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何渊 《小学生》2012,(10):94-94
<正>小学生从一二年级开始的说话、识字、组词、造句等练习中已渗透作文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从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连句成段,由段构篇,由易到难地作文。学生到了五年级,按说是写了近三年的作文了,应基本能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字数在400字以上的作文来。可我教这个班作文时却发现,学生作文存在一个通病:没有内容可写,即使写出来的作文也是非常空洞的,内容不具体。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布置作文,学生们苦  相似文献   

2.
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在作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第一要培养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指导学生随时记写;第二要进行专项片断练习,化整为零;第三要学习例文中写具体的方法,进行必要的模仿练习和有目的有重点的训练;第四指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一、让学生认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二、让学生明确修改的要求。具体的要求是:作文所选的材料是否都与中心有关;是否按一定的顺序写;是否把重点内容写具体了;用词选句是否准确;是否表达出真情实感等等。三、让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1总体上着...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感到作文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是苦差使,因此缺乏习作的兴趣。在“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为什么仍旧不能自由地抒写生活,为什么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呢?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影响学生习作快乐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1)忽视习作兴趣的激发,学生不想写;(2)缺习作方法的指导,学生不会写;(3)脱离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不愿写。  相似文献   

5.
作文训练要指导学生写具体银川市教科所王凤英写作文"要有具体的内容",这是大纲对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纵观小学生的作文,大都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呢?一、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写什么是内容的问题,怎么写是技法的问题。内容主要靠读书、生活积累;技法则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长期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无论是教师作文前的指导,还是作文后的点拨,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意义不大。学生在看了教师的评语、点拨后,还是做不到“形象生动,有文采”,更谈不上“立意高远,有深度”。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副对联:苦做,苦等,苦愁,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干肠.横批是:写不出来.从这幅对联我们就可以想像到作文对学生有多难,也就怪不得长期以来,学生作文假、大、空现象严重,情不真,意不切了.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笔者认为要写出这样的文章重在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即想写、会写、有内容可写,让学生真正做到"我笔写我心,我笔抒我情".  相似文献   

8.
杨德芳 《小学生》2010,(4):9-10
小学生很早就开始接触作文了,小学生从一二年级开始说话、识字、组词、造句等,这在平时的练习中已经渗透了作文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从三年级开始连句成段,由段构篇,由易到难地写作文。学生到了五年级,按理说应基本能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字数在400字以上的作文来。可我教作文时却发现,学生作文存在一个通病:没有内容可写,即使写出来的作文也是非常空洞的,内容不具体,爱无病呻吟。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布置作文,学生们苦思冥想、绞尽脑汁才凑上二三百字,更有学生从作文选中抄袭一段甚至一篇。  相似文献   

9.
仔细观察说写结合具体描述──第五册“基础训练4”作文指导设计江苏陆培增,陆汉卿[解题分析]这次作文训练,是要求学生抓住特点,观察一处景物,写一段话。作文的主体内容是写景。具体要求是:1.训练学生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景物的能力。2.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一处...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作文训练中,两条最基本的训练要求是“要有具体的内容”、“要注意前后连贯”。前者指作文要有物,后者指作文要有序。“要有具体的内容”,是作前指导中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大部份学生练习写作最困难的是不知怎样把内容写具体。因此,作前指导怎样启发学生把内容写具体,便成了教师的主要研究课题。学生作文的内容广泛,一件事、一个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通过从六要素入手,引导学生明确写具体的要领;抓异同点辨析,训练学生写具体的本领;抓想象力发展,让学生插上写具体的翅膀;抓观察力训练,提升学生写具体的能力等四个方面引导学生从读知写,从读学写,从读练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作文内容更加具体生动。  相似文献   

12.
小学作文教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学得苦、教学效果低”的弊端。原因之一是1986年起实施的大纲作文要求偏高。86年的大纲要求“会写简短的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具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语句通顺”。93年秋开始在全国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九义大纲)中作文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  相似文献   

13.
陈优飞 《小学生》2012,(8):74-74
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要突破两道关口:一是材料关;二是表达关。前者是写什么,是内容,起决定作用的;后者是怎么写,是形式,顺应写什么而来的。“作文教学要从内容人手”,可是有许多教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怎么写上,而对写什么却注意不够,然而写什么恰恰是学生首先遇到的难关。时下,经常能看见学生一提到作文就耷拉着头,脸拉得长长的,长时间不知道下笔。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咬笔头是司空见惯的事。  相似文献   

14.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文存在心理障碍。有的一听到作文心里就发慌,甚至厌倦:有的冥思苦想,有无心下笔之感;也有的急于求成,草草了事。最后文章虽写成,但多半是奉命为之,为了应付交差,编写、硬写的不乏其人。凡此种种都说明学生是把作文作为一种苦事。学生形成这些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不是不会写,而是觉得没什么可写。因此,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怎样为学生创设一个激发写作灵感的平台,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就成值得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作文“内容要具体”,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之一。在作文教学中,作文内容具体不具体是作文写得成功的主要标尺,可是目前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是通病。可见作文内容写不具体是他们写作道路上的一道“拦路虎”,教师常在这样的作文批语后写上这样一句话:“写得不具体。”其实学生看到这样心里也很着急,不知道怎样写具体。作为教师要理解他们的心情,要想方设法闯过这一关。  相似文献   

16.
话题作文强调人人有话说的特点,符合不给学生设置作文障碍的要求,有利于张扬个性,有利于创新,有利于智力发展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话题并非命题,学生可以不拘泥于传统的作文套路,而选择最能展现自己作文特点和风格融的形式及内容。怎样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一、审题要准确对话题作文而言,审题耍准。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找准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然后思考写作的角度。其次要抓住材料中的语言提示,得到写作信息,找到可供选择的写作方向,从而正确快速地构思。如话题作文“收藏”,明确提示文章可以“大到文物古籍、古玩字画,小到一张卡片、一张书签、一张相片”。有的信息则隐含在提示语中,如提示语是“观赏优美的景色,是感受生活;聆听悦耳的音乐,是感受生活;拥有纯洁的友谊,是感受生活;享受浓浓的亲情,是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苦乐,是感受生活。”这段话暗示了写作的内容,可以写对景物、音乐、亲情、友情的感受,也可以写自己奋斗中的苦与乐。最后要特别注:苗舌题里的限制语和中心词,往往会对作文的内容、中心、立意、文体等有所限制。如话题“心灵的选择”,应该写内心的思想斗争,才能突出“心灵”这个重心,如果简单地写“选择”,那就离题了,因此审题要准。  相似文献   

17.
当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作文内容不真实,经不住读者的推敲;生活在北方的学生写家乡的景色却写出了南方的景色;作文里面出现的某个人物,并不是如学生所说的身边的人物,而是作文选里某篇文章中的人物;让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写家乡的人或事却写出了城市的人或事;文章的某一段与前后段有明显的断痕,一眼就能看出哪是学生自己写的,那是学生抄的。凡此种种都说明一个问题,目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较普遍的造假现象。那么如何减少学生作文的造假,使小学生作文求真务实呢 ?下面就此谈点见解。   一、让学生了解自…  相似文献   

18.
增强作文教学的激励机制──中学作文教学浅探广西大学附中卢逸清对写作文,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尚处于应付的状态。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变“苦”写为“乐”写呢?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必须增强作文教学的激励机制。据说,美国著名...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作文“怕写”“假写”的根源不完全在于学生词汇贫乏,而主要在于缺少素材“无米可炊”。改变目前学生作文状况的办法是:多说,学生从感兴趣的话题说起,规定内容每天一说;多读,从文学宝库中去汲取营养;多写,确定话题让学生去写,说与写结合;多评,师生共同评价作文,交流写作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一直困扰师生的难题。为了写好作文,老师和学生都上下求索,备尝艰辛。即使学生绞尽脑汁写出了作文,老师的批语也是"内容不具体,言之无物"。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脑海中缺乏可供写作的素材,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苦要得到解决,就必须培养学生勤于积累写作素材并乐于表达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