学内容,能使课堂更有效。一、紧扣"文眼",辐射全篇文章的脉络层次一般在语言形式上有它的特点,显示脉络  相似文献   

2.
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抓住"文眼"即能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文眼"的巧配妙置,是实现作者、读者双向交流作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众多例子说明紧扣文眼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多多指导学生从找准"文眼"入手,整体上把握文本。这对于学生快速地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中各个方面的关系,更深层次地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眼"就是文章中最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在诗歌中,"文眼"就是"诗眼"."诗眼"是诗歌的主旨所在,是诗中最精采的词句.正如清朝的刘熙载在《艺概》里所说的."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相似文献   

4.
常言道:眼为心之窗。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常常可以通过眼神表达、透露出来。文章也一样,最能表达核心内容,最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主题思想的关键性词句,即为文眼。叙事性文章,文眼在于突出主题;说明性文章,文眼就应注视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而议论文,文眼应能显现论点。有了好的文眼,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因而中学生应学会制文眼。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鉴赏中,每读一篇作品,总得找出这篇文章的文眼。因为它在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总之,文眼是关顾前后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能读懂、读透文章的标志。抓住文眼,就能提挈全文,统领全篇。  相似文献   

6.
许多读书经验丰富的人都说,抓住文眼,进行阅读,能较快较深地理解文本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学习的效率。那么,何谓文眼呢?“文眼”就是文章的中心灵魂,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它是文章中那些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凡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在研读教材时,总是反复地琢磨、推敲,去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鉴赏中,每读一篇作品,总得找出这篇文章的文眼。因为它在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总之,文眼是关顾前后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能读懂、读透文章的标志。抓住文眼,就能提挈全文,统领全篇。点出文眼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提炼标题法文眼有时就在标题中,弄清标题,往往就能抓住文眼。例如高考试题《话说知音》的侧重点,标题上就暗示应是“话说”二字,而非“知音”,换句话,从“话说”来,文章的重点部分应是对有关知音传说的评论或见…  相似文献   

8.
优秀的散文大多设有"文眼"."文眼"往往是文中最精采、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创作意图的关键词句.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全文的关键,找准了理解、把握全文的突破口.因此,在散文教学中应紧扣"文眼",以它为纲把握全篇.  相似文献   

9.
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是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是把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是文章的感情基调,能显示文章的中心。阅读教学应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实际上就是要抓住课文中的“文眼”。我们语文教师如能潜心钻研,抓准文眼;紧扣文眼,梳理脉络;挖掘文眼,升华情感,必能透过这双美丽的眼睛.找寻语文课堂教学的通幽曲径。一、潜心钻研。抓准文眼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0.
文眼与教眼     
文有文眼,教有教眼。文眼能够透露主题思想的内涵,教眼应当揭示教学目的和重点。试举数例:如《荷塘月色》文章的起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它微露了主题思想的内涵,是本文的文眼。  相似文献   

11.
"文眼"就是"揭全文之旨"的关键句子。阅读文章,抓住"文眼",就抓住了全篇的纲领,把握住了全文的基调。阅读教学中,抓住"文眼",就能使教学思路明晰,同时能使学生准确把握文章重点,深刻理解主题思想,分清文章层次和结构,较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2.
"文眼"是指一篇作品中极具表现力、能统摄整篇作品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厘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也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它具有综合性、精悍性、普遍性、唯一性等特征,在教材文本和阅读教学中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初中古诗文教学往往有一通病:只重解词译句,疏通文意,而轻视文本解读,导致文本教学支离破碎、生硬无趣,少了本该有的"语文味"。本文以古诗文中细节的勾连拓展为突破口,拎起"言文并重"的古诗文教学。一.文眼勾连,提纲挈领谋全篇文眼是最能揭示文章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往往也是文章的感情基调。教学时如果能抓住文眼处勾连拓展,欣赏  相似文献   

14.
优秀的散文大多设有“文眼”。“文眼”往往是文中最精彩、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创作意图的关键词句。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全文的关键,找准了理解、把握全文的突破口。因此,在散文教学中应紧扣“文眼”,以它为纲把握全篇。  相似文献   

15.
"文眼",通常是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点明文章主旨的关键词句。它或是一句高度概括的句子,或是一段深含哲理的话,或是表达深刻感受的语言。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巧用"文眼",充分发挥其妙用,是为阅读教学增效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6.
陶俊 《语文天地》2012,(23):64-65
"文眼"掌管文章的开合变化,起着左顾右盼、总揽全局的作用。触摸它,能隐约感觉到作者跳动的脉搏;握住它,能理出作品的文路;透视它,能清晰地看到文章的内涵。总之,"文眼"在文章阅读中有着一动万随之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抓住"文眼"进行设问,引导学生顺着"文眼"阅读全文,使其能迅捷理出文章的脉络,悟出文章的思想内涵,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17.
所谓文眼,是指能够表现主题思想的语句,简言之,文章的眼。文章的“眼”如人眼一样的重要。古代散文名家都很重视“巧置文眼”。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所照映。若舍章法而专求字句,纵争奇竞巧,岂能开阖变化,一动万随耶?”由此看出:巧设文眼,对文  相似文献   

18.
诗有诗眼,画有画眼,文章也有它的"眼"。这里所说的"眼",是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精心写就的"慧眼",简单地说就是主题思想的聚焦点。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中曾提出"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之句,此秀句即此文所说的文眼,它对结构、形式起着纲领的作用。实际教学中就一篇课文而言,要学习、要讲解的方面确实很多。笔者以为聚焦"文眼"为解读文本的突破口,乃是提高语文  相似文献   

19.
"课眼"指最能表达教者旨意、最能体现文章内涵、最能彰显课堂个性的词句.一堂优秀的、有灵气的语文课,应该有"课眼"."课眼"的设置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使学生能顺畅地切入文本,能循着"课眼"深入文本,教学环节不蔓不枝,文本研读集中而深刻.设置"课眼"可通过"化题眼""扣文眼""理文脉"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正>散文贵有"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所谓"文眼"就是表现主题思想内涵的句子,也就是揭示主题的字眼。唯有"文眼",题旨才会有隐现,意境才会有虚实;唯有"文眼",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文眼"是散文艺术构思的焦点,它是作者经过艺术的概括和集中,把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首先,朱自清散文"文眼"的安设,能够做到不事雕琢,不露痕迹。艺术的大忌是人为的雕琢,而朱自清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