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肠道癌术后化疗T细胞亚群和sIL-2R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化疗前后T细胞亚群和sIL-2R水平及术后腹腔化疗和静脉化疗T细胞亚群和sIL-2R水平有无差异。方法:54例胃肠道癌症患者,分两组27例,一组接受腹腔化疗,另一组接受静脉化疗,检测血清中T细胞亚群和sIL-2R水平。结果:化疗后血清CD3、CD4和sIL-2R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1)。CD3、CD4、CD8在两治疗组之间相似(P>0.01),但sIL-2R水平腹腔化疗低(0.05P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贲门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预防方法。方法:对15例贲门癌术后患者按我国胃癌TNM分期:Ⅱ期5例,Ⅲ期10例,应用腹腔干灌注化疗术(方案FAM)预防复发。结果:随访2a以上,15例病人仅1例局部复发,复发率6.7%。结论:对贲门癌术后患者应用腹腔干动脉灌注化疗可有效预防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3.
我院从1994年开始对大肠癌术后患者进行腹腔温热灌注化疗.本文就1994.3~1999.5月对B、C期大肠癌根治性手术后腹腔化疗的84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并将之与同期术后静脉化疗病例进行比较,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膀胱内化疗灌注的护理。方法:回顾64例膀胱癌术后病人,于术后第2周开始行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和健康指导,讲解膀胱内灌注治疗对于预防肿瘤复发的重要性,然后运用直接经尿管注入或钳夹针头灌注法进行药物灌注。结果:64例患者均完成化疗疗程,其中4例患者出现膀胱刺激征,2例发热、1例尿道狭窄。结论:膀胱内灌注化疗需要护士与患者之间有良好的沟通、科学的灌注方法和熟练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证实自制阴囊托短裤能减少阴囊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中,在我院进行阴囊手术者30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4例,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自制阴囊托短裤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自制阴囊托短裤可降低阴囊手术后并发症,加速术后康复,是一种可靠、简便、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口服米非司酮进行中期妊娠引产,可提高引产的简单性、安全性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方法:选择要求终止中期妊娠的妇女100例,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各50例,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均能一次性成功.但用药组出血量及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少.结论:本文通过使用利凡诺羊膜腔穿刺与口服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数据对比,分析了米非司酮药物作用和特点,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手术适应证、治疗方法和治疗的效果.方法:自2003-02-2008-05月对60例早期乳腺癌病例实行保乳手术,其中Ⅰ期42例,Ⅱ期18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肿瘤局部扩大切除(距肿瘤2cm),冰冻切片证实肿瘤边缘无癌残留,腋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8~60个月,其中56例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1例局部复发,3例发生远处转移.美容效果优良率达93.3%(56/60).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条件下,保乳手术加术后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可提高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且能保持良好的乳房外形和心理心态.  相似文献   

8.
《莆田学院学报》2019,(2):26-28
分析肠内肠外营养对结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结肠癌手术后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给予对照组患者全肠外营养。所有研究对象在手术前1 d、术后第1 d和第7 d对补体C3和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进行测定。术后第7 d患者上述指标的检测,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果表明,在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使用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诊治措施。方法对56例脾切除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血小板升高36例、不明原因持续发热4例、膈下脓肿4例、切口感染4例、胸腔积液2例、胰漏2例、腹腔出血2例、胃穿孔2例。除血小板升高患者术后7~20 d自行恢复正常外,其他患者经采用相应措施后均顺利痊愈。随访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规范手术操作,围手术期严格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和采用相应措施,可有效改善脾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结肠破裂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早期确诊率和治疗疗效。方法:对21例结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均行二期手术治愈。6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4例肠粘连。无造瘘术后肠梗阻、造瘘口狭窄及切口疝等并发症。结论:二期手术适用于严重的休克,全身状态不佳,腹内多脏器损伤和严重的感染。治疗外伤性迟发性结肠破裂重要的是准确判断结肠损伤程度和范围,了解合并损伤的脏器,术中仔细探查,彻底进行肠道和腹腔冲洗,并严格清创和消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有效方法,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对50例输卵管阻塞患者采用宫腔镜下插管通液配伍中药治疗;结果:50例患者100条输卵管中有56条不畅或阻塞.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32条复通成功, 25条阻塞的输卵管经3个疗程治疗后11例有效,50例患者中治疗当年受孕的有7例妊娠,治疗第2年受孕的11例,治疗第3年受孕的5例;结论:宫腔镜直视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与中西药结合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有较为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恶心呕吐是恶性肿瘤化疗后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如频繁呕吐,食欲不振,使患者遭受难忍受的痛苦,致使患者对化疗产生恐惧感,而限制提高化疗药物剂量甚至影响整个治疗计划完成。因此有效控制化疗后引患者的恶心、呕吐,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保证化疗计划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枢丹为一种高效选择性的5-HF_3(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是高效和低毒的新型止吐药。作者于1997.1~1999.1月对80例恶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施微型吸管人工流产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降低并发症的实际效果.方法:早早孕妇女分成2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微型吸管人工流产传统人工流产不同方法终止妊娠观察2组流产过程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腹痛情况、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运用微型吸管进行人工流产明显优于常规人工流产.结论:微型吸管人工流产术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作者随访334例临床ⅠⅡ期乳癌,结果提示:临床ⅠⅡ期乳癌无论采用传统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其5、10年生存率无差别;但单纯改良根治术后5年复发率高于传统根治术;放疗加化疗确能提高手术后(特别是改良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降低5年内复发率;手术后早期放疗和/或化疗不能改善10年生存率,降低10年复发率。因此,作者认为术后无条件行化疗和放疗的乳癌患者,尽可能行传统乳癌根治术。并强调手术后特别是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加化疗的必要性。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应定期化疗,局部复发或有远处转移者应结合手术行再放疗以提高10年生存率,降低10年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脑积水病人多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但术后并发症可能导致手术失败而再行手术,现将我院6例此类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98年5月-2008年5月我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45例,6例病人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手术失败而行二次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男5例,女1例,年龄22~63岁。临床表现为分流术后原有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等再次出现或加重,头颅检查CT提示为脑室系统较术后明显扩大甚至较术前更严重。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发现1例引流管脑室端堵塞,将堵塞物取出冲洗干净后复位;2例腹腔端梗阻,更换腹腔段引流管;3例分流管多处不通,再行分流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颅内感染,术后头痛、头晕、乏力等临床症状改善,头颅CT检查显示脑室系统有不同程度缩小。2讨论脑积水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为主要术式,此术式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分流管不通而致手术失败。临床上所见分流管不通多与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增高、细胞总数增多等导致脑脊液粘稠度增加有关,其它如引流管安放位置不当、引流管自腹腔脱出、引流管老化、变性等因素也可导致手术失败。一般认为脑脊液中蛋白质成份超过5 g/L发生堵管的机会明显增加,常文海[1]以为,引流管梗阻还与引流管在脑室内所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癌肠梗阻急诊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结肠癌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采用结肠癌肠梗阻根治性急诊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结肠癌肠梗阻姑息性急诊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在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后一年两年生存率上都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结肠癌肠梗阻患者进行根治性急诊手术治疗比姑息性急诊手术治疗效果好,且前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手术后生存率较高,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疽的综合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4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道内置入支架,并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结果:43例患者,两次操作全部成功置入支架,术后症状好转,胆红素下降.结论:胆道支架结合动脉栓塞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胆道梗阻,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减少并发症,保持支架长期通畅,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金属内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 ,探讨支架留置的适应症及影响因素。方法 :10例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置放了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 ,全部操作在DSA监视下进行 ,支架置入前后行食道造影对比观察。 6例接受了放疗和化疗 ,10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结果 :支架置放成功率和支架置入后患者吞咽困难缓解率均为 10 0 % ,4例患者 8个月内死亡 ,2例于术后 3~ 6个月内出现吞咽困难症状 ,经食道镜检查 1例为肿瘤生长超过支架所至 ,1例由于支架近端黏膜过度增生所至。余 4例随访 8至 14个月 ,未出现吞咽困难。结论 :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疗效可靠 ,并发症少 ,基本上可以代替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方法,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方法:将手术治疗的16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改良术式组)92例,对照组(传统术式组)73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均明显少(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无1例出现声音嘶哑或低调,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改良术式比较传统术式,具有手术操作简化,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20.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1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或结合局部动脉化疗术,共使用10条外引流管和10枚金属内支架.结果:10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外引流管及支架置入术,均一次置入成功.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术后10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5例黄疸消退,置入内支架术后4周在DSA下行局部灌注化疗术.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结合局部动脉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