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在报纸上“知识小品”的文章不多见了,特别是那些“大报”。但我想,为了贴近读者,登些这类的文章还是有必要的。前些日子,妻子从市场买了一袋大闸蟹回来,准备节日里招待亲友,没想到放了两天,打开袋子一看,竟然死了两只,当时妻子就要扔,说死蟹不能吃,但我看两只蟹除了没气,与其他蟹一样,颜色很新鲜,加上毕竟蟹很贵,花钱不少,扔之实在有点可惜。然而妻子坚持要扔也没办法,也就扔了。但事后想,如能针对“死蟹不能吃”,找到理论依据,心中也会平静一些。因为市场上美味的带鱼、黄鱼,包括梭子蟹(海蟹)都是死了卖的,为何这类死鱼、死蟹就能吃,而…  相似文献   

2.
看了《新闻战线》1991年第5期中的《“好新闻”异议》一文,也想发点“异议”。这倒不是我本人得过多少“好新闻”奖,对这三字有特殊的好感,主要是想表明自己对“好新闻”命名的问题“不要求全责备”的观点,并希望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来回“翻烧饼”。宋振铎同志在《“好新闻”异议》一文中说:“众所周知,‘好’字的反义词是‘孬、差、坏’。对落选的作品而言,就容易使群众理解为  相似文献   

3.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毕竟,你不能一辈子给人以鱼,但如果你授予了他以捕鱼的方法,他就可以在想吃鱼时候自己去捕鱼。学习也是如此。那怎样让学生“会学”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看了《新闻战线》1991年第5期中的《“好新闻”异议》一文,也想发点“异议”。这倒不是我本人得过多少“好新闻”奖,对这三字有特殊的好感,主要是想表明自己对“好新闻”命名的问题“不要求全责备”的观点,并希望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来回“翻烧饼”。宋振铎同志在《“好新闻”异议》一文中说:“众所周知,‘好’字的反义词是‘孬、差、坏’。对落选的作品而言,就容易使群众理解为‘孬、差、坏’之作。”这恐怕是一种“求全责  相似文献   

5.
彭俐 《传媒》2003,(5):13-14
有一种战争是“黑色战争”,它总在地下进行,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或根本听不到爆炸声,就有许多许多无辜的人倒下,命丧黄泉,妻儿老小哭作一团,愁云惨日不胜悲戚。我不能不用“战争”两个字,来表达对煤矿事故频仍的震惊与心痛。“我不知道我是谁,也不知道是生是死……如果上天注定要把我毁灭,我只能无奈的接受命运。”——四千年前巴比伦空中花园墙壁上镌刻的遗言,对于那些惨  相似文献   

6.
杞人忧字     
某日收到一位通讯员寄给我的一篇稿件,看那字迹就像秋风扫落叶一般———一团团一簇簇一片片漫天飞舞,七零八落,又互相绞扭在一起,读起来格外吃力,让同事辨认皆摇头叹息:“真比看某些医生的诊断书还难!”作者在附信中说:“因为电脑坏了,只得用笔代写,我也知道我的字不入格,羞于见人,但又没有别的办法,请谅。”不只如此,现在有些记者、编辑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错别字,已是屡见不鲜。至于用词不当、文理不通、读错字音,也比比皆是。真让人有悲从中来、杞人忧字之感。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更是日新月异,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7.
我小的时候不知道鱼会生病,鸟会中毒,小孩子会死。但是我的父亲知道,他是一个生物学家。后来我父亲死了。我父亲的学生告诉我,长江的鱼不能吃了;在江边白茅上飞着的鸟儿,飞着飞着就摔下来死了,是铅中毒;在长江边出生的孩子,小小的年纪就得了肝癌。在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为什么的时候,那条从天际流进诗里和画里的长江,突然丧失了衬托落霞孤鹜的闲情逸志,突然关闭了博览千帆万木的宽阔胸怀。长江,突然变成了我们的"敌人"。  相似文献   

8.
脑力激荡     
《大观周刊》2011,(1):F0003-F0003
今天无事,我吃了饭后出门晒太阳,碰到大哥,他正眯着眼睛看着天空,见到我,他忍不住对我说:“三弟,你看那云。”我抬头一看,顿时欢呼道:“好大的一团棉花糖呀!”大哥白了我一眼,兴趣索然地说:“什么东西都能让你想到吃的,倒也难得。”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晚年在病中曾对身边工作人员吴旭君说:“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我死后就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吃肥了你们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就叫物质不灭定律.”这诚然是伟人的幽默,但对饮食不甚讲究的毛泽东,的确特别喜欢吃鱼,尤钟爱武昌鱼.下面说的就是毛泽东和武昌鱼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四、抑扬有致,一波三折。言论对事件的叙述要新颖含蓄,出其不意,给人们一些新鲜感,不能坦露无余。选入中学课本的一篇言论《虎皮鹦鹉之死》 (作者张雨生),其中叙述虎皮鹦鹉死掉的情节就颇有技巧。文章先写: “那只漂亮的鹦鹉,我是知道的。隔着窗子,我常常醉心欣赏它的歌唱”。美好欢快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一“汤”。接着说鹦鹉逃掉了,“主人痛心,我也惋惜”,写得感情沉重,这是一“抑”。笔锋一转,写“鸟归林、鱼入水,正是‘得其所哉’,便也心境安然。”这又是一“扬”。最后写出鹦鹉饿死在林子里,于是慨叹: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要注意文彩”的呼声持续了多年,而迄今在我们的新闻作品中干瘪的八股文字还是处处可见,问题究竟在哪里呢?记得老作家丁玲说过:“艺术也需要一点点远视。要有点虚,太实在了,反而有失之‘死’。虚中才有想象,意境,韵味。”新闻作品虽然不同于文艺创作,但是,新闻作品也同样需要文彩,可读性。有些新闻,可读性差,恐怕就在于写得“太实在了,反而有失之‘死’”的缘故。我这样说,不是提倡新闻可以虚假,不要真实,而是指新闻也要  相似文献   

12.
名岂文章著     
草壮 《今传媒》2006,(4):22
不止一个人笑着称我“名记”。每到这时,我总是笑着回应他们:“前面那个字不要加,后面那个字不能省。”这倒不是我故作姿态,因为我从不敢以什么“名记”自居。还听到有人称我“名人”。每到这时,我都感到诚惶诚恐。无名之辈如我者,何敢与这两个字沾边?数遍各门、各类、各地区、  相似文献   

13.
赵贵急急走了进来,禀报:“老爷,我们已将你死的消息传遍了太原城。”张百万一听,大喜,连声叫好:“好!好好好!”管家试探着问道:“老爷,难道你真要装死?”张百万说:“事到如今,我不装死能行吗?那狗官借和尚被杀之机,想吞下我的半个家业!昨个他给我定了5大罪状,想洗清哪一条也得一万两银子!这个狗官,每遇到案件都是故意延缓案情,拖着不办,而是吃了原告吃被告,想点儿生法儿捞银子。不过也好,我今年已六十五岁,人间的事看遍了,阴间的事儿一点儿也不知道。现在那狗官向我狮子大张  相似文献   

14.
张胜友 《出版参考》2005,(1S):20-20
我以为,中国特色的出版业改革就是四个字:“管住”与“搞活”。管住不等于管死,搞活不等于搞乱。但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国家的企业曾陷入“一管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管”的怪圈。文化出版业也徘徊在管住与管死、搞活与搞乱之间。  相似文献   

15.
我的朋友张飚,是国内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有一次,我向他求字,他问我写什么,我说就写“少吃长寿”吧。几天以后,他把字送来了,果然写得好,挥洒自如,苍劲有力,呼之欲出。不过,他好像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他把“寿”写得特别大,“少吃长”3个字写得特别小,像是给我祝寿的条幅。其实我的意思主要是强调“少吃”,“长寿”是“少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下连队采访,熟悉的战友总爱问,怎么见你光登些“豆腐块”,什么时候读读你的“大块头”?对此,我总是报之以笑说,不要小瞧“豆腐块”,文贵在精不在长,写好“豆腐块”也能成“大器。”其实,我也有过不把“豆腐块”放在眼里,只盯着那千字的通讯,结果半年没上一篇稿的经历。随着稿件屡见报端,就觉得写作水平提高了,该写写千字的通讯了,就不把那三五百字的“豆腐块”放在眼里,于是洋洋洒洒千言的通讯、特写不断出手。然而,寄出后却杳无音信,整整半年没上一篇稿。正在我苦闷之际,一位写作经验丰富的老新闻干事看了我的底稿说:“…  相似文献   

17.
《新闻战线》第2期《读者论坛》登有一篇《“杀”出来的思索》,批评去年11月经济日报上一篇来信的题目《为奶奶买上衣苦杀我也》,说“杀”字用错了,应该用“煞”。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杀”和“煞”字通用。现代汉语词典举例说:“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例:气杀、恨杀、笑杀人。因此,经济日报这则题目中的“杀”字没用错。该文作者的立意是好的,强调文章题目不要用错字、错词;  相似文献   

18.
据报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1月26日下午 ,在《大众日报》就省委领导活动的报道问题“约法三章”。吴官正说 :“一是省委领导的讲话 ,从我开始 ,在报道中不要说‘重要讲话’ ,把‘重要’两个字去掉 ,讲话那么多 ,哪有那么多‘重要’啊!二是涉及到我的稿子 ,你们可以删 ,觉得不合适的尽量改 ,不用告诉我 ,发多发少你们定。三是稿件中对领导赞扬的话无论如何不要写 ,什么‘轻车简从’、‘冒着寒风’等都要删去 ,本来就应该这样嘛。我们的报纸一定要体现党的优良作风 ,一定要反映民意。”看了吴官正同志的“约法三章”…  相似文献   

19.
王佩 《档案管理》2005,(6):92-92
我敢打赌,感冒”的“冒”,十个人中,有九个不会写。大多数人会把“冒”字上边的这个偏旁写成“曰”或者“日”,错!你盯住这个字仔细看一分钟,这个偏旁既不是“曰”,也不是“日”,它中间的两横与边框是不相连的。那么,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今天的嘉宾——许慎!很遗憾,许慎今天来不了,他在东汉年间就死了,留下一本《说文解字》。那我们就请出《说文解字》吧。《说文》解释,冒的本意,是蒙着[睛前行“,冒”字脑袋上这玩意,正是盖住[睛的头巾。我自从去年开始学习《说文》,才恍然大悟,以前别人说我是文化人,原来是在…  相似文献   

20.
清代著名诗人、诗论家袁枚说:“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把笔触伸向现场,可使新闻“字立纸上,可使新闻由“死”变“活”。这里面还有一些“小手艺”值得研究。要善于捕捉最能体现新闻主题的细节。人民日报报道湖南省铜官陶工业公司增添陶瓷新品种——石器的新闻,写到这个公司负责人讲石器产品碰撞不易破时,有这样的细节描写:“这位负责人介绍到这里的时候,突然将托在手上的一只精美的石器茶杯往地板上一扔,当啷一声,使记者吃了一惊。拣起来一看,仍然完好无损。”作者只抓了一个往地板上扔茶杯的细节,就最有力地说明了石器产品“碰撞不易破”的事实。当然,新闻中的细节描写并不要求象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