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于"字句中的"于"一般被看作被动句的标志.本文从"于"的介词系统的角度揭示介词"于"的功能不在于表示被动,"于"字句仍属于意念被动句.  相似文献   

2.
"做""作"两个字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探讨"做"作"两个常用字的关系,希望通过对历史文献、方言中的表现、现代汉语使用等方面的考察,勾画出这两个字的大致分别.从历史上看,"做"作"两个字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其中,"作"早出,"做"是"作"的分别字;从方言上看,这两个字在大多数方言中的语音表现不同,"做"一般读zuo,"作"一般读zuo.从现代汉语的使用方面看,两个字表现为不同的语体色彩,"做"为口语,"作"有书面语色彩.  相似文献   

3.
“被”字含蒙受义,表示一种遭受现象,这种语义上的独特之处,使汉语“被”字句在被动意义之外,多了一层不幸、不如意不愉快或者有所损害等语义色彩。本文拟就《骆驼祥子》被字句的补语和否定形式的句法结构特点的数量统计和分析,探究现代汉语“被”字的这一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4.
方言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借用方法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依据方言与共同语之间存在的共同因素及对应关系,探讨方言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借用方法和意义,分析如何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言为桥梁高效率地进行普通话学习。  相似文献   

5.
把词缀附加在词根上构成新词是现代汉语共同语和方言共有的一种构词方式。泸州方言名词的后缀(suffix)十分丰富,《泸州市志》在第六章方言第二节词法"方言名词后缀"部分记述了部分泸州方言名词后缀。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在形式和意义两方面与普通话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泸州方言名词后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语言交际中存在这样一种把字句:“把”字介引的对象是施事;定指的是主语而非宾语;大都叙述已然的不如意的现象;更强调处置的结果。这些特点是一般把字句所不具备的,所以把字句的定义应更准确、更科学一些。  相似文献   

7.
都昌方言中最具特色的被动标记是"驮"。"驮"字表被动,主要分布于赣方言区,以及周边受影响的江淮官话区,在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中少见。通过语料库收集语料,对历史上各时期"驮"字语义进行分析,发现"驮"字在历史发展历程中由本义"背负"发展为遭受义"挨、受",又从遭受义语法化为被动义,成为一个被动标记。  相似文献   

8.
"比"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典型句式之一,许多语言学家从其结构、意义、价值和发展等各个方面对它作了深入的研究,综合这些研究的成果,可以得出"比"字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正不断加大,综合性程度正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9.
"子"尾是汉语方言广泛存在的构形手段之一,它往往显示出方言语法的特色.研究"子"尾可以揭示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法差异.在描述、分析、归纳天水方言"子"尾在方言点的语音形式和实际读音,以及"子"尾的构形功能和语法作用,并比较了天水话和普通话"子"尾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试论“把”字句的限制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是一种在结构和表义上很有特点的句型。在其限制条件上,不是所有的“把”字介引对象都有“定指”的特点,定指与非定指是语义学上“预设”的不同表现。“把”字句中的否定副词和助动词常常出现于“把”字前,但也可以置于“把”字后,句中的多层状语在排列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上古汉语词头"有"可出现在名词性、形容词性、动词性三种词素之前,这些词素前的"有"具有同一性,从中抽象概括出其语法作用,这种"有"应是汉语历史中较早一个表示"存在"意义的语法标记.这个标记的历时形成是表示拥有、存在两种基本实义的动词"有"语法化及"有+S"这种句法结构词法化的结果.上古汉语"有-S"这种表示存在意义的语法形态具有跨语言的比较价值,而存在标记"有"发展到现代某些汉语方言中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汉语母语使用者和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在使用频率和语用条件两方面,对"被"字句的选择有所不同:留学生使用"被"字句的频率远低于母语者,使用的语用环境也有所差别.留学生"被"字产出句的错误类型以使用错误为主,主要由语用错误造成的当用不用和不当用而用也占相当比例.留学生在高级阶段使用被字句的难点主要是对语用条件的不熟悉,从学习"...  相似文献   

13.
张洁的长篇小说《无字》,从心灵史的角度反思了中国近百年来被动现代化处境里人们的命运,透视了处在这一情境中的真实人生和人性。以此为立足点,从四个层面透析了"无字"抒写的意义所在:一是直抵灵魂的人性拷问;二是女性爱情神话的建构和颠覆;三是以世俗解构革命的神圣;四是意义缺失之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墨子》一书中“以”字出现了1708次,而以字结构有860次,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以字句群.通过穷尽性地考察,本文总结出了以字结构的语法语义特点,以求能明了《墨子》语法一隅.  相似文献   

15.
在古文献中,"天田"一词歧义有三,作为边塞侦迹设施的"塞天田"为其一;近世随着西北地区大批汉简的出土,为我们揭开"塞天田"的神密面纱,提供了较丰富的新资料;汉"塞天田"与汉长城相伴,既有其源流,又有其形制与效用;汉代边塞对它非常重视,并形成了一套系统严密的管理体制,成为汉代边塞防御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祥云方言有较为规整的完成体标记词"劳"、"劳来"、"着"。每一个标记词都有其固定的用法和搭配,"劳"是将来完成时的标记词,"劳来"是过去完成时的标记词,"着"的情况相对复杂,一般用于表被动的现在完成时或将来完成时中。  相似文献   

17.
“把”字句的英汉互译余炳毛张玉如“把”是汉语中的一个特殊介词,其主要作用是要突出、强调它所引出的词语。“把”字句就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这个特殊介词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英语中没有与“把”相当的词,而且也没有与之对应的句型。在语言实际运...  相似文献   

18.
中原雅音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中原雅音产生的背景及其被读书音系借用的历史过程;对元明四部自称中原雅音的韵书进行了辨析,显示出它们在声、韵、调三方面的主要区别;又用10个方言点的材料补充说明了元明时期中原雅音或代表共同语口语音系,或代表共同语读书音系。  相似文献   

19.
“得”字的本义是“获得、得到”。它在先秦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主要有:1.作为词。它的意义有得到、获得。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带宾语,词性为及物动词;当它表“能够、可以”义时,词性为助动词,属于一种半实半虚的词,在句中充当状语。2.作为语素,它表“能、能够”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还表“适合、适应”义。这些功能和用法都是从“得到、获得”义引申而来。3.它还可与“微、无”组成凝固结构;还通“贪”,通“德”。  相似文献   

20.
方言词语是充实共同语语汇的重要来源,也是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对象.小说写作运用方言词语应斟酌必要性,讲求准确性,遵守规范性,考虑可读性,注意协调性.铁凝小说<笨花>频频运用方言词语,较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对刻画人物、描写环境、营造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也有一些用例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