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晓莉 《新体育》2013,(8):36-37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体育爱好者来说,晨练有其独特的魅力,闻鸡起舞成为很多人的健身习惯。在晨练大军中,活跃着不少老年人的身影。近年来,老年人对晨练的热情越发高涨。与此同时,有的老年人在晨练中发病,甚至因晨练突发心脏病猝死,惋惜之余,不免让人对晨练的科学性生疑。老年人晨练尤其需要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2.
影响我国老年人晨练的心理及社会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群众体育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通过对我国部分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对影响每天参加晨练与不参加晨练老年群体心理及社会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影响老年人每天参加晨练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及能够对自己身体状况和日常生活情绪做出积极评价的老年人每天参加晨练的人数比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张春晖 《新体育》2013,(8):28-31
人们越来越注意身体的健康状况,特别是中老年人。电视节目喜欢看养生,把晨练当成一种习惯。单就晨练来说,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机能。但是,去哪儿练,成了老年人晨练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4.
杨新民 《健身科学》2010,(10):26-26
在哈尔滨西南的松花江边,有一片茂密的森林,这就是1958年种植的河松青年林。每天清晨,方圆几十里的老年人都来到这里晨练,流连忘返。老年人为何钟情于森林呢?因为在这里晨练,等于同时进行了森林浴。  相似文献   

5.
王敬泽 《新体育》2013,(8):32-33
紫竹院公园位于北京西北近郊,是皇城北京一座颇有历史的公园。清晨是这所公园最热闹时候,不同年龄的人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在公园里做着五花八门的健身运动,这其中70-80%是老年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园占地47.35公顷,每天早上有数干人在这里参加晨练活动,而老年人占了绝大多数。至于他们活动的选择以及组织,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并不清楚。那么老年人的晨练活动是怎样组织的?他们对于晨练又有怎样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有些老年人晨练后回到家,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感,想打瞌睡,有人则继续睡上一觉, 并认为晨练后再上床“补觉”是劳逸结合。其实,这样做既影响晨练效果,也不利于健康。晨练时肌肉骨  相似文献   

7.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春天是催人进取的季节,春天的早晨是练身的好时光,春练的老人占了早练总人数的80%以上。为此,提醒老年人为达到春天锻炼的目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宜早春天晨间气温低、湿度大、雾气重。因室内外温差悬殊,人体骤然受冷,容易患伤风感冒或哮喘病,使“老慢支”、肺心病等病情加重,故老年人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为宜。二、不宜空老年人新陈代谢慢,早晨血流相对缓慢,血压、体温偏低,故晨练前应喝些热饮料,如牛奶、蛋汤、咖  相似文献   

8.
《健身科学》2013,(6):9
"一日之际在于晨"。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年人爱早起并积极参加晨练。这本不是件坏事,但一些老年人常常因为起床早,或锻炼后身体有不同程度的疲劳,会选择回去再上床"补觉",称为睡"回笼觉",认为这是"劳逸结合"。专家提醒人们,这个习惯不好。晨练后立即停止运动上床休息,身体很快由运动状态转为相对静止状态,将使含有大量代谢废物(如乳酸)和二氧化碳的静脉血淤积于肌肉、韧带、关节、皮肤等组织中,回心血量减少,致心、脑、肝、肾等脏器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的儿童公园,白天是孩子们的理想乐园,清晨则是老年人晨练的好场所。每天清晨,有一位年已75、细高个、清瘦的老人,必会沿着儿童小火车道散步。他要走20分钟(100米/分钟),正好一圈。他认为这个运动量可以达到健身的要求。他建议晨练的人们,先步行20分钟,再做其它运动,常年坚持,必见功效。他还说晨练应多在公园、林荫道或小区街心公园内进行,不要在汽车通道旁锻炼。在散步时应身体放松、心情畅快、乐而忘忧。他认为晨练有开心、赏景、会友、健身等诸多作用。晨练的人们都乐于向他请教,因为他是一位健身运动的受益者,更是国内著名的运动医…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调查中老年晨练人群的主观幸福感情况,旨在为中老年晨练活动及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包括晨练的基本情况和主观幸福感两部分。研究结果:晨练者中以60-74岁的老年人居多;项目以武术类居多;59.0%的选择集体练习;89.2%的几乎天天锻炼、87.0%的晨练超过1小时;55.4.%的无人指导;71.08%的总体感受为非常满意。晨练者的幸福感水平几乎处于“幸福”级别,男性略高于女性;武术类晨练者幸福感略高;以彰显才能、集体晨练、天天锻炼等为主要晨练特征的其主观幸福感较高。建议:政府部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成立健康服务队,提供持续的健康服务;场馆管理制度更加“以人为本”;社会媒体舆论充分关注;晨练者完善自身各方面。  相似文献   

11.
"黄灯"在交通信号中是一种提示。老年人晨练门球对身心健康有良好的作用,但少数老年人对晨练门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知之较少,对他们来讲,就要亮起警示的"黄灯"了。晨练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时间,若掌握不好往往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老年人患冠心病后,在一天之内身体负荷反应不同,清晨的反应最差。所以,此时进行剧烈运动易出现危险。早晨血小板凝集性增强,在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内易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早上6~9时是心脏发病高峰时间,9时发生猝死要比晚上11点多三倍,这个时间又称"清晨峰"。预防的办法主要是避开"清晨峰",特别是对患有  相似文献   

12.
买菜乐     
身体健康是所有老年人的心愿,因而,都市里晨练的场面,愈来愈见壮观.天还未亮,湖滨公园、街头广场都已挤满密密的人群.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及数理统计法等对汕头市11所学校的中学生晨练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中学生晨练的认知态度、情绪体验、组织形式、动机类型、晨练地点与内容、晨练的制约因素以及晨练中的常见误区,探讨了汕头市中学生晨练活动发展的积极因素和不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有益于中学生晨练活动开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有不少老年人在晨练中推崇跑步,而对“快步走”却不以为然。其实跑步对老年人并不适宜,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剧烈的运动容易诱发血栓形成,导致心肌梗死、心绞痛;而“快步走”既简单安全,又健身防病,还能使消沉的意志一扫而光,使人精神愉快。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市区居民中参与晨练活动的人群的基本情况及晨练习惯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改变晨练者错误的习惯和认识提出建议。研究认为:河南省市区居民的晨练者存在着晨练场所的选择不合理,晨练频率偏高,晨练开始时间较早,晨练天气的选择不科学以及晨练前后的不良习惯等问题。相关部门应通过扩大场地建设,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扩大宣传,提高练习者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晨练与学校体育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我国大学生健康状况和学校晨练工作存在薄弱性、艰巨性、长期性等状况特点,阐述了晨练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强调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学校晨练管理对提高学生健康意识、水平的重要性和教师参与晨练活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晨练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江苏省20所普通高校晨练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晨练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对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满意度较低;大学生参加晨练次数较少、运动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短,在此基础上,建议加强对大学生晨练健身意识的教育,制定相应的晨练制度,调动指导力量的积极性,加快对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投资建设,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构建新的晨练模式.  相似文献   

18.
●清晨猛起床:清晨睡醒后应该静坐3分钟,使血压和血管对体位的变化有个适应性调整,很多老年人急着晨练而猛起床,往往因此诱发血栓或者脑出血。●缺少饮水:饮水在冬天会减少,血液黏稠度就会增加,所以冬天是血栓多发期。避免它的办法就是在清晨饮用一大杯水,使血液在20分钟内得到稀释。●大便干燥:蔬菜水果摄入少,大便干燥在冬天比较常见,用力排便是诱发老年人心脑血管出血的一大原因。●半身麻木:虽然半身麻木是中风的主要先兆,但很多人容易将其误会为颈椎病所致。主要的区别是,后者一般只是上肢麻木,并可能伴有疼痛。而前者则是半个肢体的麻…  相似文献   

19.
晨练三问     
晨练时如何确定自己的最佳运动量? 能否掌握好晨练的运动量是晨练能否坚持下去和晨练效果好坏的关键。运动量太大,晨练后会使人出现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头晕、气急等现象,甚至会加重原有的疾病;而运动量太小,机体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也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晨练效果。适量运动所产生的疲劳是有益的,此时,运动结束后,身体不仅可以很快恢复到原来的状况,而且还会超过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吉林省6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晨练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高校晨练问题存在的原因,探讨实施晨练的策略与方法,旨在为提高高校晨练质量、完善高校体育工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