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建设基本完成后,对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效能的考察尤为重要。本调查发现,虽然农村居民对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和服务供给满意度较高,但多数农村居民的日常闲暇生活却与自上而下供给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相容性有待提升,"坝坝电影"和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居民参与性较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加大场地设施开放力度,提高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积极回应村民的多元文化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匹配度;培育农村文化自组织,提高农村文化内生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现代”的涵义是什么?或说我们今天探讨“现代”这个关键词的价值在哪里?我认为,其最大的意义是提供一个视角,梳理自2007年中央第一次发布关于建设公共文化体系若干意见的文件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出于这个视角,我认为,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五大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3.
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概况2012年,按照“建设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建设较为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两大目标,全市公共文化工作以促进均衡发展和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搭建公共文化建设协同推进平台,  相似文献   

4.
2014年7月22日,在令国政协召开的“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题协商会上,文化部部长蔡武就文化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父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纠。蔡武表示,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门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以保障人民群众坫本义化权益为着力点,加大建设力度,现代公其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节现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坍:公共义化投入不断增加,覆盖城乡的公兆义化服务网络初步建矗:咂人文化惠民工程稳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公共义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化、规范化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5.
今天,在云南和江苏等地的普通百姓家,只需轻轻一按电视遥控器,就能收到文化部推送的好看的视频节目了。这项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推出的创新服务——“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国文化网络电视”(以下简称“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利用网络电视渠道,通过电视机顶盒,把优秀文化资源直接送入家庭,极大地改善了公共文化服务当前存在的渠道缺陷。除了以入户模式进入百姓家庭外,这种服务也能以“入站”的模式进入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和公共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便捷的操作方式,让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更容易组织文艺技能培训和学习,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很好的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不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种"以需求为中心"的管理体制,推动传统文化事业体系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转变,是当下文化"新常态"的特征体现与本质要求。甘肃省的公共文化建设为适应这一趋势,从供给侧改革思路提出了"乡村舞台"建设,并探索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探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提出:应当不断完善供给保障机制、拓宽群众受惠范围、创新供给融资方式、提升公共文化供给水平、加强人才培养,以及立足资源特色,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向文化产业推进。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和发展道路,决定了我国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要职能.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地位的基本性质体现在主导方向、主力推进、主要提供、主动建设等四个方面;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职能大致可分为指导引导、制度供给、管理协调、服务提供、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战略研究、评价考核等八个方面.明确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和村(社区)基层组织各有侧重的主体职责,有利于更加有效地进行上下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覆盖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多地开始追求优质的精神文化满足。由于文化的、历史的原因,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以免费服务为广大人民提供了重要的公共文化交流场所,而基于图书馆总分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引入,拓宽了人们创新发展的空间。这种基于制度的完善、网络技术高度集成、多种公共文化资源共享的服务网络,随着图书馆改革的不断深化,将提供真正均等化的并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9.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在全市群文工作者的努力下,上海公共文化工作坚持以推进上海文化大都市、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制定实施《公共文化设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突破发展中的难点,嗣绕创新工作机制,优化管理举措,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主要抓好了以下3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0.
"川盐古道"上,千年的川盐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瑰宝影响着川、鄂、渝、湘、黔等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本文试图以"生态文化学"的视角,探讨以"川盐古道"为纽带的中国盐文化的繁衍史,特别是"川盐古道"对巴文化、三峡文化以及民族多元文化形成的作用;发掘川盐文化的具体形态,梳理一段在华夏文明史上淹没已久却显赫一时的"因盐成城"、"因盐成都"、"因盐成国"的"盐史",以此勾勒出生动的盐文化坐标系,进而提出对川盐文化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地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公共文化服务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平等观的实践基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导向作用。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还存在诸多问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机拟合,有利于深化文化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2.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3-16
2011年,上海文化建设在各个领域继续向前推进,在价值观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品原创与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文化建设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后,鄂尔多斯市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为基层群众享受文化服务提供基本活动阵地,另一方面通过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农牧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在各级党政和文化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农村人口相对比较集中的准、达两旗近年来相继涌现出了一批新的基层文化活动阵地———文化大院,如准格尔旗的龙口镇辛永华文化大院、薛家湾镇柳青梁文化大院,达拉特旗的展旦召苏木井泉村文化大院、五股地村文化大院、王爱召镇南红桥村文化大院。文化大院的建设和推广,引领着农牧民求富求美求知,为当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作为推进文化建设的创新模式,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赞同"以中国解释中国"的主张,认为必须回归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用儒家思想和义理来理解、研究中国法文化。作为初步尝试,选取古代判词为研究视域,总结出"是非在理,轻重在法"的中国法文化义理结构。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地震灾区出现了感恩奋进文化现象,这种现象以传统感恩文化为文化根源、以灾后救援和援建表现出来的无疆大爱为前因,以灾民心理和情感需求为基础,在党委政府组织引导下得以不断丰富发展。感恩奋进文化现象对弘扬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感恩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灾区精神家园重建提供文化支撑,加深"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理解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外文化交流》2011,(12):92-93
澳大利亚的公共文化网络服务体系较成熟和完善,于推进国家信息化发展、改善政府公共服务等方面颇多值得借鉴处,其特点一是覆盖范围广。据统计,全澳2258万人口中,网民量达2130万。澳大利亚目前基本实现互联网技术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全面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毅 《大理文化》2009,(1):41-46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谈谈"什么是文化"?"文化"这个概念.在当今国内外研究者中有不下二百种定义,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化热"中,有人不无嘲讽地说:"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装!"其实并非如此,作为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一门学科--文化学,毕竟给出了一定的规范.……  相似文献   

18.
最近,全国各地兴起一股开办文化产权交易所(下称文交所)的热潮,有20多个省、市参与其中;而由文化部与北京产权交易所联合推动的国家级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将于年内落户北京。从而作为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服务的机构,为文化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文化产权提供流转平台,借以打通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9.
<正>真佛山德化寺位于达州市达川区福善镇,以"三教同宗"的文化景观作为自身组织派别和宗教教义特色,经200多年创建宏法、兴衰存毁,至今已形成了川东北地区颇具规模和地方特色的庙群建筑。本文以真佛山德化寺"三教"圆融的宗教格局为对象,选取德化寺各殿堂楹联和匾额作为切入视角,揭示和阐释真佛山德化寺立足于中国宗族社会及中华传统文化,进而将"儒释道"糅合改造以凸显民间精神信仰和伦理秩序建构的文  相似文献   

20.
《上海文化年鉴》2013,(1):11-14
2012年,上海文化建设紧紧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学习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产品原创及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