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薅草锣鼓在我国历史悠久,分布较广,很早便见诸文献记载。若仅依赖文献,后人仅能从简洁的文字中对其进行感性认识。通过对薅草锣鼓全面细致的调查和系统深入的研究,发现田野调查不仅能印证文献中的记载,反观古代的文化现象,而且能填充有限的文献信息,弥补文献对薅草锣鼓缘起、程序、内容等叙述之不足。  相似文献   

2.
产生于人类社会童年的巫文化,在其发展与流变中不但形成了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而且也传承到了武陵土家族民族地区,并渗透到土家民俗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而成为土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今天,通过政府的重视与政策的支持和民间文化传承人的努力,将巫文化纳入土家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重点范围、树立巫文化精品意识和建立土家族巫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园等措施,对于少数民族聚居的武陵民族地区来说,既是对土家族地区巫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更是对其开发利用和发展相关文化产业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3.
重庆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名城,昔为巴国和大夏政权的国都。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民俗文化绽放出一朵朵芬芳美丽的花朵,象铜梁龙、秀山花灯、土家人的“薅草锣鼓”以及木洞山歌、接龙的民间吹打乐等,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铜梁龙闻名逻迄。早在明清时期,铜梁龙灯即以它工艺制作的宏大奇巧,舞技表演的粗豪严谨而闻名川东南。近百年来,铜梁的民间艺术家们又不断融汇八方技艺,遂使铜梁龙灯以其凝重的古朴之风与浓烈的现代意蕴熔为一炉而倍增异彩。铜梁龙灯的庞大族系之代表品种为蠕龙,外界直呼为“铜梁龙”。它那意指中国…  相似文献   

4.
民俗文化与城市文化生态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文化是一种存活于大众生活中的通俗文化,在文化生态系统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它在对社会结构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彰显出弥足珍贵的价值.它以自己拥有的促进价值认同、精神凝聚和品格塑造的功能,为当代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了一种文化支撑,对城市良性文化生态的构建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社会转型,经济浪潮的冲击,民俗文化渐趋衰微.因此,切实保护民俗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语言年俗是以语言要素、语言形式为本体所生成并承载的民俗文化现象。作为中国人辞旧迎新的贺岁活动,传统语言年俗凝聚了喜庆团圆的美好寓意,也是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而近年来兴起的"年度汉语盘点"活动,也逐渐形成了具备特定模式的新时期语言年俗,并因其特有的文化魅力成为了影响广泛的大众语言文化现象。本文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以近年来"年度汉语盘点"评选的词语作为研究材料,分析其语言形式和文化属性,揭示新语言年俗中蕴涵的语言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民俗文化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和内在基因.研究、保护、传承和开发民俗文化,对于促进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认识价值、伦理价值、艺术价值、社群价值和功利价值.我们要以科学的眼光审视民俗文化,以现代的视角,借助产业运作来抢救、保护、开发民俗文化资源,以本土的特色民俗打造文化精品,变文化资源为文化资本,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为建设西部文化强省作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化遗产是文化的根基,文明的结晶,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们经过历史的传递、岁月的积淀,形成如今包罗万象、内容丰赡的重要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由于其自身具有的重要价值,对其保护、传承、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保护、传承、研究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应该承担起弘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圣使命,并在实践中诠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观念,为社会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8.
这里所说的水龙,其实是草龙,因为泼水故称水龙,是人们用稻草编扎而成。水龙节,又称草龙节,即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德江土家族舞龙队伍沿街舞动水龙走街串巷,并接受民众的泼水,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水龙节发龙仪式在德江县土家族已有百余年历史,仪式的具体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一当我们讨论历史文化的时候,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的一种观点受到普遍重视,这就是"轴心时代"的概念。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人类思想的一个蓬勃发展阶段,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也属于这一时代。毋庸置疑,这一时代的确是极为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形成时期。但是,对于有着连续不断悠久历史传统的华夏民族来说,在轴心时代之前,还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何看待这段历史?如何从中总结出对我们今天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文化观念?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来看,他虽然承认"各种文化都有它自己的特殊精神",但认为"中国  相似文献   

10.
发刊词     
发刊词本刊编辑部1992年10月《中华文化》双月刊出版,这是一种普及性文化学术杂志,着重分析和介绍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杂志分若干栏目,如:"文化总论"、"炎黄文化"、"儒道佛文化"、"历史文化"、"企业文化"、"民俗文化"、"医药养生文化"、"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
向华 《寻根》2005,(2):4-11
“龙灯”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是极为盛行也深受民众欢迎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由于地域特征、物质条件、民族性格、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其艺术风格和表演方式也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象。在湖北省来凤县旧司乡一个土家族聚居的小山村——大岩板村,流传着一种“地龙灯”,而是不同于常见的“布龙”、“草龙”、“板凳龙”、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与古代巴人>一书,从土家族与古代巴人在历史、地理方面的联系入手,论述了两者在文化、艺术、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异同和关系,从更深层次上证明了土家族与古代巴人之间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3.
周学森 《寻根》2010,(5):76-82
<正>位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城区西北的土司城,是全国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靓丽的一处集土家族、苗族、侗族三个少数民族建筑、雕塑、绘画艺术之大成的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现有土司城由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地方民间艺人承建。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题写"恩施土司城"。建设恩施土司城,旨在以此为载体,历史地再现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反映土家族的历史渊源,展  相似文献   

14.
冉竞华 《寻根》2014,(4):110-113
<正>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其境内的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区别于其他地域土家族的婚俗文化。在对该县境内新景乡官家宅土家村寨的婚俗文化进行调查中不难发现,儒家传统道德规范融入了婚俗进行的整个过程,这是汉文化作为一种强势文明在土家族群社区中的集中体现,也是土家族群汉化程度较深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傩文化的的历史命运就是面具文化的历史命运.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经历了从早期的历史宠儿、中期的"弄潮儿",再到近现代的"弃儿".改革开放以来,面具文化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照,又成为当代的"幸运儿".30多年来,这个"幸运儿",得到了多方面的保护,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两套集成的编写工作;加快了傩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和研究的步伐;与傩文化相关的民俗活动、演出活动得到恢复,业余表演团体逐步建立,面具制作工艺的传承得到延续;充分利用博物馆的功能,采集和收藏各地遗存的面具,并向广大观众展示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的风采;通过"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工作的不断开展和深入,一批与面具文化相关的傩戏、傩舞、傩祭等被列入国家级、省级、地区(市)级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民族服饰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它能够反映出该民族的历史文化信息。贵州羌族服饰是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融合了羌族人民的集体智慧,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时代、地域以及周边兄弟民族习惯等影响,不断地发展变化。从文化角度看,  相似文献   

17.
文物古迹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标志,历来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在大理,明代白族文人李元阳对大理文物古迹的维修、保护和宣扬,尤其是对崇圣寺的修复,是一个典型而感人的事例,很值得后人追思.  相似文献   

18.
孙发成 《寻根》2009,(2):47-48
高淳县位于江苏省西南端,北临溧水,东界溧阳,地理位置独特,文化历史悠久。其地民俗民风纯朴,是江苏省民间民俗文化的富矿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龙灯、马灯、跳五猖、打水浒、跳花篮、荡湖船、出台角、狮子舞、赛龙舟、踩高跷、麒麟唱、太平锣鼓、送春、采菱舞、蚌精舞、放荷灯、打铜牌等30余种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化建设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法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保持地域文化特色以及积极培育城市文化品牌等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历史遗产遭受破坏和颓败、地域文化出现断层、片面追求硬件建设、文化魅力缺失、千城一面等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一定历史时期的民俗活动是人们社会行为和民族心理的客观反映,是祖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人们的婚姻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的一件大事,婚姻文化也自然在民俗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拟对北宋东京的婚姻文化进行些探讨,以便促进民俗文化资源的多方面开发,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我国古代的婚俗,各地不同,各民族更不同。但其共同点是都对婚程礼仪极为重视。俗语云:“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北宋时期,全国各地的婚俗也是异彩纷呈,各有特色。但随着当时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