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信息》2014,(3):10-10
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了飞蝗的全基因组序图谱.并揭示了它为什么偏爱吃粮食、能长途迁飞、喜好群聚而行等奥秘。相关论文1月1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相似文献   

2.
1月22日21时整,由中国、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协作组”在深圳、伦敦和华盛顿同时宣布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这一计划将测定选自全世界各地的至少1000个人类个体的全基因组DNA序列,绘制迄今为止最详尽的、最有医学应用价值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多态性图谱。  相似文献   

3.
高产优质牧草品种是保证我国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我国牧草育种起步晚,工作进程十分缓慢,严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牧草品种。由于牧草一般具有自交不亲和、异花授粉、多倍体遗传、近交退化等特性,很难解析其重要农艺性状,导致牧草育种技术还停留在杂交选育为主的"2.0时代"。分子设计育种是加快牧草新品种选育的好手段,但目前尚缺乏适用于牧草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为抢占牧草分子育种先机,中国科学院布局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创建生态草牧业科技体系",以攻克"牧草复杂基因组功能解析"这一"卡脖子"技术,发展基于分子设计理念的牧草育种新技术,实现从传统育种到定向分子育种的跨越,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6):768-769
<正>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于军研究组与其合作者完成了鲤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这也是国际上首个完成全面解析的异源四倍体硬骨鱼类基因组图谱。该研究团队完成了雌核发育鲤鱼的基因组深度测序、精细图谱绘制和基因组注释。在遗传图谱信息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组组装结果,将鲤鱼基因组定位到染色体上,得到了较完整的鲤鱼精细图谱。其基因组由16.9亿碱基组成,含有52610个功  相似文献   

5.
<正>我研究人员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小麦A基因组的供体——乌拉尔图小麦和小麦D基因组供体种——粗山羊草基因组草图的绘制,结束了小麦没有全基因组序列的历史,标志着我国小麦基因组研究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这是中国农业大学承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参与的"十二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课题"小麦A、D基因组深度测序和抗病功能基因组"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人》2008,(3):51-51
美国《科学》杂志日前公布了该刊评选出的2007年十大科学进展。这些进展是:一、“人类基因组差异”研究取得进展。它研究的是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元——单核苷酸之间的碱基差别,即所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今年,有十多个研究项目采用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单核苷酸多态性,这种分析方法通过比较病人和健康者的DNA,来确定哪些微小差异会带来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骆驼长期生活在干旱、寒冷的荒漠地区,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具有许多其它动物所不具备的生理特性。比如极强的耐饥渴能力、对植被具有超强的适应力以及特殊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I0005-I0006
近日,中山大学联手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开展的“石斑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宣布完成,这是我国完成的第三个鱼类基因组测序项目和全基因组序列图谱,也是世界上首个鲈形目(鱼旨)科石斑鱼类基因组序列图谱。  相似文献   

9.
鱼类遗传育种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鱼类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基础解析及其遗传改良技术的创建驱动了我国水产种业的蓬勃发展。在分析我国鱼类遗传育种的起源、发展和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在"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的支持下,以银鲫、草鱼和黄河鲤等为研究对象开展的全基因组解析,性别控制、抗病、耐低氧、饲料高效利用等分子模块解析,以及高产抗病异育银鲫新品种培育的研究进展,由此探讨了在集约化和生态化养殖趋势下未来鱼类遗传育种和水产种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王怡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I0006-I0007
<正>[导读]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对一只雄性川金丝猴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结合功能实验和宏基因组分析,揭示了灵长类植食性适应的分子机制,并阐明了金丝猴属的起源和演化历史。科技日报讯(记者王怡)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对一只雄性川金丝猴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结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3):351-352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所中科院干细胞重点实验室孔祥银研究组与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突破传统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单位点分析的局限,建立了基于不同遗传位点相互作用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和程序,并利用公共GWAS数据,  相似文献   

12.
基础科学不仅对了解人类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和进化提供了最快最深刻的途径,而且有助于确定该计划的战略重点。作者所在实验室进行的有关脊椎动物基因组的研究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7):11-I0005
我国科学家在人类个体基因组研究领域又取得一项重要成果。今天,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主导完成的“基于全基因组组装数据检测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SVS)”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自然·生物技术》上在线发表。  相似文献   

14.
《大众科技》2011,(5):2-3
西安交通大学和华大基因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朱鹃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这是世界上完成的第四个鸟类基因组测序项目和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对于挽救保护朱鹃和注释生命现象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人》2011,(23):11-11
DNA恢复技术和序列分析技术的进步已将古代物种的基因分析范围拓展至全基因组水平,并且该技术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快速成为一种标准方法。该技术发展对于流行病研究具有重大促进意义.因为该技术为古代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古代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有助于解释在消失和再次传染过程中致病菌的进化和适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大众科技》2009,(8):6-6
近期,我国科学家宣布“兰花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两岸科学家将联手对被喻为“植物界大熊猫”的兰科植物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同时对10种最具代表性的兰科植物进行基因表达的转录组测序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8):I0001-I0002
<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8日对外发布,由该院孙效文研究员领衔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完成了鲤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并揭示其独特的全基因组复制事件,这是国际上首个完成全面解析的异源四倍体硬骨鱼类基因组图谱。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遗传》(Nature Genetics)杂志。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5):547-548
昆明动物所张亚平研究组与施鹏研究员合作,提出了与能量供应相关的线粒体基因在不同飞行能力的鸟类中受到了不同的选择压力的科学假说。张亚平院士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沈永义和孙艳波通过对76个鸟类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和分析,证实了飞翔退化组的鸟类线粒体基因所受到的选择压力显著地小于飞翔组。飞翔能力退化的鸟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3):272-273
我国首个杀蚊微生物基因组——球形芽孢杆菌C3—41菌株全基因组的测序工作日前由武汉病毒所的科研人员完成。相关成果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细菌学》和《应用微生物学》杂志上。球形芽孢杆菌是专一感染各类蚊幼虫的天然病原菌,C3—41菌株是武汉病毒所筛选出来的优良杀蚊细菌,由其开发的我国首个注册微生物杀蚊剂已连续应用了20年,  相似文献   

20.
由我国科学家领衔的白菜、甘蓝和油菜全基因组测序项目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项目组日前获得了白菜全基因组的精细图,甘蓝和油菜全基因组的框架图。白菜、甘蓝和油菜全基因组测序项目于2008年9月启动,吸引了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大学等多所国内研究机构以及韩、英、加、澳、美等国的相关研究机构科研人员参与,其中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油料作物研究所为项目主持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