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钟嵘《诗品》是现存我国最早一部诗论专著,清人章学诚将其与刘勰《文心雕龙》相提并论。结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相关史籍,对钟嵘作《诗品》之年代、《诗品》之本名及其品第违失等方面稍作考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情兼雅怨"是钟嵘《诗品》中评价曹植诗歌的重要特征,也是他品评其它诗人的一个重要标准,"雅"与"怨"两个美学概念是《诗品》中的诗学理论的两极,本文试从这两方面作切入点,从《诗品》对具体作家与诗歌作品的评述中分析概括钟嵘"情兼雅怨"中"雅"与"怨"的内涵、内容、形式和艺术效果等各方面的理论体系,来探索《诗品》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钟嵘《诗品》将陶潜列入中品,且以为其诗源出于应璩,这一断语至宋以后颇受人诟病指责。实际上,钟嵘此说之所以会导致宋以后普遍的批评,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应璩诗颇多亡佚,后人不得窥其全貌;二是陶潜诗由晦而显,至宋而极,后人遂以为应璩不足以笼罩陶潜耳。  相似文献   

4.
以现代的学术视野提出钟嵘的“自然英旨“说以论述诗歌自然之美;提出钟嵘的“怨悱“说以论述诗歌的审悲快感;重新提出钟嵘的“滋味“说以讨论诗歌的情感抒发.对于钟嵘的“品第“方法进行评论并指出其传统的局限.  相似文献   

5.
《二十四诗品》是对二十四种诗歌风格的归纳,也是对二十四种美的形态的分析,本文以道家美学为背景对其进行了审美学上的分析。审美本体上,显现“道”是《诗品》美学的追求;审美方式上,它采用“立象尽美”的体悟感性方式;审美人格上,它通过去蔽求真,诗意地栖居,以理节情,铸就审美的人。  相似文献   

6.
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首·其六》以潘安仁《闲居赋》文行相违之事例,指出诗人之高情不容伪饰,裁示诗品与人品失真之流弊,牵涉到:一、心画心声失真之偏向。二、《闲居赋》的评价。三、潘岳“拜路尘”的品格考察。指陈出诗品与人品的交合分歧问题,以真淳为诗学之大根大本,示人鉴别真伪之要紧关扳。元遗山以潘岳诗文示例,惟其诗文中存在之品格问题尚无具论。  相似文献   

7.
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中国诗学》,引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著作体例的划分,将以钟嵘《诗品》、释皎然《诗式》、欧阳修《六一诗话》为代表的诗歌理论著作分为“诗评”、“诗格”、“诗话”三类不同的诗论体裁,不具备体裁学意义。从体裁学意义来看,包括“品、式、格、话”等各种具有断想式的论诗方式和记录式、随想式的结构组织的论诗体裁都是各种类型的中国古代诗话。  相似文献   

8.
谢灵运的《拟邺中》以建安时代邺下诗人为模拟对象,成功地模拟了曹丕记忆中“欢愉之极”的生活。但是,在拟诗中的诸子放弃了各自的理想,安于享乐生活,且忽略了曹氏父子与邺下文士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这并不完全符合史实。邺下之游是存在于曹丕脑海中的完美记忆,而谢灵运却将它扩大为一个时代一个精英群体的集体性完美记忆。  相似文献   

9.
赵岐《孟子章句》与朱熹的《孟子集注》是《孟子》两种代表性注本 ,其中的句读多所一致 ,但仍存一些分歧 ,兹例举如下。《孟子·公孙丑下》第 7章 ,赵岐《孟子章句》句读为 :“孟子自齐葬于鲁 ,反于齐 ,止于嬴。充虞请曰 :‘前日不知虞之不肖 ,使虞敦匠 ,事严 ,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 ,木若以美然。’”朱熹《孟子集注》句读与之不同 ,其为 :“孟子自齐葬于鲁 ,反于齐 ,止于嬴。充虞请曰 :‘前日不知虞之不肖 ,使虞敦匠事。严 ,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 ,木若以美然。’”赵岐、朱熹句读上之差异 ,从各自的注文可清晰看出。赵岐注文曰 :“孟…  相似文献   

10.
江淹诗论说     
江淹的诗歌有的意象奇崛峭拔,有的具有悲壮凄凉之气,有的基调沉郁而朴茂道劲。其仿拟之作,大多达到貌合神似的地步。他的《清思诗五首》表现出超尘脱谷的境界,显得空灵飘逸。《悼室人十首》抒写诗人难以抑制的悲痛和伤感,情感哀婉缠绵。在永明诗风盛行的南朝,江淹的诗歌可谓独树一帜,钟嵘《诗品》评价为“诗体总杂,善于模拟”,刘熙载《艺概》论云:“有凄凉日暮不可如何之意”,在诗美和诗境上别具有特色。但模拟毕竟非作家自身本色。江淹在诗思上不可避免地受到羁制,欠缺深刻的笔力。  相似文献   

11.
对孔子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之“思无邪”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对此,我们认为:1.“思无邪”之“思”为实词,义为“虑深通敏”;“邪”本义是“饱足”、“满足”;2.孔子的“《诗》三百……”之语,不是对《诗》思想内容的总结,而是对《诗》所起到的社会效果及功用的概括,其语义为:《诗》所起到的社会效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它使人们从中得到的联想、启示和教育是深远广大,无边无际的。朱熹《论语章句集注》:“‘思无邪’者,《鲁颂·駉》篇辞。”因此,要弄清孔子的“《诗》三百……”之语义、内涵,必须追根溯源,从《駉》考察起。《駉》全诗4章,每章8句。我们认为:诗中的8个“思”字皆为实词,用的是其本义。由《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段注》、《说文通训定声》等可知;“思”本为实词,是睿(或容)的通假字,源于睿之“深通”义而为“虑深通敏”义;与“邪”相对的“无疆”、“无期”、“无斁”皆为“没有止境”、“没有终止”、“没有尽期”之义虼宋颐侨衔靶啊痹诖耸杏ξ扳拧?的假借字,表“饱足”、“满足”义,和“疆”、“期”、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六经”之一,熊十力对《诗经》进行新的诠释,走的是一条“经学泛哲学化”的理路,把“四科”之中的“义理之科”作为“六经”之宗,没有“义理之科”的贞定,“经济之科”“考据之科”“文学之科”乃茫荡无根据。他明确指出《诗经》一定有《诗传》,并强调“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诗传》的总纲领。同时认为,《诗经》里面的诗歌,大多出自“农家”学派之手。《诗经》中有大量表现“怨”的诗,当作孟子的论断“《诗》亡然后《春秋》作”的原因。熊十力对《诗经》中《二南》诗高度重视,之所以读《关雎》得出“思无邪”的评价,缘见得人生本来清净、真实,不须作更多的猜想。同时他指出了中国宗教之所以不兴的原因,即“即事多所欣”。在日常生活里,自有一种欣悦、和适、勤勉、温柔、敦厚、庄敬、日强等等的意趣,用不着起什么恐怖,也不须幻想什么天国,并要求我们通过解读《二南》,识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大步走上人生的坦途,向前努力,而不至于面墙了,表达了熊十力对人生理想的美好追求。  相似文献   

13.
盛唐是我国占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王维、孟浩然即为当时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交谊笃厚,情趣相投,均为儒、释、道三教合一论者。在艺术渊源,皆“追逼陶谢”,融陶渊明田园山水诗的浑成和谢灵运山水诗的精工于一炉;在艺术风格上,皆自然冲和,清新淡雅,兼诗情画意之美,擅写意传神之妙;在体裁上,皆为五言名家;故文学史上每以“王孟”并称。纪昀在《瀛奎律髓刊误》中去:“王、孟诗大段相近,而体格又自微别。”其相近处,前人论述颇丰,其微别处,至今少有言  相似文献   

14.
原本《玉篇》部分抄本残卷中的书证、例证之于传世文献典籍的整理、校读具有重要价值。根据原本《玉篇》残卷所引《尔雅》这条书证材料,并以《名义》《玉篇》《切韵》《广韵》等传世字书、韵书为佐证,结合汉字俗写变异规律,考证出传世本《尔雅》“静也”条之“谥”即“”字之误。同时,在考辨传世本《尔雅》“静也”条之“谥”这一讹文的过程中,利用原本《玉篇》残卷引用《尔雅》的书证材料,校补了传世本《尔雅》的两处脱文。此种研究路径也可进一步佐证版本校勘在文献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犤本刊讯犦最近,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教授雷耀发的新著———《红楼梦》百慕大,该书借助易学、玄学、佛学、精神分析学、美学等学科条分缕析探寻《红楼梦》迷一般的“本旨”,揭示《红楼梦》超时空的艺术造谐。在这本18万字的“红学”论著中,以反“红学”传统的面目出现,向传统的论断开展挑战,从“勾魂摄魄话红楼”、“故弄玄虚的开局设计”、“性文学之美与丑”、“现实主义是与非等章节中看到作者纵横捭阖的论述,不少观点既新颖又精辟,是“红学”研究中不同观点的一本新书。雷耀发教授新著“《红楼梦》百慕大”…  相似文献   

16.
把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重视“味”的特点,运用到诗歌的欣赏中来,形成中国古代独特的以“味外之旨”论诗的鉴赏理论。司空图的“韵味说”,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欣赏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7.
曹丕和钟嵘均注重对作家创作风格的品评,但是二人采取的态度不同。曹丕认为作者在风格上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其原因是他们的才性不同所致,因此反对区分其高下;而钟嵘不仅谈作家的风格,还着重按照品第划分了作者的层次,对他们进行了优劣高下分析和批判。笔者本着追踪溯源、知人论世的精神.尝试从二人各自不同身世身份的视角,分析二人对作家创作风格采取不同态度的缘由,以期对深入把握《典论.论文》和《诗品》主旨做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旧唐书·顺宗纪》勘误三则《旧唐书》卷14《顺宗纪》在干支和记事上有多处差错,但标点本都未在校勘记中指明,列举如下。一、贞元二卜一年二月“辛卯,以吏部郎中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按:“辛卯”为“辛亥”之误。《新唐书》卷7《顺宗纪》:贞元...  相似文献   

19.
钟嵘《诗品》以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来称赏《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价值,充分肯定了《古诗十九首》在中国抒情诗歌中的崇高地位.情感真挚、婉曲深幽、语短情长是《古诗十九首》显著的美感特征.作为五言诗的典范,在《古诗十九首》中,情与景的融合可以说达到了妙合无垠的境界.善于写哀感,擅长抒忧伤之情是《古诗十九首》不同于其他抒情诗歌的地方;抒情隽永,意味深长是《古诗十九首》高超的审美意蕴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余嘉锡《宋江三十六人考实》中的《梁山图》对今天开拓梁山的旅游景点,开发“水浒”之旅的潜力,具有参考价值;而《考实》中“浪子燕青”一则,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一丈青”三字,是指他遍体雕青,有一身美观的花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