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陆画,是佛教、道教举办水陆法会所必需的神像画。最近,成都发现了一大批明清时代的水陆画。其内容题材极其丰富,为研究明清以来四川地区的宗教信仰、风土习俗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本文以清末的一组《十殿冥王图》为史料,依据佛道经籍所载,对图中的主要内容、神真、图像加以分析,以此了解四川地区民间的十王信仰。  相似文献   

2.
苏氏蜀学是由三苏父子创立的儒学派别,它与荆公新学、二程洛学相对立,是北宋中期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时代潮流的产物.苏氏蜀学的学术渊源是以儒为宗、援佛入儒、援道入儒、援诸子以入儒.它的最大的学术特点是驳杂.  相似文献   

3.
关羽现象与儒、释、道三教蔡东洲"关羽现象"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以关羽信仰和关羽崇拜为内容特征的文化现象。关羽本为蜀汉政权一位功过参半的大将,自唐朝起关羽开始被神化,至元代已成为"宇祠遍九区"的尊神①,形成了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信仰和崇拜。明清时代...  相似文献   

4.
白莲教与佛教、道教一样,作为一种宗教,它也拥有自己的专门经卷,这就是宝卷。同时白莲教是一种流行于民间下层社会的秘密宗教,所以其经卷也必然是秘密刊印秘密流行的,这又与正统的道藏、佛经有所不同。还因白莲教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所以在它的经卷中吸取了许多...  相似文献   

5.
水陆画是佛道信仰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也是一个宗教画种之一,是中国美术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水陆画都未能得到有效地重视、保护与研究,特别是巴蜀地区的上万幅水陆卷轴画,一直处于研究领域的盲点,所以,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珍藏元代(约1342年)民间艺人所绘水陆道场画20卷,高3.68米,20卷(轴)累计宽35.8米。该画分三层,绘出天堂、地狱、人间的佛。儒、道三教九流人物故事122组、508个人物。其中:有十大明王、帝释。梵天、摩利支无、天龙八部、观音、弥勒、地藏、同王、行路菩萨等;有南极长生大帝、北极扶桑大帝。天妃圣母、五湖龙神;还有十代名医、十六高僧、往古忠臣良将、往古贤妃烈女等,堪称众象纷坛。这些绘画以朱砂和石绿两主色变化,统一在描金沥粉。环云镣绕之中。500多个重彩人物造型逼真,线条流畅,可称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7.
心性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它包括儒、释、道三教的心性说。它的发展,是中国哲学体系完善、内涵深化、思辩形式不断提高的表现。其中,道教的心性说是在唐宋之际神仙信仰危机四伏、证仙思想由外丹转向内丹的过程中迅速兴起的,是内丹思想的根本性理论,其代表人物为张伯端、王 。张伯端倡三教合一,以其心性说证先命后性的内丹修炼术,使这一道教理论新形态的哲学体系得以建立。王 在总结三教心性说的基础上,用心、性、精、气、神等基本范畴来论证内丹修炼的性功和命功问题,并用先性后命、性命双修、内外功双…  相似文献   

8.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文化对中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儒佛道三教的融合,构建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这三教中,只有佛教是外来的文化.一般认为,佛教的传人发生在东汉时代,而佛教的传人主要经由两条路线,即"海路经由锡兰、爪哇、马来半岛、越南到达中国南部的交趾、广州……陆路是经由中亚细亚及新疆到达中国.……  相似文献   

9.
《序三教诗》是研究萧衍三教思想的重要文献,其中对自身接触三教思想的回顾与事实存在一定距离,诗中以儒释二家为重,与萧衍文学创作的整体情况及梁代三教发展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相当于我国东周的中期,古印度的大圣人释迦牟尼创立了辉煌的佛教文明。大约在东汉初年,经贯通亚洲的丝绸之路,佛教从新疆传入中原,或许更早些经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传入洱海地区。佛教传入洱海地区后,特别是南诏、大理国对意识形态统治的需要,经两朝皇家的倡引,使南诏、大理奇迹般成为佛国。而在佛教诸佛、菩萨、尊者、阿罗汉中,阿嵯耶观音是大理白族缁素两众最为信奉的第一神祇。  相似文献   

11.
正崇信神明,是客家民间的普遍现象,除了大大小小的寺庙,各家也都置有神案佛龛。客家人外出,见庙就烧香,见神就磕头,因而客家人的信仰崇拜显得多而杂,反映在客地寺庙供奉上,佛门的菩萨罗汉、道家的仙师鬼神、地方的神明英雄、祖先的灵坛牌位,共安一厅,和平共处,共享香火。客家人相信  相似文献   

12.
在生死场上镇静自若,笑向刀斧丛的英雄自古不乏其人,但在残酷的政治打击面前仍谈笑风生,畅怀高歌的文学家却并不多,苏东坡便是极特殊的一个。他的这种风格因何而形成?需要对他的生活经历,人生观和性格特征等加以分析。一、兼采儒、释、道三教所长容为己用苏轼所处时...  相似文献   

13.
申小红  郭燕冰 《寻根》2012,(3):30-35
水陆画与水陆法会 关于水陆法会,在一些论文、论著中巳形成共识,“水陆法会曾经是风行中国朝野,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法事最多,仪式最隆重的一种经忏法事活动,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它始于南北朝,历经隋唐、五代,到宋代形成规模,元明时期达到鼎盛,清代晚期逐渐衰落,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巳基本上消亡。近年来,港台地区和南方等地的一些寺院又有举办,但已不完全按照古代仪轨”(谢生保:《河西水陆画与敦煌学——甘肃河西水陆画调查研究简述》,《陇右文博》,2004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4.
学习借鉴古代道德教育方法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上产生了以儒家为主干、儒佛道三教融于一炉的古老伦理型文化。这份深厚的文化遗产业已凝铸成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文化烙印。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绵竹年画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2006年入选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绵竹年画的题材多种多样,涵盖神仙崇拜、历史记事、神话传说、民俗戏剧、市井生活等多个方面,其中最为特别的是为了祭祀祈祷而创作的"神案画".神案画是以宗教题材为主,一般被挂于家中堂屋或神位处,用于祭祀祈福,它是绵竹地区民间宗教信仰的产物.不同于...  相似文献   

16.
陆西星为明代著名的道士,道教内丹东派的创始人。他生活的时期是晚期内丹学的发端期,内丹学的大量细节问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讨论;许多内丹理论家援引儒释的思想来充实他们的内丹理论,大量儒释思想融入道教。陆西星的三教合一思想,从一个侧面揭示明代儒释道三教思想的深度融合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儒、释、道三教会通及其文化意义屈小强一、中国佛教的"本末会通"入唐以后,特别是进入中唐以后,伴随着中国佛教各大宗派建构的完成和佛教内部急剧出现的两极分化(即出现了平民僧侣阶级与享有特权的贵族僧侣阶级)以及国内政治形势的大起大落(以"安史之乱"为典型...  相似文献   

18.
四川安岳大般若洞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石刻造像是历史的产物,不乏代表性.其洞顶的奇异字"人人"全国罕见,具有唯一性,堪称传达儒释道三教合一内涵的独特符号.因此,解析这些造像的构成关系和揭示其文化背景,破译"人人"这个奇异字,有助于对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云南鸡足山成为迦叶道场的由来侯冲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即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和九华山,它们分别被认为是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和地藏菩萨的道场。继四大名山之后的佛教名山,就是云南的鸡足山,因为该山被认为佛大弟子迦叶的道扬。四大名山出名较早,《佛祖...  相似文献   

20.
王珊珊 《寻根》2022,(2):58-62
清代河南民间演剧的主要类型 民间演剧是一种戏剧形式,贴近民众的现实生活,因其娱乐、慰藉的特定功能而深受民众的喜爱.演剧最开始与祭祀神灵有关,是祭祀仪式的一种.因古人尊崇诸神,祭神酬神是必不可缺的活动,而演剧的形式多隆重热烈,正可以调动民众情绪.到清代时,戏剧的发展民间化、世俗化、地域化趋势不断加强,民间演剧在此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