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1982年底,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十四中任数学教师,至今在三尺讲台上已整整工作了23个春夏秋冬.在这23个365天的每一天中,我都是挑灯夜战,伏案读书备课、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我都是在学生中度过的,我与我的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回首往事,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坚信我选择的职业是我最钟爱的事业,我追求的目标是太阳底下最辉煌的目标,我朝夕相处的学生是我最爱戴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微教育     
我小时候学过吉他,大概学了一年多,那个老师总在纠正我拿吉他的姿势。我到了美国以后发现很多美国的摇滚乐手,他们拿吉他的姿势和我小时候拿吉他(的姿势)的错误是一样的。我就在想小时候那些老师如果注意培养我对音乐的兴趣而不是总在纠正我的姿势的话,我有可能对吉他会更感兴趣,也可能弹得更好一些。所以我觉得成功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  相似文献   

3.
教育对比     
在美国,有这样一种稚嫩的声音:“小伙伴门说,我的外祖父是总统,这是真的吗?妈妈,你怎么从来都没告诉过我?”在中国,同样有一个稚嫩的声音:“妈妈,我们班的小伟可牛了,他说他爷爷是处长,我狠狠地训了他,我告诉他,我爷爷是局长。”  相似文献   

4.
失败者教育     
<正>“我感觉对有些人来说,生活是在一条非常确定的轨道上跑,但我的生活好像总是磕磕绊绊的,动不动就冒出来一件事,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命不好,哈哈。”“是这样的,我觉得我就没好过。”这是我和M日常的对话。有时候我会想,究竟是怎样神秘的力量,将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人联结在一起。对我和M来说,那力量是相似的跌宕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教育笔记     
去年的“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的“小足球队员”刚刚表演完,我发现白洋小朋友眼里有泪花,我以为他是在想妈妈,可他却对我说:“老师,我刚才哭了两回!”我很惊讶,问他为什么哭,他说:“我在想我为什么不能上台表演。老师,我喜欢小足球,我也想跳舞!”我一下子愣住了,不知该怎样安慰他,只是对他说:“下次老师让你表演,好不好?”他点了点头。白洋小朋友眼含泪花的样子一直在我眼前晃动。开联欢会的目的是让大家感受节日的快乐,那些在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母亲对我讲:“有一次,日本鬼子来了,我慌慌忙忙,一边夹着一个包,一边夹着你,跑啊,跑啊,不顾一切地跑,日本鬼子从后面一枪打来,打掉了一边。跑到一个弯,藏下来,才来得及看看打掉了的是包还是你,结果打掉的是那个包。”她讲过三次,每次就讲到“打掉的是那个包”为止,每次都近乎是自言自语。就这个故事,伴随着我一生;就这个故事,让我永远把自己的生命与自己的民族连在一起,祖国的独立、繁荣与强大成为我不竭的生命源泉。我的文盲的母亲不知爱国主义这个词,也根本未想到是在对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是,那是最有力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最…  相似文献   

7.
"在这新的环境中,我有点不熟悉,我在这里就像一只小鸟在迷宫中乱飞似的。在这里,我每天都很孤独,都很烦恼,都很忧虑,我都不知道应怎样去认识这新的环境。""初到这个家,心里既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从今往后,我是一名令人崇拜的中学生了,令我向往的中学生活开始了;而害怕的  相似文献   

8.
赏识教育     
我上小学的时候,大概是班上最让老师头疼的一个学生,因为我的叛逆性格让我的父母对我也无可奈何。在我又一次犯了错误后,班主任老师放学后将我留下来作了一次长谈。我拧着脖子不为所动,老师最后叹了口气摇摇头,然后轻声问我:  相似文献   

9.
我与教育     
我与我的老师“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老师。生在贫穷的乡村,老师就是我们童年生活中的一盏灯。我的童年也是在乡村教师的照耀下长大,幼儿园的老师,小学老师……一程程铺垫了我通往远方的路。人生在世,有些恩情不能报答,只能铭记。”这是我写在《中国新教育风暴·后记》中的话,是我的真实体会。我12岁上中学,刚读完初一,“文革”开始。  相似文献   

10.
放学后,我班的路队长在教室外徘徊着。“你怎么又回来了?”我好奇地问。“我……我……”看他闪烁其词的样子,我就知道有问题。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他才吞吞吐吐地说:“我在等小辉,今天他卖蚕挣了钱,要请我吃东西……”这群小家伙,倒挺鬼的,做起买卖来了,看来我需要调查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走进教室,笑着问:“小辉,你的蚕是哪来的?”“在我家后面的小店里买的!”小辉小声嘀咕道。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温度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的晚上,当我写下这几个字——"教育的温度",突然,我仿佛感到浑身的暖意。然而,我不能确信,那突如其来的温暖究竟来自于真实世界,还是来自于我的想象之中,但我确信的是,不论是在现实世界里,还是在想象世界里,教育是有温度的。教育是有温度的。我为什么如此坚信呢?我又凭什么如此坚信呢?难道只是因为我们是一群渴望温暖的生命吗?难道已经有无数的事实证明了有着温度的教育融化了人间的坚冰?  相似文献   

12.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像,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责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我知道这不像话。”  相似文献   

13.
我个人的教育亲历,我作为母亲的亲历,我儿子的生活和教育亲历,是我对人性的教育叙事。我把我带儿子的过程,也看成我的教育亲历,和我教我的学生的过程,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人性的实践过程。教育是生命的一部分,教育映照出人性。人性是一种发明创造的气质,是丰富多彩的。人性是试图超越的,并在相互参照下显现。教育映照人性是为了塑造人,这是一种他者塑造与自我造就的交织。  相似文献   

14.
朴实的教育     
回想自己的童年,那个年代,没有那么多关于高深教育的理论,也没有五花八门的行动指导。父母只是用他们平实的语言、朴素的行动,给了我一个朴实的教育。我父亲是个孤儿,10多岁就参加了八路军,母亲是个童养媳,后逃跑出来投奔了解放军,与父亲在野战部队结合为终生伴侣。我就诞生在硝烟烽火的军营里,在物资匮乏动荡不安的环境下,父母倾注了全部的心思来疼我爱我。为了能让我吃好,父母节衣缩食,把省下的钱给我换来牛奶和米粉。由于是在军队,为了需要,有时候不得不行军好几天,父母就轮流在行军的时候把幼小的我背在肩头。我还朦胧地记得,自己曾趴在…  相似文献   

15.
教育无小事     
“郑老师在吗?”下班的时间到了,我正在收拾东西,忽然听见轻轻的一声。我好奇地寻声看去,只见办公室门口,一个小男孩正怯怯地倚着门站着,侧着头听房内的动静。小男孩我认识,是46班的学生陈凤,我刚刚还在他们班上过课。至于这个小男孩,我也认识不久,这个时候来找我,会有什么事呢?我笑着问:“陈凤同学,你找我有事吗?”  相似文献   

16.
"人无完人"。我自认一直是个在生活方面比较粗心的人,因为我从不追问自家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我觉得如果他出现问题,老师就会打电话告诉我了。当然,我对自己的学生也是如此,我往主关注的是我的课堂讲授状况和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每天,我都想着如何让学生喜欢我教的学科,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所以,我每天都在忙碌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因为"忘我"而无暇顾及其他,比如聊聊  相似文献   

17.
案例一:上学期,我新接一个班级。在开学前几天的数学课上,我发现整个课堂有些乱:学生随意发言的有之、不做随堂作业的有之、更有的学生上课不听讲……这可怎么行,我变得焦急起来。终于有一天,我在一次班会课上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其中一个学生的解释令我大吃一惊:“老师,我们在公开课上不会这样的。”——当时我无言以对。坐下来冷静思考:现在的学生究竟是怎么了?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经过调查,我发现持以上观点的同学还有很多。反思1:给自己定下一个教学准则为什么在随堂课和公开课上会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我想起了“公开课意识”这个词。…  相似文献   

18.
这些年在国内外摸爬滚打,去过很多地方,到过不少国家,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对一些问题看得愈来愈淡了,但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却始终不能释怀。我当年是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走进北京景山学校大门的。对我这样一个刚刚从位于偏远农村的县城中学来到北京的学生,景山学校这所全国重点中学的名字对我来说是如雷贯耳。印象很深的是高三开学第一天的数学摸底考试,我的成绩很好。教数学的孙振幅老师是一个戴着度数很深的黑边眼镜、颇有学者风度的老教师,他还不认识我,就问我原来在什么地方读书,我说在一个县城中学。孙老师当众表扬了我,说看看人家一个…  相似文献   

19.
广告教育     
家长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卜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我的主要研究项目是电视、书籍、电子游戏、计算机及互联网络等大众媒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非常高兴在《媒介与儿童》专栏里与家长一起交流。我最大的希望是:这个栏目对您有用! 如果家长朋友对这个专栏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给我写信。我的通讯地址是:北京2011信箱 100026。 根据一些家长的建议,我想先谈一谈广告及其广告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题目,我是征求了同事和学生们的意见的。我做了很多和农村相关的课题、研究,的确想跟大家分享。农村教育领域很广,可以说,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农村教育,它和我的生活、生命体验已融合在了一起,我在这个领域花的时间也是最多的。今天,主要讲一讲我是如何走进农村、我在农村工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