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经常参加会议的政务报道记者,很少有时间深入一线采访,还能不能写出“鲜活”的新闻呢?我的切身体会是:只要做个有心人,同样能采写出鲜活新闻。这里关键是看你有没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就像闪光的金子往往隐藏在粗糙的沙子里面,好新  相似文献   

2.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战地记者水均益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演播室里我是主持人,但我依然还要采访,所以我身上更多的是记者的色彩。在新闻领域,很多时候是二者合一的。一个好主持人必定是一个好记者,一个好记者也具备着好主持人的特点。从我个人内心来讲,我还是希望也相信自己更适合做一个合格甚至是好的记者。把这个工作做好,我可能就是一个好主持人。"水均益这段话体现的正是主持人在电视新闻采访中必须具有记者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3.
拾金小集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爱拾闪闪发光的金子。我爱金子的光泽和实在。一个人品格高尚,人们就说:“这是块金子!”一座山矿藏丰富,人们就说:“这是座金山!”一句话出口不凡,人们就说:“说得好啊,这话金贵!”谢老(觉哉)的文海生涯就处处使人直接感受到“金子的光泽和实在”。本文只是拾得谢老的几块金子的结集,因而名曰《拾金小集》。  相似文献   

4.
杨驰原 《传媒》2015,(1):24-25
“我是个记者,但不是好记者,也讲不出好故事,但我愿以《传媒》为阵地,对‘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做好宣传报道,为‘好记者讲好故事’点赞”.这是笔者和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组织者的表态,现在笔者的表态落到了实处,“好记者讲好故事”专题如期制作出来了,审稿过程中,再次被这些好记者的好故事感动,感动之余,连点三赞.  相似文献   

5.
茅玉东 《今传媒》2006,(8):54-55
昆山是一座新闻的富矿,各地记者在这里淘到的“金子”数不胜数,其中包括全国新闻奖。作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城市,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探访“昆山之路”。但我一直认为,在枯燥的数据之后,还要看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他们丰富的情感生活和无私的追求奉献,也应当是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6.
拾金小集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爱拾闪闪发光的金子。谢觉哉的文海生涯就处处使人直接感受到“金子的光泽和实在”。本文只是拾得谢老的几块金子的结集,因而名日《拾金小集》。第一块“金子”——“认真”报纸工作应当是最讲“认真”的工作之一。报纸发行量很大,报纸一出错,成千成万的读者就会跟着出错。所以,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不可疏忽,  相似文献   

7.
"细节决定成败",在笔者的采访报道中,这句话屡次得到验证。清晰记得那是2005年11月的一个周末,正好我值班。有读者打电话报料:马栏广场附近有人在义演,不少人捐款。接到这样的线索,干过社会新闻的记者恐怕都会做出这样的判断:不是什么"猛料"。然而就像金子要从河沙中掏挖一样,很多好的新闻故事往往隐藏在身边不经意的小事中,只有用心挖掘才会从中抓住能决定其新闻价值的细节。在对待这条报料时,我就差点儿因为没用心挖掘细节而错过了一系列感人的新闻故事。  相似文献   

8.
编辑要善于和记者沟通,尽可能多地了解记者在一线获得的信息,据此挖掘记者稿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进行再加工,使稿件更具深度。 编辑要广泛阅读,收集信息,尤其是其他媒体的信息,往往能从中发现“金子”,并指导记者写出好新闻。 编辑也要走出去了解信息,尤其是对于一些尚处于酝酿阶段的信息,编辑更要主动出击,积极介入,指导记者如何跟踪采访,为成功写就好新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赞成“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说法。当我翻阅今年上半年新华社记者报道北京的一些新闻稿件,特别是读了被评为新华社社级一等好稿、编辑部级二等好稿的稿件时,在我的脑海里总要跳出这四个字:新、实、活、短。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好稿无不是记者或记者、编辑共同精心经营,下了很深功夫的结果。选题求新题目,即主题,是新闻的灵魂。选准题目,对  相似文献   

10.
如果有人问我:作为一个职业记者,你感到最欣慰、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人民群众的信赖,是对我的最高奖赏。 我这个老记者虽然已经离开岗位6年多了,还有许多群众来信求助于我,看到读者对我的信赖,我真的好激动!好兴奋! 1995年3月16日,我收到  相似文献   

11.
编辑要善于和记者沟通,尽可能多地了解记者在一线获得的信息,据此挖掘记者稿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进行再加工,使稿件更具深度。编辑要广泛阅读,收集信息,尤其是其他媒体的信息,往往能从中发现"金子",并指导记者写出好新闻。编辑也要走出去了解信息,尤其是对于一些尚处于酝酿阶段的信息,编辑更要主动出击,积极介入,指导记者如何跟踪采访,为成功写就好新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蒋剑翔 《今传媒》2006,(8):46-47
大凡写文章都要做一标题,如何做,这向来颇费脑筋。因为写的是业务自传,又因为心中一直有个目标,所以提起笔来我很快就想到了梁衡同志常说的那句话,也是去年他为我的著作《两副面孔》作序写的一句话:“是记者就要是学者”。记者不等于学者,但好记者大多都是好学者,这是无疑的。有学问的记者与没有学问或学问少的记者,其境界是大不一样的。做一个有学问的记者,一直是我的努力方向,也是我在新闻岗位上最大的心愿。评副高职称已5年了。5年是短暂的,然而回过头来,我却心里感到比较踏实。可以说,这5年是我甘于寂寞、乐于思考、勤于笔耕的5年。作为…  相似文献   

13.
报社为了抓一版稿件的质量,大都制定不少鼓励措施,激励记者想方设法采写重大新闻、头条稿件.作为记者,时时想着采写重头稿件是绝对正确的,但实际情况是,并不是每一条重头稿件都能上头条、上一版,也并不是每条重头稿件的价值别人都能理解、认识.碰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正确的态度是:能争就争,能等就等,不能争、不能等,就赶紧发.新闻贵在新.要相信广大读者,是金子终会发光的.好的末条稿,有时比头条稿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我当记者整整12个年头了。在这期间,有1篇作品获得1986年全国好新闻奖,两篇作品获得自治区好新闻奖,8篇作品获得《新疆日报》年度好新闻奖。回顾走过的这段路程,在好新闻的背后也常有苦恼和困惑。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即好新闻的三条边:苦恼+思索+突破。怎样才能想到、做到“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的”? 著名记者郭超人说过这样三句话:即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你想不到、做不到,就不能当记者;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你也能想到、做到,你能当记者,但可能是一般记者;唯有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你想到了,做到了,才可能当一个好记者。我始终把它奉为我做记者的座右铭。我自愧不是一个好记者,但总向往着郭超人所  相似文献   

15.
做一个好记者要脑勤、腿勤、笔勤,再加上一点:嘴勤。所谓嘴勤就是敢于提问题和善于提问题。 记者提问的场合不外乎主要有以下几种:记者招待会上提问、独家采访时提问、闲聊交谈时提问,以及在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遇到采访对象时提问。 嘴巴被“封”的苦恼 新闻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竞争。人无我有,出奇制胜;人有我早,先发制人;人早我好,妙笔生花;人好我转,另辟蹊径……新闻战场龙争虎斗,异彩纷呈,最激烈的战场之一是记者招待会。有人将其称为“记者擂台赛”,是考验记者“嘴上功夫”的最佳场合,这对常  相似文献   

16.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热门话题表现出极大的关切。选准、报道好“热门”自然要费一番思索,可当众多记者争先恐后挤进“热门”中觅宝时,焉知门可罗雀的“冷门”不会挖掘出闪闪发光的金子? “热门”是人们的关注点。几乎所有的热门话题都是从新近变动的事实引伸开的。“冷门”有多种情况,至少有两种情况是有心的记者不会忽视的。一种是往温、热发展的冷,宛如冰化雪消后在沃土中冒出的幼芽,随着几度风雨,必将枝繁叶茂,一时的冷预示着热,这种冷是热的序曲。另一种是轰动  相似文献   

17.
我想当记者     
姜爱东 《军事记者》2012,(11):70-70
人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想当科学家.有的人想干企业家,我的理想是当新闻记者。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做记者的通讯员,不是好通讯员。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见官大三级,党委会都可列席参加。在一些人看来.记者的职业是最超脱的,闲云野鹤,东南西北,信笔所至,名利双收。也有人觉得,记者的胸膛包着一颗正义的心,当弱者受了委屈时,不找法院找记者;也有人把记者当成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刀笔吏”。有人问我怎么想,我答不出,因为我“不识庐山真面目”。但我就是想当记者。今年初,外地一位素昧平生的青年给我来信说他写了上百篇稿子没有发表.问他能不能当记者.还说要不要给编辑部送礼。  相似文献   

18.
谢明志 《新闻窗》2013,(2):44-44
从新闻的角度来看,我把会议分成三类:第一类会议本身就是新闻,像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以及其它影响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会议;第二类会议本身可能算不上新闻,但会议中可以发现新闻,如各种专业工作会议;第三类会议无论形式和内容都难以构成新闻,如各类开业、庆祝会等。第一类会议重要性就不用说了,第三类会议当属压缩之列,我们需要讨论和改进的,大量地属于第二类会议新闻。结合我多年的市政记者经验,就如何写好会议新闻,如何在会议中发现好的新闻素材、好的新闻点,我总结了如下认识:~、发现会议中的深层次新闻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在有些会议中不是没有新闻,一是缺少发现,二是即使发现了,也由于长期的工作惯性,缺少把新闻的金子从材料的沙子中挑捡出来的勇气,常常让很重要的新闻被深深地埋没在冗长材料的堆积当中。  相似文献   

19.
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是能拨响时代精神之弦的人。我认为,记者就是拨响这根弦的一只触手。尤其是作为自治区党委机关报《新疆日报》的记者,我对这一点感触尤深。  相似文献   

20.
写一手好文章的古代文人往往自喻有“两把刷子”.如今,以码字为生的记者,如果没有“两把刷子”,则难以在新闻队伍中站稳脚跟,难葆对新闻事业的热爱,难免在新闻这条道路上越走越累. 从业10年,一些认识我的朋友喊我“好人记者”,因为我报道了不少于300位安徽好人和中国好人.“好人记者”与“好记者”一字之差,内涵却大不一样.什么样的记者才算“好记者”,在我看来“两把刷子”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