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爱情诗,健康真挚的情感,率真自然的风格,忠贞不渝的爱情,含蓄委婉的表达,执着的情感追求,使其成为我国诗歌园地里至纯至美的爱情篇章。  相似文献   

2.
《边城》是中国现代小说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沈从文所构筑的艺术化边城世界魅力独特,影响深远。主人公翠翠是一个清纯可爱的乡村女孩,她也是作家笔下美的化身。她的爱情朦胧而又凄美,耐人寻味。本文将从乡恋情感与怀旧思想相互交融的角度,探析天真善良淳朴爱情的苦痛、无奈和对现实的无能为力,感悟湘西世界中至善至情至痛的爱情和人性。  相似文献   

3.
《舞姬》是森鸥外的处女作,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锋之作。《舞姬》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悲剧,造成丰太郎和爱丽丝的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东西方文化剧烈冲突的社会环境是造成《舞姬》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丰太郎自我解放的不彻底性是悲剧的直接原因。爱丽丝的缺乏独立软弱的性格成为《舞姬》爱情悲剧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贺庆华 《海外英语》2014,(3):200-201
尽管时光流逝,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和中国作家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却仍是东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它们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赫思佳和姚木兰分别成为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中的经典。该文对赫思佳和姚木兰两个不同国家的女性代表性格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所处时代背景、自我意识和爱情观念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由此剖析东西方文化中女性美的标准异同。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有很多关于爱情的诗,这些爱情诗能够体现出一种健康、真挚、纯真的情感,诗的风格主要是率真和自然,通过唯美的诗句来表达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情感。《诗经》中的爱情诗不是直接表达情感,而是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对情感的执着的追求,现在《诗经》已经成为我国诗歌领域中的一个至纯至美的爱情篇章。  相似文献   

6.
孙楠 《林区教学》2008,(6):49-50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和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各自的男女主人公有着极其相似的人格特征,并且有着相同的对于真挚爱情、婚姻的渴望,但他们的结局是大相径庭的。一个是完美的浪漫结局,一个是天人永隔的悲惨命运。通过对其主要人物塑造的分析,以此横向比较东西方文化发展轨迹上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外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爱情、友情,历来都是文学所常表现的母题,它们与亲情构成了人间的三大至情。然而在沈既济的《任氏传》和蒲松龄的《娇娜》篇中,却可以看到一种介于友情与爱情之间的另类情感。通过对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看出这种相似情感背后有着不同的主题,但是在深层都蕴含着作者深深的封建男权思想。  相似文献   

8.
《我的名字叫红》是奥尔罕·帕慕克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在书中帕慕克运用多角度第一人称叙事、多叙事层、元小说和不可靠叙事等叙事策略把这部糅合了谋杀,爱情和文化思考的小说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去体会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我的名字叫红》也为文学界树立了卓越的叙事典范。  相似文献   

9.
协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普契尼创作的《图兰朵》是以古老的中国为背景的歌剧作品。组曲《舍赫拉查达》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创作的一部阿拉伯风情作品。本文将对这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音乐主题进行分析,从音乐与文化角度探究东西方文化如何在音乐作品中完美演绎。  相似文献   

10.
《河西学院学报》2017,(4):82-86
《诗经·国风》和《楚辞·九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重要、影响深远,婚恋题材的诗篇更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国风》与《九歌》中的婚恋诗虽有同样的主题、相似的情感内容和相同的抒情模式,但因根植于南北差距明显的秦地与楚地,接受礼乐文化和巫文化的浸染熏陶,从而形成现实与浪漫的风格差异,展现出理性与感性、保守与开放、多情与决绝等不同的爱情心理。个体叙述和男女唱和的表达方式也为塑造多样的爱情风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董彩华 《考试周刊》2011,(64):23-24
世界名著《飘》以南北战争为背景.以女主人公斯嘉丽三次失败的婚姻情感为线索,书写了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而在读过之后再细细品味之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一览无遗。本文从东西方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见爱的表达方式的差异,以及东西方在价值观、行为模式方面的不同,详细地论述了东西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2.
谭盾的作品《地图》蕴涵着原始与现代文化的保留和继承、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东西方地域之间的一种融合。笔者从创作音乐体验和音乐情感的角度出发,阐述这部作品的音乐鉴赏与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云 《语文知识》2012,(4):29-29
孔子的《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分别是东西方文化源头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的内容非常广泛。但这两部文化经典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尹青峰 《考试周刊》2010,(11):33-34
在《倾城之恋》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主人公白流苏和特蕾萨都试图哉寻属于自己的爱情与婚姻,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采取了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就东西方异质文化下形成的女性性格的异同对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比较,从中表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5.
戏剧悲剧模式是文化积淀的结果,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通过对《雷雨》的悲剧模式进行分析、解读,以此来比较、揭示东西方悲剧模式的差别,透视中西文化对悲剧艺术的影响。通过对《雷雨》的分析研究细观东西方文化及悲剧艺术的融合在中国现代戏剧发展中的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16.
作为“乐府双璧”之一,古诗《孔雀东南飞》为世人展示了一场追求婚姻自由而不能得到的爱情悲剧,表现了个人情感与封建伦理道德之间的冲突。通过探讨《孔雀东南飞》的文化内涵,来揭示封建伦理道德本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7.
《客至》以其质朴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友情和反思。分析诗中的隐含情感及这些情感所传达的“言外之意”,有助于深入探究杜甫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说周代恋爱婚姻中的各个方面在《诗经》婚姻爱情诗中都有很好的描写.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的《长恨歌》既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抒情诗,是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的爱情诗。情,是诗歌的生命。《长恨歌》继承了中国诗歌文化“诗缘情而绮靡”的诗歌创作传统,富有一种悲剧的诗情意识和对爱情更深沉、更深邃的情感追怆。  相似文献   

20.
《诗经》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生活,其所反映的社会层面内容上有显著的政治色彩和明显的道德指向,其创作根植于人民的生活、爱情、情感精神之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化精神做了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