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统一的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系统。近50年语言规范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在语言规范工作中坚持严肃性、科学性,才能避免异化现象;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语言发展过程中对语言规范的异化。  相似文献   

2.
媒体与司法的关系长期以来存在一种较为微妙的关系:一方面,正如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大法官说的:“司法与媒体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司法过程所蕴含或展示的丰富内容,对于媒体来说具有永恒的吸引力。而现代媒体所拥有的信息传播力量、广泛社会影响、舆论监督作用,也使得司法机关无法忽视媒体的作用。”①另一方面,一些传媒记者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超越了“报道”的层面,对正在进行的庭审本身、对诉讼参与入甚至法院法官妄加评论,这种缺乏法治意识的做法干预了司法独立,使得司法界对传媒界难免产生“敬而远之”的戒备心态。单独强调某一方面的责任都不能化解矛盾。笔者试着从新闻报道职业规范的角度来探讨媒体记者如何通过加强自律,遵守国际公认的职业规范来报道案件,促进新闻监督与司法公正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刘慧英 《当代传播》2007,(5):114-115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推广普通话理应是榜样,对全社会的语言规范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是标准音的示范者和宣传者,他们的语音失误,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4.
李静 《新闻传播》2009,(12):84-84
普通话是全民通用的语言,普通话水平无论对于身边的人还是对于社会交流和语言的规范传播都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普通话训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本文作以浅谈。  相似文献   

5.
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的语言规范已经成为大众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分析融媒体背景和融媒体背景对播音主持语言的挑战入手,对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的语言规范进行了探讨,认为播音主持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运用正确的语言形式、甄别网络语言内容,正确运用网络语言,更好地传播正能量,为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提供了个人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6.
媒体在传递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着语言。媒体对语言的应用,直接引导着大众对语言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尤其是在新词语大量涌现的今天,媒体在传播新词语的同时,更肩负着规范新词语使用的责任。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大众对新词语的熟知度和认可度,探讨新词语在媒体中的使用和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7.
电视媒体语言的失范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丽 《新闻记者》2007,(3):65-66
语言文明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精神文明的体现。本文中电视媒体语言主要是指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播音员主持人语言因了电视媒体无可比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社会上、在群众中有相当大的影响。遗憾的是,电视媒体语言中,违背语言文明规范的现象却屡屡发生:  相似文献   

8.
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语言,新词语得以广泛传播离不开媒体的作用。媒体对大众使用新词语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能直接催生某些新词语。媒体要把好吸收新词语的关,传播规范的媒体语言。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语言的运用要遵守一定的规范,这样才能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一旦脱离了规范,就可能造成语言的混乱,成为人际交流中的障碍。当前新闻媒体在语言的运用方面不够规范,出现了追求时尚、"洋化"汉语言,错别字现象严重,词语之间搭配不当,误解词义,文史错误,政治性错误等问题。新闻媒体语言的不规范,不仅会影响社会的文明程度,也会影响社会成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人们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具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案件报道是个老话题也是个热点难点问题,需要媒体严格把握。它既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案件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也关系到媒体自身的规范和媒体报道的新闻伦理问题,关系到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一些刑事案件报道进行例举分析,明确刑事案件报道的原则和规范,进而提出加强和改进刑事案件报道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是语言规范典范的窗口,人们潜意识当中电视节目用字用语是标准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笔者对吉林省电视节目进行了为期一年跟踪考察,发现用字用语失范比比皆是,如何解决呢?有哪些策略?本文试图透过其屏幕用字、播音用语失范现象分析,寻因问策,探讨媒体语言失范解决策略,以助提升电视媒体节目质量,回归大众“语言规范典范”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王向海 《新闻知识》2012,(8):100-101
新闻的大众化是建立在规范语言和通俗易懂语言基础上的,而坚持新闻的大众化和通俗化,也是媒体和媒体从业者立足于社会和广大受众之中的根本。要做到大众化,就要追求新闻的通俗化,追求通俗化,无疑能为媒体在竞争激烈的新闻大战中吸引更多的受众,谁做得好,谁的受益就更大。那么,如何取悦于社会公众,从而做到雅俗共赏?从而做到人人喜爱?是媒体和媒体人长期要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字时代背景下,报纸语言受社会各方面变化发展的影响出现了新的不规范现象:电脑输入这一新技术的运用,导致了文字错误;应新知识更新而发展活跃的词语,给报纸语言规范带来难题;高效、迅速、简便的社会新观念影响语法出现了省略、简化等趋势。这些新现象需要报纸编辑注意防范,从而完成报纸传播规范语言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网络的普及使得网络媒体成为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网络语言有着特殊的形式规约、意义特征和语用需求,网络热词和流行语对社会语言应用的影响较为多元和凸显。网络情境下的语言规范,宜持较为宽松的态度。规范是进行中的作为,是对动态语言现象长时间观察的结果的认定。加强对共时语言事实的观察与解释,注重历时语言变异的讨论与引导,才是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要义。  相似文献   

15.
新闻媒体被称为"社会瞭望塔",新闻记者也被誉为"社会良心"。但在新闻传媒业日益发达的当下,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却呈现出滥用和冒用的趋势。个别媒体或少数媒体工作者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谋取私利,或达到其他的不良目的。这不仅扰乱了媒体的行业秩序,而且磨损了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加强对媒体不端行为监督与规范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刘宇 《新闻爱好者》2010,(10):123-123
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会议可以说是多得无法胜数。作为指导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大到社会与国家,小到部门和单位,开会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因此,媒体有关会议的报道也就屡见不鲜了。  相似文献   

17.
语言文字规范是出版规范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言文字规范除了借助字典辞书及国家的相关标准,还要借助新闻媒体及出版物在实践运用方面加以规范,出版规范对语言文字的规范有着很重要的引领作用.但语言的复杂性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致使语言在实际运用中总有游离于规范之外的语言现象,为更好地做好出版规范工作,略举一二以作管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流行语成为大众文化一部分,在新闻语言中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流行语在新闻语言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流行语在新闻语言中的使用规范.  相似文献   

19.
佟寿敏 《青年记者》2006,(12):50-51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新闻与法”成为业界讨论、关注的一个热点。下面编发的三篇的文章,从新闻评论、案例报道、舆论监督方面探讨了相关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20.
刘卓 《中国广播》2012,(7):69-72
播音员主持人不仅担负着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报工作,也担负着推广普通话的示范工作。当下一些播音员主持人一方面缺乏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另一方面对于语言规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不规范现象并不仅仅是缺失敬业精神的个人问题,还是有着不小影响的社会问题,相关部门和人员需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放矢地加以纠正。播音员主持人坚守语言规范不仅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他们应尽的职业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