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虹鳟(Salmo gairdneri irideus)是鲑科鱼类中适应性很广的冷水性鱼种,常年生活在低温的流水中,它原产于美国,后来通过人工驯化,现已遍布世界各地。我国于1959年由朝鲜引进,相继在十多个省市养殖成功。由于虹鳟鱼的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成为一种供不应求的高档鱼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在养殖过程中若是饲养及管理条件不良,就会引起虹鳟鱼的营  相似文献   

2.
地球上动物75%是昆虫,而昆虫中最大的群体就是甲虫,大约有40万种。由14个国家的64个科研小组联合完成的首个甲虫基因组的测序结果表明,甲虫基因组包括大约2亿个核苷酸,基因数量约为1.6万个。这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甲虫和保护甲虫。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教学》2014,(2):72-72
据2013年8月30日《科技日报》报道,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以及华大基因等单位的科学家联合对44株不同来源的高粱样本,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和野生材料,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及分析,并首次对拟高粱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高粱与拟高粱都存在丰富的遗传,不同的高粱品种在基因组中存在着强烈的种群结构差异和复杂的驯化历程,包括至少发生过两次独立的驯化事件,并证实了来自非洲西部的基因组与其他栽培高粱品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研究还揭示了遗传多样性在高粱驯化和改良的过程中存在下降的趋势,鉴定了基因组中与驯化和改良相关的基因。此外,在高粱基因组中还发现了大量的拷贝数变异、基因缺失和获得事件。这些遗传变异的发现为高粱的改良和驯化提供了重要的科研依据。该研究成果为高粱及其他粮食作物的育种改良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相似文献   

4.
据2014年9月10日《中国科学报》援引报道,由国际油菜测序联盟牵头,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等国内外相关机构首次完成甘蓝型油菜的基因组测序工作。这是国际上首次对传统多倍体作物的复杂基因组进行完整的测序和组装,并完成了其与亲本种的系统比较和进化分析。研究发现,甘蓝型冬油菜基因组至少包含10多万个蛋白编码基因,为至今测序的植物中基因数最多的物种。借助与亲本种甘蓝和白菜基因组的比较,发现该基因组进化的突出特点是两  相似文献   

5.
人类基因组工程(Human Genome Project HGP)和其他生物基因组工程重要目标是测定人类基因组24个单倍染色体DNA30亿对碱基和其他生物基因组DNA碱基序列。人类目前具有强大的测序能力,然而由于没有可供大规模测序和排序用的高分辨物理图,排序受阻与基因组内广泛存在的重复序列及许多不易克隆的DNA位点。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教学》2008,(11):70-71
据东方网2008年4月20日消息,英国《自然》杂志2008年4月17日公布了美国454生命科学公司牵头开发的这一DNA测序新技术以及用该技术测序的一幅个人基因组图谱——具有“DNA之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的个人基因组图谱。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物教学》2004,(4):54-54
美国科学家确定了基因测序的下组目标生物,包括1种负鼠、4种真菌、3种蛔虫和1种甲虫。南美负鼠是一种灰色、短尾的小型哺乳动物,它将成为基因密码被破解的第一种有袋动物。研究人员选中负鼠是由于这种动物在进化树上的特殊位置,希望通过它增进对进化史的了解。科学家认为,负鼠与人类的祖先在1 3亿年前“分家”,各自演变成现在的样子。这一事件比鸟类分化出去晚两亿年,比老鼠的分化早5 50 0万年。另外,雌负鼠怀孕1 2天后就生产,幼鼠在雌鼠的育儿袋里长大。科学家可以方便地对幼鼠进行医学研究,了解生物的早期发育过程。负鼠还是惟一已知经紫…  相似文献   

8.
丹参与基因     
王一凡 《教学随笔》2011,(7):16-17,76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丹参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并完成丹参基因组框架图的组装。目前测序结果已覆盖92%的丹参全基因组和96%的基因编码区。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教学》2009,(10):73-73
据东方网2009年4月26日消息,在美国农业研究局和贝勒医学院的领导下,来自25个国家的30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组完成了这一测序工作。科学家以海福特牛为对象,历时6年完成了基因组测序工作。2009年4月24日出版的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相关论文,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1994年,法国用于科学研究与发展的经费为1740亿法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居世界第三(位于美国和日本之后)。法国的科研经费主要由国家投入,但近些年来企业的投入有所增长,1986年为43%,1994年为49%。国民教育、高等教育与研究部负责的研究与发展公共财政预算1996年为530亿法郎。法国的科研机构主要为高等学校和国家科  相似文献   

11.
[古生物] 美国科学家发现距今3.65亿年的世界上最早的四足动物之一的肱骨化石 有助于解释鱼是怎样长出脚爬到陆地上来的据2004年4月6日《参考消息》介绍发表在《科学》周刊上研究报告称,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的一条公路正好开在距今3.65亿年前的岩石上,研究人员在那里发现了这一肱骨化石。研究人员说,把这块肱骨跟有关的鱼类比较后发现,它发挥支撑身体作用的时间比科学家先前想象的要早,这块化石比任何已知古代物种的肱骨都要结实。与其他的四足动物相比,它的进化程度已经相当高,有足够的空间可供生长连到胸部的大量肌肉。这表明,我们设想的许多陆地生命进化特征最先都是从生活在水中的鱼类进化而来的。具有这种肱骨的四足动物可能生活在3.6亿年到3.7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的浅泥水塘中,当时占据陆地的主要是昆虫,而不是脊椎动物,占据水体的则是鱼类。这些鱼类已经有了骨架和将要进化成脊椎动物肢骨的鳍。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教学》2009,(11):76-76
据2009年4月28日《参考消息》援引埃菲社马德里2009年4月23日电,来自25个国家的约300名研究人员经过6年的研究,绘就了产自英国的一种名为赫里福德奶牛(属黄牛科)的基因组图谱。这种奶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肉牛种类之一,其特点是没有牛角。它是第一头进行了基因组测序的圈养畜牧哺乳动物。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已公布于美国《科学》杂志。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完成后,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便应运而生.2002年10月,来自加拿大、中国、日本、英国、美国和尼日利亚等六国的科学家在美国华盛顿向全球宣布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Map)正式启动.该项研究计划着眼于破解人类基因组序列中的单个碱基差异(简称SNP),破解其在人群中的分布与规律,为发现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及其多态位点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家世界领先的基因组测序公司的负责人预言,十年后,每个婴儿出生时都会有自己的基因编码图谱。  相似文献   

15.
科技简讯     
英美等国科学家完成裂殖酵母的基因测序在芽殖酵母的完整基因组序列已经公布近6年之后英、美等国科学家也测绘出了酵母家族的另一类成员—裂殖酵母的基因组图谱。酵母是一种具有发酵作用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在食工业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一种便于实验操作、在生物学究中经常使用的模型生物。芽殖是酵母最常见的无性繁方式,即从细胞壁上产生芽体,形成子细胞,一般的酿酒母都是芽殖的。少数母以类似人类细胞方式从中间分裂繁殖称为裂殖。芽殖酵母裂殖酵母听起来是亲,但实际上它们在3亿到4亿年前就上了不同的进化道路比较它们的基因组有助…  相似文献   

16.
针对张家港某河道水色异常事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显微镜鉴定结果,判断引起河道生态污染的微生物种类,并分析引起该事件的原因.通过Illumina测序,对河道的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分别进行测序,真核生物量较多且群落组成较为单一,原核生物量相对较少且群落分布较为均匀,与显微镜检测结果一致.对获得的OTU进行物种注释,得到引...  相似文献   

17.
据生物通网开一面2011年11月1日报道,由2011年初刚刚建立的位于班加罗尔的甘尼特综合基因组学实验室10名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成功地对已知有药用价值的楝树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这是印度第一次对较高级的生物体完成的基因组测序。这家实验室正在建立一个网上开放的存  相似文献   

18.
英美科学家于17日公布了人类1号染色体的基因序列,这表明人类最大和最后一个染色体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已经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教学》2011,(7):73-73
据2011年2月2日《新民晚报》消息,经过一年多的合作研究,由浙江海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佰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组成的大黄鱼基因组计划项目组,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绘就了首份大黄鱼基因组序列草图,图谱覆盖了大黄鱼基因组序列的85%以上,这也是世界石首鱼科鱼类的首例基因组序列图谱。  相似文献   

20.
高通量测序技术中的数据质量控制是测序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样本文库的质量则是获取高质量的测序数据的前提和基础.在各种样本文库的制备过程中,样本的片段化过程受到普遍关注.该文主要针对基因组DNA样本的片段化技术中,涉及到的非接触式全自动超声破碎仪Bioruptor和自动聚焦声波样本处理仪Covaris S220的使用技巧和仪器的优缺点进行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