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顾全大局,难易适度。提问的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智 能,并非单纯为活跃课堂气氛而凑热闹。因此,设计提问时,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难易要适度。答题率一般应控制在30—80%,使大多数人通过努力都能回答,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从学习心理学角度看,课堂提问应使学生处于这样的心理状态:有一部分答案,但不完整;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但没有答案;虽一时不能回答,但有回答的信心。 二、考虑个体,因人而问。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  相似文献   

2.
每星期我们开设一堂学生提问课,在提问课中(指定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章节),教师回答诸多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记者招待会”,从学生“提问课”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怎样正确地或错误地在思考问题?怎样沿着正确轨道或错误轨道在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哪些疑难之处?通过几年的实践,学生摘录问题已成习惯,提出问题已属必需,学业成绩大有提高,教师把这种答题课看成是发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的效果,往往取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与否。而课堂提问是否有效.则要看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当然,学生答题的质量不能简单地用是否回答出标准答案来衡量.而是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走向深广.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时机和更大的思考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考虑所设问题的思维含量。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有着这样的体会:在平时的教学中,课堂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开启思维,认真思考,能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在听取他人的回答中能够学会去评价他人的答案,在教师的提问中能够  相似文献   

5.
顾建英 《文教资料》2009,(19):63-64
本文在遵循学生认知心理的基础上,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问题的习惯、良好的答题心理和良好的反思、总结的习惯进行了探讨,希望促进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回答.  相似文献   

6.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  相似文献   

7.
反思以往,语文老师对教材课文的处理千篇一律,没有创新意识。比如,只要是遇到文言文教学,无非就是介绍作者、背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讲完这些后,又是翻译文章,接下来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再到高三复习时,整天就是答题技巧、答题模式等等,学生已经厌倦了语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一、题释 数学课堂提问中的回问是指当学生不能回答或答错问题时,教师先把问题转引给其他学生,待他人正确回答或教师引导后,再将问题提问给不会回答的学生,或者再向他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直至他也能正确回答的提问技巧。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调动小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更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工作,近两年来,我在考试方法的改革上做了一些尝试。 首先,是把考查贯穿于整个历史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每一堂课中,我都要进行提问。课堂提问的内容包括:①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②根据本节教材提出的思考性问题。学生答题的方式有自由举手,老师点名,四人小组讨论,上黑板演板或指图等多种。提问要记成绩:凡是老师点名回答的,对了加一分,错了减一分,而自由举手回答的,答对了加一分,错了不扣分。这样就大大鼓励了学生积极思考,争着举手答问。一个学期下来,基本上每个学生都会有平时提问的加分(个别也有减分的),在期末总评时要把这些加分计算进去。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会叫怎样的学生回答?又做出怎样的理答?带着“学生答题状况”的这个主题,我们走进了课堂进行观察。我们的方法是:把全班的学生进行编号,两位教师负责观察五位学生,采集课堂上学生所有的答题情况。采用同一主题观察不同年段的学生的答题情况。经过多次的课堂观察,下面就一些现象做一些粗浅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许多课堂教学过程中,仍或多或少地存在以下提问误区:一是提问问题难度过小或过大;二是问题较为直白,缺乏启发性;三是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面向少数优等生;四是提问时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把回答问题当成负担;五是提问教师对于不能回答或答错的学生缺乏耐心和引导。因此,我们应注意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掌握提问的设计要求与提问的策略技巧,把握住提问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课堂提问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教学方法,几乎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都会用到提问。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提问过于简单,让学生齐答“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学生不思考即可回答,没有思考价值,教师只是追求一种人人参与的热烈气氛而已;(2)提问难度过大,学生难以回答或回答不到点子上,启不得法;(3)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是少数几个优生回答,而不顾及差生;(4)提问后不给思考时间,不少学生思维活动跟不上,干脆放弃思考。以上这些做法,不同程度阻滞或压抑了学生的思维,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面对预设性提问回答出现问题时,或完成了预设性提问后,教师为揭示数学本质而进行的进一步提问称之为"生成性追问".生成性追问通常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当学生回答预设性提问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该转换角度或铺设台阶再次提问,使学生能够顺利解决预设性问题;二是当预设性提问得到解决后,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问题的本质而进行的"追根究底"的发问.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是教师讲课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巧妙的课堂提问,会使学生兴趣盎然,课堂生动活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则会使学生不知所措,课堂如一潭死水。因此,掌握课堂提问学生的艺术是十分必要的。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答题兴趣。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时,仅仅巧妙的设计问题还不够,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采取出示挂图,或幻灯片,或画简图,听录音等手段,创设引起学生思维的情境,也可以通过语言提示或生动,形象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答题的欲望?  相似文献   

15.
论辩,即是争论问题,辩明是非真伪。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经。有人认为,论辩只能适应大、中学生,在小学生中开展论辨不具备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认为小学生也可以学习论辩。一、适合小学生论辩的四种方式。1.答辩。一方(老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另一方(学生或老师)回答,回答不完整或有错误时,大家补充、纠正,以求得对问题准确的解答。如学习《火烧赤壁》,一学生提出:“课文为什么用‘火烧赤壁’作题目?”一学生答道:“周瑜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这个地方打仗,所以课题叫‘火烧赤壁’”。另一学生补充说:“他说的不明确,没说出具体事实来。课文里是指周瑜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火烧曹操的战船,江面上的火光照红了赤壁的天空,所以叫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提问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金钥匙。问题的宽窄深浅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有些教师的观念还比较落后,提问的形式和内容趋于简单化,特别是对问题的设计,趋于固定模式,缺乏创新,导致学生进入中高阶段后,回答问题愈来愈不积极,课堂答题的参与度每况愈下,课堂气氛变得越来越沉闷,应该多向交流的课堂教学几乎变成了讲座,变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究其原因,很大的因素是课堂的提问有问题。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能提高学生答题的参与度,既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一、弗牵——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当前数学课的提问是一问…—答多,独立思考少,不少课堂中学生的思维行动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完全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因此,提问要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注意:(1)要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活动,即通过学生的探索和思考再做回答。(2)少提那些只要用“是”或“否”来回答的封闭性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在思考中学习。  相似文献   

18.
陈福尧 《文教资料》2012,(23):179-181
有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燃料。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还能促使教师了解学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重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优化提问技巧与方法,鼓励学生勇敢回答问题,并提高答题的正确率,使提问更有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当前思想品德课中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提问,总是不可少的.对提问进行深入研究,有益于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提问,常见有如下几类: 一、“是或不是”、“对或不对”类的提问.这类提问,从老师提问这类问题的意图看,有时是为了承上,有时是为了接下,也有时是为了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总之,多是为了老师自己的“教”. 二、“是什么”类的提问.这类提问,老师一般只需要学生靠背涌、记忆来回答,一般也不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三、提出一典型问题,提问学生:“你想到了哪些可能性?”当学生回答出他想到的一或两种可  相似文献   

20.
黄素真 《考试周刊》2014,(31):74-74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更是精妙的教学艺术。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提出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的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