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记者》上有一期《说长道短》栏登有8篇短文,6篇批评稿都是点名点姓的,其中3篇是批评本刊“上司”新华社的稿件,3篇是批评兄弟报纸的稿件——光明日报2篇,农民日报1篇。我列出这账单,是为让大家注意到,批评兄弟报刊的6篇稿子也都是直呼其名,未借助“某”呀、“×”呀之类。我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忍不住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报刊上出现了一种可称为“批评性表扬新闻”的新闻文体。这种新闻对于我国的建设和改革事业,对于端正党风和纠正社会不良风气,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谓“批评性表扬新闻”,就是明显兼有批评功能和表扬功能的新闻。例如,前几年曾有一篇震动全国的新闻,说的是黑龙江省有一位飞行团长,在大街上只身与窃贼搏斗,被歹徒刺成重伤,当时围观群众很多,这位军官呼喊围观者援助,可是竟无人上前,致使这位军官壮烈牺牲。这篇新闻就属于批评性表扬新闻。它主要是表扬这位军官的见义勇为、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同时也批评了值得深思的不良社会风气。如果我们留心报刊的话,就会经常见到这种新闻。例如,1991年5月9日《河南日报》头版头条颂扬许昌县苏桥镇孟村治保主任杨荣德同志的新闻,与前面所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三年八月,我们在一版刊登了一篇批评报道《郑州长途汽车站究竟是谁家天下》.短短一个月内,编辑部收到六百多封读者来信,接到大量的电话,表扬《河南日报》“有胆量”。其中一位匿名者在电话中只说了一句:“向《河南日报》致敬!”听见这话,我们这些办报人的心颤得不行。多少年来,读者或明或暗地把报纸文章比作“四平调”,不爱看。这一次也可以说是第一次,我们真正感到,人民群众跟党报的心贴得那么紧。  相似文献   

4.
在批评报道中,如何 处理“点名”批评问题,不 可轻率马虎。实践证明,对 同样一个批评对象,如果 该“点名”的没有“点名”, 特别是不该“点名”的点了 名,社会效果会大不一样, 有时甚至会产生严重的负 效应。 为什么在批评报道中对 “点名”批评要特别慎重 呢?这是因为,自尊之心, 人皆有之。一个人有了某 种过失,心中已萌悔恨之 念,没想到自己的名字忽 然白纸黑字地登在报纸  相似文献   

5.
近阅《中华读书报》,有幸看到了《黎澍先生的两篇批评文章发表以后》的载文,颇有感悟,发人深省。黎澍先生于1951年在《学习》杂志上刊发了两篇得罪人的批评文章,一篇是批评吴泽的《历史人物的评判问题》书中的草率和内容肤浅,例举了“三个显然由于草率而造成错误”,严正指出全书“所使用的文字也是粗疏到极点”,对“两千年来的历史人物下了很多很轻率的论断。”另一篇则是对侯外庐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论文《武训:中国农民拆散时代的封建喜剧丑角》中的瑕疵直言指误。黎澍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侯在文章中用了一些他自己独特的…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3月10日八版《闻者足戒》栏,刊登的《霸道的科委副主任》一文,虽未指名道姓,但情节十分具体,一眼便知是真人真事。这种不点名的点名批评,实是在报纸上公开批评不正之风的一种有效形式。果然,人民日报在4月10日《来信》栏刊出的国家科委办公厅对该文的答复《批评以后》,表明这一批评已经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对  相似文献   

7.
云南人民出版社肖荣:贵刊去年第5期上,刊登了一篇名为《是文化宝藏还是精神垃圾?》的文章,点名批评我社出版了宣扬封建迷信的坏书《聚宝楼》。不料翻到这篇文章的前面3页,又发现在补白的位置上,已有一《警惕被盗用书号》的短讯,其中写道:“以下是被盗用社名书号的图书……“书目内已白纸黑字写明“《聚宝楼》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就令我们难以理解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如此矛盾,笑话贵刊的这种做法。  相似文献   

8.
<正>2022年11月21日,《安徽日报》推出“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江淮记者走基层”专栏,深入宣传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事迹和良好风貌。《十年磨一“田”》作为该栏目首篇报道,全文5000余字,并配发评论。中宣部点名表扬该报道:题目起得很好,报道接地气,原汁原味呈现了记者深入一线的观察和体验,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闻知识》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号《表扬、批评稿的分际与分寸》一文中说,对于表扬与批评的稿件,要掌握分际与分寸。分际,是说什么该表扬,什么不该表扬;什么可以批评,什么不可以批评的界线问题。表扬,本来是扬人之善,赞事之美的,可有的表扬稿却弄得别人思想混乱,本人尴尬不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好“分际”。一个党员干部犯了贪占、受贿等错误,背离了党的宗旨,违犯了党规党法,但在整党中有了觉悟,退出了钱物,开始回到了党的立场上来,这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党员应持的基本态度,也是党对一个犯错误的党员的起码要求,可是  相似文献   

10.
作家签名本     
绀弩的《血书》绀弩同志的杂文集《血书》,一九四九年八月上海群益出版社出版,印行三千册。这是作者的一本自选集,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所写的部分杂文。书分两辑,上辑为“礼貌篇”,下辑为“血书”。前者是对某些论家的似乎并不礼貌的批评。当然,其中也有朋友之间的议论。如宋云彬先生写了一篇《从礼貌说起》,笼统地批评青年对前辈应讲礼貌,而绀弩看得更加深刻、全面。两人都是《野草》的编辑人,私谊甚深,但是战友之间也应该有批评,这种风气于今淡然,不禁令人怀恋。下辑里有一篇《打倒爸爸》,是从作者一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媒介批评是广播电视学术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对广播电视业内现象冷静的审视。本刊2001年第12期刊发《批评:广播电视学术研究的另一种视野》引发了有关人士的思考,又从今年的第一期开始特辟“第三只眼”栏目,以拓展“批评”的力度和视野。本期该栏目推出的两篇文章,一篇是从媒介人物谈媒介批评,一篇是从内在逻辑的构建谈电视批评模式,旨在倡导“批评”多维和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国内报刊转载美国《中报》社论而引起的“马丁风波”已告平息。《世界经济导报》六月三十日又转载《中报》的另一篇社论。这篇社论申明该报对“马丁风波”的立场和看法,说去年那篇社论的主旨并非针对马丁个人,而是对中国学界的善意批评。批评也不等于“扣帽子”。为什么大陆某些报刊和人士“对马丁文章提出种种议论和责难”竟会酿成风波?只要“争鸣”的权利得到保障,就算马丁被扣上  相似文献   

13.
2006年6月10日.北京娱乐信报18版刊登的《被查广告仍在大肆播出》,是一篇较好的舆论监督报道。它不仅指出还有多少“明星代言”的广告在“忽悠”消费者.而且披露了已经遭到国家工商总局点名批评的十条广告仍然在某些电视台大肆播放.其中包括两例“明星代言”的电视直销广告。着笔以理服人、理直气壮,对涉足此行的明星和媒体广告从业人员都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州日报9月22日一版在显著位置以《市长吴超批评未到会者》为题,点名批评了在9月20日随州市委市政府工作会议上“溜号者”单位,同时配发言论,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5.
谈及改革开放后调查性报道在我国的发展,必然会追溯到1980年《工人日报》等媒体对于“渤海二号”沉船事件的调查披露。1979年,由于海洋石油局领导的错误指挥,“渤海二号”翻沉,对于这起严重责任事故,某些领导部门封锁消息,逃避责任,《工人日报》等媒体记者逐一找到死难者家属和职工调查真相,集中发表了多篇调查报道,并点名批评石油部部长宋振明。  相似文献   

16.
写完《请读我唇》,好多朋友表扬我。我这人禁得住批评禁不住表扬。连别人用表扬的方式批评我,我也常晕晕糊糊把它当成鼓励或鞭策——就像我总会去相信互联网上那些未经证实的确切消息一样。这样一来,去年一年我吭哧吭哧继续招呼,写成了这本续貂之作:《媚俗通行证》。得承认,“媚俗”正在成为几乎所有媒介从业人员的最大压力。点击率或者收视率,排行榜或者公告牌,等等,就像应试教育中的分数排行榜一般,成为操控我们  相似文献   

17.
12月5日,《中国新闻出版报》第二版刊登一则题为《年底,该算算稿酬了》的消息。说的是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召开报刊社使用报酬收转工作座谈会,表扬这方面工作做得好的报刊,并对一些不按规定转付稿酬的情况进行批评。 读完这则消息,笔者颇为感慨,这也许是笔者在报纸上看到的第一篇专门催促“算算稿酬”的报道,虽然它涉及的  相似文献   

18.
七彩岁月     
自喜欢上“爬格子”,我就觉得写稿是一种享受。 初学写作时,躲在卧室里闭门造车,“造”出了几篇“豆腐块”,领导翻阅报纸时发现了我的名字,在机关会上点名口头表扬一番。表扬的时间很长,当时机关年轻人很多,领导的意图在于鼓励大家向我学习。至目前我记忆最深的领导的那句话是:年轻人嘛,要有一种追求,工作之余,是不是像小后那样,也动动破笔头,为社会创造点儿精神财富。从此,我的写作战场实行了由暗到明的战略转移,小稿经常见诸报端。人物通讯《拓荒人》一文,在《信阳日报》发表后,《教育时报》、《中原职业技术教育》等报刊相继重载,尔后收录于中国图片社编纂的大型系列丛书《中华创业者》中;还有两篇论文被收录于国家级大型理论丛书《改革·探索·发展》中。我从此出了名,被几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通讯员。 我将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体裁的文稿剪、集在一起,贴满了两大本,足有10余万字。平时,总爱将剪贴本拿出来自我欣赏。今年,我又写了一部中长篇小说《豪情未了》,正在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一个刊物上连载。我认为,写东西就是一种享受,有时还能催人奋进。写作,使我变成了一个勤于思考的人。  相似文献   

19.
《河北科技图苑》杂志到今年3月1日出版的第2期,正是该刊出版整整100期。《图苑》这棵冀地的小树,如今已札下了根、郁郁葱葱。根扎在万千读者中,一枝一叶总关情。可庆可贺。对《图苑》,我这里只赞颂一点,就是:自1988年9月1日创刊以来,每期都有一篇“图苑寄语”设在首页,1600字左右。读过“寄语”的人都知道,其内容大部分是评论,包括表扬、批评、建议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表扬与批评是新闻报道中常用的两种形式,表扬是为了发扬真善美的东西,用“榜样的力量”去引导人;批评是为了抑制假恶丑的东西,以“前车之覆”给人以借鉴。那么,凡是表扬与批评的报道是否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呢?看来,尚未尽如人意,甚至有的表扬、批评还起了相反的作用。这里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