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红字》,是一部关于北美殖民时期恋爱悲剧的罗曼史。《红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对人物、情节、语言展开隐喻式的设计想象,呈现出较为浓烈的浪漫主义风格。本文主要探讨《红字》象征手法的运用,《红字》象征手法在人物心理描写、直觉描写、冲突描写中,有着较为细腻与深刻的刻画。  相似文献   

2.
《红字》是美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的问世在美国长篇小说界引起了一阵轰动,为霍桑带来了非常多的荣誉。这部小说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主义色彩,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对每一个人物内心世界的构想,将小说人物的情感、心理变化以及性格等精神层面的元素注入了强烈的主观性,这是这部小说的一个鲜明特点。从这部小说的题目可以看出,小说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通过一个具体的事物或者标志象征着一种耻辱与罪恶,这样的情节设置以及语言文字的描述使这部小说的文学色彩更加浓烈。本文就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对美国长篇小说《红字》展开了一系列的解析。  相似文献   

3.
文学理论界对于探讨文学的意义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而文学争论的本质是对历史中的文学作品进行阐释,使文学作品的意义得到不同的理解。"白兰滞留"和"牧师之死"这两个事件的设置是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由于书中巧妙的写法从而使霍桑的这部小说叙事更加典型,对《红字》作品的理解也更加多样性,这也体现了作者的独特创作性。  相似文献   

4.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时期具有突出成就,在诗歌上取得了辉煌成绩,而同时,小说上的成果也并不逊色。以简·奥斯汀为代表的小说家及作品的出现丰富了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本文即主要以简·奥斯汀的代表作《爱玛》为例,对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小说中女性形象以及叙事方式等方面具有的自然特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湘莲子的童话小说《米粒芭拉》以其充满趣味的故事情节和自由浪漫的幻想笔调展现了一个农民作家的田野"童话梦"。本文从《米粒芭拉》体现的浪漫主义因素入手,以人物形象体现的浪漫主义特征、小说情节设置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浪漫的叙事结构与诗话的叙述语言四个角度对这部作品加以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6.
纳萨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红字》于1850年问世,并引起了很大轰动。霍桑出身于宗教世家,且对清教有着很深的研究。在其代表作《红字》中,从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态度,我们可以看到霍桑彷徨与矛盾的宗教观。他肯定了某些清教信条,但更多地抨击了清教残酷的条例和律令,以及对人性的迫害。  相似文献   

7.
小说《红字》代表了霍桑的最高文学成就,在美国文学领域引起了长达世纪之久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以女性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为出发点,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了小说《红字》,由此批判了二元思维方式、价值等级观念和统治的逻辑,其目的是呼吁人类应建立一个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谈歌这部《大舞台》把刘熙载《艺概·文概》所细分的十八种叙事方法全用上了,甚至连"批注"也被拿过来变成了小说的内在要件.叙事方法综合多变的运用,使《大舞台》获得了时空交错、整散结合的全新结构方式,而体现"谈歌式调侃"的精彩语言就成了小说情节发展的助进器.《大舞台》的叙事方法,适应了"键盘时代"处于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的读者的阅读取向,是小说审美观念变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可以说,《大舞台》是一部"键盘时代"小说创作探索成功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纳撒内尼·霍桑是浪漫主义时期美国最具天赋的小说和短篇故事作家.他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象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作为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深受三种思想的影响清教主义,超验主义和神秘主义.这种矛盾形成了他对社会的怀疑态度,决定了他的写作风格并使他成为象征主义大师.他的主要作品反映了他的思想,体现了他的讽喻的创作手法和强烈的象征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亨利·朗费罗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他的作品曾在美国甚至全世界广泛流传,备受赞赏。但到二十世纪之后他却诗名骤降。本文试图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朗费罗的《乡村铁匠》,着重探讨《乡村铁匠》的叙事聚焦及叙事视角,以及朗费罗在诗中运用的独特的叙事技巧在诗歌的叙事及抒情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通过对监狱与狱门外的那丛野玫瑰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和女主人公Hester及其女儿Pearl的形象塑造两方面,探讨了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的反清教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12.
《戴维·斯旺》是美国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一部短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霍桑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创作技巧相结合,使现实与梦幻相互交融,情节的跌宕起伏与主题的不切实际赋予了这部小说浓厚的罗曼司特征。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福克纳被认为是美国现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无论是他的长篇巨著还是短篇小说,都受到国内众多读者和评论家们的关注.从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一支给埃米丽的玫瑰》和《沃许》入手,希望能围绕小说中展现的社会冲突、宗教文化以及叙事情节等方面,对其小说罪与罚的情节做出解读.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小说视角新颖、创意独特。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这部小说的语言、人物和叙事模式,以此来探索塞林格的创作动机和美学思想在小说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并对比了霍桑的《红字》以及斯蒂芬·金的文章,试图找到通俗与经典小说之间的界限,并从实用主义美学的角度剖析金的小说流行的原因,以及美国通俗小说不受各大文学奖项青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明清长篇家族小说及其叙事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样态模塑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叙事视角。中国社会以家族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社会结构,是中国文学特别是明清家庭家族类小说戏曲创作形成的历史基础。宋元时期的家庭戏对明代家族小说具有很大影响。明代家族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被笼统称为"世情小说"的《金瓶梅》,以西门一家而及天下,以家庭交际圈来展现社会人生,呈现出家庭—社会半网络式叙事模式。《红楼梦》比《金瓶梅》有所发展,成为家族—社会立体网络式叙事模式的典范之作。《林兰香》、《醒世姻缘传》、《歧路灯》亦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以家族兴衰或衰兴反映社会人生。明清家族小说不是特意寻找一种网状结构来超越线性结构,而是这种叙事结构与中国社会结构、人们的交际方式相一致,与小说内容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血色子午线》和边境三部曲是科马克·麦卡锡创作的西部小说,奠定了他的当代美国西部文学大师地位。在麦卡锡的西部小说中,他无时无刻不营造和建构起一座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美国西部空间。本文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归纳麦卡锡笔下的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研究小说中的空间是如何安排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  相似文献   

18.
森鸥外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不可不提的重量级人物,与夏目漱石齐名的他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864-1868年,森鸥外曾留德四年,学成归国后不久,相继写就了"留德三部曲"——《舞姬》、《泡沫记》和《信使》。以该"三部曲"为研究对象,从叙事美学的角度对三部作品进行文本细读,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欧外早期作品及日本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9.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福克纳的第一部成熟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对叙事手法的大胆创新,使他成为“二十世纪的小说家中,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的实验家”。多视角、时序倒错以及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的使用充分显示了他在语言操作,技巧运用和谋篇布局等方面非凡独特的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通过四个方面对《达芬奇密码》非线性叙述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解构主义"与线性叙事模式的紧密结合。非线性叙述结构的交叉与重叠。非线性叙事结构与小说主题表达之间的关系。《达芬奇密码》非线性叙事结构对英美文学创作的影响。来发掘蕴含在小说叙事结构上的特色以及对中国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