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Na2O2与NaHCO3固体共热题具有涉及的反应多、产物复杂等特点,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本文就其典型例题介绍解题方法,以期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提高化学计算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针对"CaCl2溶液能否与NaHCO3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以及"CaCl2溶液能否用于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这两个问题展开探究。实验发现:CaCl2溶液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由此推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2NaHCO3=CaCO3↓+H2O+CO2↑+2NaCl。由于不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分别与Ca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存在差别,因此可利用CaCl2溶液来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相似文献   

3.
一、矛盾的次要方面和主要方面发生转化 NaHCO3溶于水后,HCO3^-既可以水解,又可以电离,且以水解为主、电离为次.因而NaHCO3溶液呈碱性:HCO3^-+H2O=H2CO3+OH^-,HCO3^-=CO3^2-+H^-.NaAlO2溶于水后。AlO2^-只能水解,NaAlO2溶液呈碱性:AlO2^-+2H2O=Al(OH)3+OH.  相似文献   

4.
该类题型涉及到以下反应:2NaOH CO2=Na2CO3 H2O当CO2过量时又发生Na2CO3 CO2 H2O=2NaHCO3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对Na2O2与CO2反应、Na2O2与H2O的反应过程进行了探讨,得出Na2O2与H2O的反应实质是Na2O2先水解生成H2O2,H2O2再分解放出O2,并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6.
杨善清 《中学理科》2004,(12):43-44
有关NaOH、Na2 CO3 、NaHCO3 互变型计算题是近年高考试卷中的热点 .这类计算题涉及多个反应 ,关系复杂 ,是考查能力的好题 .现将此种题的四类常见题型及解答规律作分析 ,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题型一 :CO2 与NaOH反应【反应规律】( 1 )涉及有关反应 :CO2 2NaOH =Na2 CO3 H2 O(CO2 不足 )CO2 Na2 CO3 H2 O =2NaHCO3即 :CO2 NaOH =NaHCO3 (CO2 足量 )( 2 )产物分析 :当n(CO2 )∶n(NaOH) =1∶2时 ,产物只有一种 ,为Na2 CO3 ;当n(CO2 )∶n(NaOH) =1∶1时 ,产物只有一种 ,为NaHCO3 ;当 1 / 2 相似文献   

7.
针对一道以NO2与NaHCO3溶液等反应为素材命制的试题答案的质疑,设计了实验方案,探究NO2与NaHCO3溶液、Na2O2的化学反应,结果表明,NO2和NaHCO3、Na2O2均能反应,由此更正了原试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CO2 通入Na2 CO3溶液会有NaHCO3沉淀析出吗 ?这是一个问者容易答者难的问题。问者何易呢 ?第一、Na2 CO3溶液显碱性 ,CO2 是微溶于水的酸性气体 ,两者相遇肯定会有NaHCO3生成。第二 ,饱和CO2 水溶液 ,其浓度约为 0 .0 1mol·L- 1 ,pH =3.98;0 .1mol·L- 1 Na2 CO3,c(OH- ) =4.2 2× 1 0 - 3mol·L- 1 ,pH =1 1 .6[即使是Na2 CO3 浓溶液 ,c (Na2 CO3) =1 .32mol·L- 1 ( 1 4% ) ,pH =1 1 .76]两者相遇 ,无疑会发生酸碱反应 ,生成NaHCO3。第三 ,从溶解性考虑 :Na2 CO3 的溶解度( 2 0℃ ,2 1 5 g)。NaHCO3的溶解度 ( 2 0…  相似文献   

9.
由于 Na2 CO3/Al2 O3吸收剂的活性成分 Na2 CO3与 CO2反应活性较低,选用 TiO2作为掺杂剂,采用浸渍法将其添加到 Na2 CO3/Al2 O3吸收剂中进行改性,研制一种新型具有高反应活性的钠基固体吸收剂。利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进行了14次循环脱碳/再生试验,并对吸收剂进行了 XRD 和氮吸附表征。结果表明:掺杂 TiO2后,吸收剂与 CO2的反应速率加快,特别是在碳酸化反应的前10 min 内;反应前后除 TiO2外无其他含 Ti 化合物生成;碳酸化反应产物为 NaHCO3和 Na5 H3(CO3)4;14次循环反应后吸收剂仍保持稳定的微观结构。采用 XPS 和 FTIR 分析了 TiO2对 Na2 CO3/Al2 O3吸收剂脱碳特性的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体系结构 1.钠及其化合物(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的性质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其重点是:钠与水(盐溶液)的反应原理和现象.②Na2O2与H2O、CO2反应的原理,会从电子转移角度来解释,注意反应前后的气体体积差和固体质量差在计算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Na2O2与CO2的反应是Na2O2的重要性质之一,在学习过了CO2与Na2O2的反应后,许多同学遇见SO3与Na2O2的反应也采取类推的方式,推出产物是Na2和O2.那么SO2与Na2O2究竟能不能发生反应呢?若能发生反应,产物又是什么?如何用实验验证反应的产物?这是一个值得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NaHCO3和CH3COONa是2种常见的弱酸强碱盐,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这2种盐溶液,谁的碱性强?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是:NaHCO3的碱性强.因为H2CO3酸性弱于CH3COOH,而HCO3在水中的电离相对于其水解可以忽略,根据盐的水解规律,“越弱越水解”,所以NaHCO3碱性强.这样的解释“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13.
金咏 《教育教学论坛》2012,(Z3):199-200
根据Na2CO3和NaHCO3两种物质间的性质差异以及实验目标达成途径的多样性,设计了近二十种鉴别Na2CO3和NaHCO3的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4.
探究实验一:Na2CO3与NaHCO3热稳定性的对比 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试验时,认为按教材实验设计分别加热装有Na2CO3、NaHCO3的试管,加热温度不易控制,不能很好的说明问题。为此,他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请仔细观察,分析实验原理,  相似文献   

15.
刘晓渝 《化学教学》2005,(6):65-65,47
《化学教学》2005年1—2期20页指出鉴别固体Na2CO3和NaHCO3的新方法:根据反应热,与盐酸反应明显放热的是Na2CO3,明显吸热的是NaHCO3。笔者以为,这种方法欠妥,现分析于下。  相似文献   

16.
一、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例1 Na2CO3俗称纯碱,是一种白色粉末,可以跟CO2和H2O反应生成Na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ub〉;可与盐酸反应放出CO2,但实验室却不用这个反应制备CO2,其主要原因可能是sub〉;已知Na2CO3的溶解度比NaHCO3大,那么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连续通入CO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sub〉。解析本题考查碳酸钠的性质.根据题中给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可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求便于操作和收集,而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过快,不利于气体的收集.由于Na2CO3的溶解度比NaHCO3大,故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连续通入CO2,  相似文献   

17.
高中化学新教材中为验证Na2CO3、NaHCO3能与稀盐酸反应,且NaHCO3与稀盐酸的反应要比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剧烈得多,设计了实验2-7(见教材第35页)。  相似文献   

18.
对CaCl2溶液能否用于Na2CO3和NaHCO3溶液的鉴别,进行了实验和分析;并对MgCl2溶液能否有效地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进行了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19.
一、基本反应原理 CO2与NaOH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碳酸(H2CO2)与NaOH的反应。当n(CO2):n(NaOH)≤1:2时,发生反应①CO2+2NaOH=Na2CO3+H2O,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或只有Na2CO3;再向其中通入CO2,则发生反应②Na2CO3+CO2+H2O=2NaHCO3;  相似文献   

20.
对于比较NaHCO3、Na2CO3与酸反应速度的演示实验,现行的教材和参考书中一般提供两种方法,其一:用等物质的量的NaHCO3、Na2CO3分别与稀盐酸同时反应,比较在相等的时间内被反应产物CO2所填充气球体积的大小;其二,使相同物质的量的NaHCO3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