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象征人类学把文化当成象征符号体系加以探讨,主张人类学研究的主要目标不是探索人类文化的发展规律,也不是揭示文化和社会的功能结构,而是对文化意义的探索和解释。该学派代表人物道格拉斯认为,象征仪式实际上是服务于社会现实秩序和道德秩序的一种构建,仪式意义是特定社会文化环境所赋予的;特纳提出象征符号不仅是意义的载体,而且直接参与或促成社会行动;格尔兹把文化看成由人定义和操作的符号体系,倡导从象征体系来解释人类行为。尽管在象征人类学内部有着上述不尽相同的理论观点和研究取向,但在研究宗旨、研究范围,以及研究方法方面有着作为一个学派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
论后殖民理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西方理论从近代、现代到后现代的历史演变和西方当代最新理论流派———多元文化理论、第三世界理论、全球化理论、文化研究的互动中考察了后殖民理论的源流,认为后殖民理论的核心思想为逻辑相连的三点,即揭示学"后面的主义"实质、指出知识"后面的权力"性质、提出文化帝国主义思想;结合后殖民理论的讨论史讨论后殖民理论自身逻辑必然要引发出四个最基本的问题,即西方思想的二重性、什么是非西方文化的真实"、怎样定义非西方文化的自我、它者话语还是自我话语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格尔兹是颇具影响力的一位人物.在他的文化阐释学理论建构中,文化是体现象征符号的意义模式,因此,文化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性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性科学.这种解释科学以民族志为基础,通过深入他者文化之中的深描,即特定化、情境化和具体化的文化描述以及对其中深层意义的解释,了解一定文化中的象征体系对人们的观念和社会生活的界说,从而达到对地方性知识的观照、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应把表象"与思想"作为描述认识矛盾运动的核心范畴,因为这对范畴表征着感性"和理性"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现实化,合理地表述了认识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有助于构建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新范式;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包括思想把握"表象即感性具体"、思想蒸发"表象即理性抽象"、思想重组"表象即理性具体"三个阶段;以表象"和思想"的矛盾运动解释认识过程,有助于超越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片面性,达到对感性与理性、表象与思想、思维与存在的矛盾关系的实践论理解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信仰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信仰重建的观念基础是信仰的二级张力结构理论,即根据信仰之终极性的超越"的本质,确立信仰的一级张力结构是从原发点"到一般超越目标"的超越,二级张力结构是从一般超越目标"到终极超越目标"的超越;提出了重建信仰的经济、人、文化的三大基本维度,即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超越、从市场经济向后市场经济超越,从人的依赖关系状态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状态超越、从人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性状态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状态超越,从神圣文化向现代性文化超越、从现代性文化向共产主义文化超越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解释》是解释人类学创始人克里福德·格尔兹的重要著作之一。文章通过对格尔兹及其著作《文化的解释》的概要介绍。呈现了其著作的大致轮廓,进而对《文化的解释》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同时对格尔兹及其《文化的解释》进行评议。并阐述了其解释人类学研究方式对文化理解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人的认识内在地关联于人的生存状况,认识论是以人的生存论作为其本体论承诺的,而实践正是人的生存的自我确证和形式。对真理标准问题的研究从认识论走向价值论:人所得到的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产生于一定的主客体关系中,并且只能在这种关系中被确认为真理;真理不仅应当理解为对外部对象的性质及规律亦即物的尺度"的反映,而且应当理解为对人类自身的需要及能力亦即人的尺度"的反映。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而实践标准又要人给予认识和评判,这就构成实践检验的解释论循环。对科学与人文"和人道与天道"等社会文化问题的解决,展示了实践标准和实践概念化研究的当代旨趣  相似文献   

8.
对克利福德·格尔兹阐释人类学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尔兹是符号人类学和阐释人类学的创立者,其阐释人类学目的,是要求人类学应该借助社会话语对文化作符号形式的“理解”,应该从“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出发,以文化持有者的概念和语言去构筑其世界,进而达到阐释其社会心理、思维方法、价值观和审美观。他的阐释人类学不仅体现在对认识论意义的弘扬和阐发上,而且也体现在对文化符号的破译和对文化行为的“深描”上。特别是他对田野工作中“emic/etic”的新的认知以及他对“地方性知识”的重视和对其含义的扩展,为今天人类学家的田野工作提供了一种视野和模本。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二十年与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1984年是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解放思想———农村改革———对外开放"是三个主动轮;1984~1991年是改革从外围深化到体制的阶段,体制改革———乡镇企业———文化建设与政治改革"是三大动力源;1992~1998年是改革开放进入体制转轨、体制创新的关键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开放———经济起飞"成了跨世纪发展的三大潮头。以此为主要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经历了大体相应的三个阶段:基本思想初步奠基阶段———基本框架大体成型阶段———科学体系走向成熟阶段,其理论创新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上。正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实现了体制创新上的三大转变:在体制目标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现代化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运行机制上,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对外关系上,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转向独立自主的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中国现代的文化保守主义萌发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本世纪20年代,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出发点,主张在吸纳西方文化、巩固道统"的基础上,重塑中国的文化观念以解决中国问题,至今仍有一定的生命力;现代新儒家学派标志着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体系化,它以复兴儒学为固守信仰和思想前提,以文化救国为理论使命,中体西用"仍是其基本框架;近年来国学热"的兴起在客观上为文化保守主义的重兴提供了条件,文化保守主义的阵地逐渐由海外向大陆漫延,其批判指向亦由文化激进主义转向政治激进主义,由此导致对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否定,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批判研究。  相似文献   

11.
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哥本哈根学派是批判的安全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它针对80年代以来安全议程的扩大提供了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的新的安全理论。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理论认为: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具有特殊的修辞逻辑"和主体间"特性,但安全只是一个有限的目标,非安全化才是更高的目标;该派把部门"作为研究不同类型威胁与不同方面安全的透镜,划分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与环境五大安全部门";它还通过安全复合体"理论揭示了地区动因对地区安全结构模式的作用。该派吸收综合了新现实主义、建构主义、和平研究等多种理论方法,其研究具有较为明显的欧洲特色  相似文献   

12.
本文集中探讨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自然主义源头的庄子思想,认为:庄子思想是先秦诸子中唯一从较高的哲学理论层面对自然作出系统观察和描述的理论体系,它把气看作是构成人与万物的初始要素,提出万物变化的动因在于自化,明显地意蕴着对必然和规范的否定;庄子思想中色彩最为鲜明的是追求自由,逍遥于天地之间",努力从困扰人生的生死之限、世俗之礼、哀乐之情中摆脱出来,这对于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发挥,奠定了最早的精神基础;庄子的虚静无为"原则不仅构成对仁义"的社会道德的批判,而且也将批判矛头指向好知"的社会行为,在反文明倾向的理论形式的背后,蕴藏着浓厚的人性、人道的感情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当代西方新中间阶层理论主要包括以非生产性劳动和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多元因素作为划分阶级标准的新小资产阶级"论,以是否具有与传统的工人阶级不同的特有的劳动条件作为分析标准的新工人阶级"论,以人们在生产中是否具有双重职能作为分析标准的新中间阶级"论、专业—管理阶级"论;这些理论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代西方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又反映了西方理论界阶级分析标准的新变化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基本要求(供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使用,征求意见稿)教学目标本门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发展历程,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是非实体论的,其批判"一词反映了这一思想的过程论色彩,当法兰克福学派从事社会批判时,有意忽略了批判对象的实体性,突出其精神形态的性质和逆动"过程,着重进行文化意义上的批判;社会批判理论的文化批判主要包括广义的文化批判———揭示资本主义技术合理性中的虚假意识"、狭义的文化批判———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单向度性,以及哲学批判———批判资本主义思维方式的肯定性;社会批判理论不是以构建社会乌托邦为其理论终点,而是在乌托邦的名义下倡导艺术复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集中阐释了居于六经或十三经之首的周易的智慧,认为:周易的形成有赖于中国上古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反映了当时天与人、因与果、天命不易"与糜常"的冲突和融合;易经作为卜筮之书,把天解释为具有空间性的自然之天,使超人间的力量还原为人间力量,并由此发展出辩证的变易观,提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行为原则;易传作为对易经的解释,实现了由卜筮向义理的转化,把阴阳、柔刚、仁义看作天、地、人三才的内涵,彰显出太和"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7.
布迪厄的文化理论透视(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迪厄的文化理论透视(续)○王岳川四、反思性的社会理论在当代社会理论中,布迪厄无疑是因其对反思性"的强调而引人注目的。就反思"一词而言,并非自布迪厄始,相反,在近现代西方哲学中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概念。洛克将反思"看作人类知识的两个来源之一;斯宾诺...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是8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生活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阶层分化的历史前提是准身份现象"和社会正常流动的无渠道状态;阶层分化的历史契机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起步和最初的发展;中国社会分化过程中有四种基本阶层类型,即基本阶层(工人和农民)、新兴阶层(乡镇企业职工和企业家阶层)、复新阶层(个体劳动者和失业者阶层)、边缘阶层(军人、大学生、乡村知识分子、乡村干部等);阶层分化的主要特征是两栖人的出现,各阶层的社会地位的非一贯性"问题过早出现,因社会分化的急速发展而使学历因素"的实际地位飘忽不定,阶层间的政治差距缩小、经济差距加大;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进步意义在于推动了我国由身份"向契约"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社会属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私营企业主是个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而逐步提高,与社会其他阶层的合作和冲突也日趋明显;私营企业主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还处于形成期,即属于鼓励发展"期,还是一个阶层,至少目前还不能成为一个新的阶级;私营企业主同劳动各阶层一样,在政治上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经济上,我们要支持有利可图",限制唯利是图",对丑恶的剥削现象,不但要从道德上加以谴责,而且要诉诸法律;各级政府对私营经济的肯定态度、优惠政策和鼓励政策,加速了私营经济的发展,以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是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这一章主要是讲关系中国革命胜利的三个基本问题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本章内容很重要,三大法宝"的说法本身就说明这一点。法宝"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来源于道教和佛教,指的是特别重要、非常关键、也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