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的教训     
1987年,我去大余张村串亲戚,表哥说青年张朝江经常给70多岁的孤寡老人刘怀昌担水、劈柴、扫地、磨面。当时张朝江也在场,我问他有无此事,他笑而不答,我便认定完全属实,便写成稿子,在县广播站广播后,大余张村有人指着我说:“这就是在广播上瞎吹的人。”走到表哥家门口,一位姑娘迎上来愤怒地斥责  相似文献   

2.
去年四月二十四日下午,我听村党支部书记说:我们淳化县黄甫乡御泉水经省上有关单位化验,属优质矿泉水。省上计划拿出一万四千元,支助乡政府开发御泉矿泉水。于是,我连夜赶写了一篇稿子,第二天就寄往本县广播站。广播站收到来稿后,立即编在当天的新闻节目里播出。县委、县政府以及黄甫乡政府等单位,听到广播后,分别给广播站打来电话,查询这篇稿子的来源。他们说:开发御泉矿泉水的事情,是县委和乡上还没有研究决定的事,广播站怎么就播出去了?把没有决定的事情说成是‘决定了’的,是个假报道。这件事出我意料之外,检查起来是吃了道听途说的亏,这不但影响了广播的声誉,而且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次,我去一个省级会议采访,遇到一群陌生的“记者”。会议的主持人见来这么多记者,好一顿招待,谁知散会前发稿子,七、八位记者倒溜了五、六位。细一打听,原来都是当地银行的股长、县广播站的干事、工业局的外勤、报道组的组员等,他们通过不同的关系,弄到个记者证,有的还美其名曰:“兼职记者”、  相似文献   

4.
“新闻采访也是一门学问。”这是我几年来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一点体会。我是从1980年开始接触新闻报道工作的。当初,我还是一名在校学生,热爱这一行,却摸不透其中的奥妙,所以,稿子见报的机会也很少。 1984年9月,我到县广播站从事编辑、记者工作,新闻报道成了专业化“生产”,经常到机关、厂矿等企事业单位以及农  相似文献   

5.
县广播站(台)的言论文章,代表县广播站(台)的观点和主张,是县广播站(台)的政治旗帜。而要真正发挥这一作用,就要求县广播站(台)既把握中央精神,又能结合本地特点和现状,编写出言论的“地方味”。光明日报记者樊云芳在《我就是我》一书  相似文献   

6.
1988年,《从殡葬工到记者》一文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之后,一些通讯员朋友来信让我谈谈自学成才的经验。在这里,我谈几点粗浅体会。热爱——走向成功的动力1980年,我在县火葬场当工人。有一天,我把一位农民丧户主动送亲人火化、丧事新办的事情写成稿子,不料竟被县广播电台广播。这就是我新闻写作迈出的第一步。为了争当一名合格的通讯员,我首先注重在打好文化基础上下功夫。1982年,我参加了业余电大学  相似文献   

7.
我平时想写些稿子,但常感到身处农村没啥可写,有时还埋怨报刊上登载的新鲜事咋不出在我这里。最近看了《新闻爱好者》上的《身在基层真没啥可写吗了》《石振武写自己身边事》等文章,介绍基层通讯员采写稿件的切身体会,给我这个初学写稿者指出了路子。自己开始注意周围的人和事,果真发现许多可写的东西. 我组农民徐富贵,常年骑车游乡用火柴、卫生纸等小货物收换洒瓶,一年收入可观,我详细了解询问后写成稿子,很快被县广播站采用。 1987年8月份,我和本村一青年农民闲谈,得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青年农民通讯员。回顾两年来走过的业余写作道路,忘不了扶我登上新闻舞台的良师王惠礼同志。 1984年8月,全国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巴里坤大河二校行动快,效果好。我收集材料写了一篇报道,很快就被县广播站录用了。在这以后,县广播站记者王惠礼老师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他经常鼓励我写稿,教我怎样写,并对我的稿件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去年8月份,他又推荐我参加  相似文献   

9.
一次,我去一个省级会议采访,遇到一群陌生的“记者”。会议的主持人见来这么多记者,好一顿招待,谁知散会前发稿子,七、八位记者倒溜了五、六位。细一打听,原来都是当地银行的股长、县广播站的干事、工业局的外勤、报道组的组员等,他们通过不同的关系,弄到个记者证,有的还美其名曰:“兼职记者”、“特约记者”,一遇活动便蜂拥而至,吃饱喝足便大功告成。还有一次,我到一个单位去采访,递上常用介绍信—记者证,谁知接待者把记者证里里外外看了又看,然后又把我盘问一番,弄得我很不愉快。原来他们以前接待过几次“记者”,上了当,真的记者来了也怀疑是假的。  相似文献   

10.
6月10日,我去黑龙江省供销标兵单位——新城供销社采访。他们不但没向银行贷款,反而存款20多万元,这在全省是独一无二的。经座谈、访问、调查,弄清了事实的真象。原来是采买员买回来的都是抢手货,不但销售快,经济效益也高了。这使我联想到,如果记者像采买员那样,写出“抢手稿”,何愁办不好县市报呢? 我做记者工作30多年了,还任过县报副总编辑。实践使我认识到,记者不仅要动脑想问题,还得动手写出“抢手稿”。我在肇东报工作10年中,写稿近千篇,不少稿子得到好评。有些被中央、省级广播、报纸用了,还有3篇被评为省、地好稿,获得一、三等奖。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1.
我是在校高中生。前年5月,学生贾国伟自发组织板报小组,使学校荒废的四块墙报活跃起来,受到赞扬。我把此事写成稿送到县广播站,该写的内容没写上,不该写的却拉了很长,没被采用.我从县广播里常听到记者张振营这个名字,就试探着给他去了一信,问咋样写稿。很快收到了他热情洋溢的回信,说了很多如何写稿的话,结尾还亲切地写上“你的朋友”,我很感动。从此,我多次去找他当面请教.我校离乡政府近,也常去找通讯组负责人王发祥请教。前年我校举行了一次迎新年联欢会,我写成稿  相似文献   

12.
书信往来     
《视听界》1986,(5)
编辑同志:您好! 5月6日县广播站播出我采写的小故事《“圆镜”没有破》以后,想不到故事的主人公小×立刻找上门来,气咻咻地责问我:“你写这篇稿子为什么不告诉我本  相似文献   

13.
如今,半导体和收音机在农村已经普及。于是有人说,农村有线广播过时了。有些地方的宣传部门很少过问广播站的工作,县(郊区)社队三级广播网不能形成通播;我区有的生产队干脆关闭了广播室;有的取消了广播员;有的扩音器坏了有能力修理或更新的,却任其当“哑巴”;有的把广播喇叭变成了单纯喊通知的“大嗓门”,使社员长期听不到县(郊区)社广播站的节目。  相似文献   

14.
编辑琐记二题■杨东鲁广播迷有通讯员姓梅名运国,系县广播站通讯员,每每投得一稿,第三天即开始到屋门前的广播喇叭下去听,广播里是否播出自己的稿件。一日暴雨后,梅某照样靠在安装喇叭的广播杆上听广播。广播杆又正好栽在堰塘边。梅某听入了迷。不料堰堤被雨水浸泡发...  相似文献   

15.
我当通讯报道员的时间不短了,但以前写的稿件比较平淡。稿子只要县广播站采用就行了,如被市报发表,就象放了“卫星”,满足得不得了。由于对自己要求低,长进也就不大,没有写出好稿件。一九八五年,我调到如皋县丁北乡工业办公室工作,接触工业上的事多了。在工作中,我发现工业产品在质量上的竞争十分激烈。产品不好就卖不出去,  相似文献   

16.
珍惜荣誉     
在我的书柜里,已珍藏和保存着一百多本荣誉证书。这些荣誉证书人部分是新闻单位颁发给我的。我一直都很珍惜。 翻看证书,最早的一本是原随县广播站颁发的模范通讯员证书。那是1983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的我,忽对新闻报道产生了兴趣,于是我采写讴歌农村新人新事的新闻稿件投寄县广播站,当年我被评上模范通讯员。1984年我被《新农民》杂志评为模范通讯员。不久我在村小学任教,后来又干起了幼教。由于在新闻报道中干出了点成绩。后来我又被招聘到镇广播站从事宣传报道。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采写的新闻稿件先后在中央、省地、市级报纸和电台采用。仅1986年我就被《湖北日报》、《襄樊日报》等8家新闻单位评为优秀或模范通讯员。  相似文献   

17.
我们站的广播评论《自备柴灶自升温》,在1990年3月份全国第八届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至此,我站自1984年以来,已有12篇广播评论在省市新闻单位和市以上广播优秀节目评选中获奖,其中有两篇获得全国优秀广播节目奖。有朋友问我:“你们一个县广播站,是怎样抓广播评论的?”我作为站负责人、评论编辑,想就此谈点体会。一、确定评论在广播宣传中的地位。县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自办节目时,坚持采编播合一已经十多年了,实践告诉我们,办自办节目实行采编播合一,是符合县一级广播站的实际,使县广播站做到人少多办事,人少办好事,更好地发挥有线广播的特点,提高广播宣传质量。一、从县级广播站的实际出发,自办节目要实行采编播合一。  相似文献   

19.
某报社的一位新闻记者写了一篇长篇通讯,详细地反映了一个失足青年的前后转化过程,稿子见了报纸、上了广播之后,被报道的那个失足青年大为不悦。原来,这位记者在文章中夸大了那个失足青年过去的事实。我以为:象这种随意夸大  相似文献   

20.
我从1982年担任如皋县广播站驻石庄地区记者后,注意抓通联工作,使全区的通讯报道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现在,全区六乡二镇都发展了通讯员,经常写稿。全区在新闻单位用稿一直名列全县第一,多次受到县广播站的表扬和奖励。回顾几年来的通联工作,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是一月一表,加强联系。开始当记者时,只知道采访写稿,和乡镇通讯员联系较少,结果新闻线索掌握不多,漏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