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70年来乡村文化建设在不断摸索中前进并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文化建设的主体性问题日益彰显。乡村不再被视为国家意识形态改造的对象,乡村的文化价值日益显现。文化建设的边界不断融合:乡村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呈现出互嵌融合趋势。文化建设的模式不断拓展:从单一的宣教模式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并行。与此同时乡村文化建设也出现了文化建设理念与乡村社会变迁不相适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活力不足,农民的文化主体性不足等诸多问题。未来乡村文化建设的理念将进一步拓展,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政府主导、社会主办、农民主体的文化治理机制,通过文化治理机制的创新更好保障文化领导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曾岩 《文化市场》2001,(4):35-38
自从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以娱乐场所为主体的整个文化市场,已经基本实行了费改税。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已经实现了从过去的利益密切相关,到现在的利益完全超脱的转变。这是国家政府规范文化市场管理行为的自我调整,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的繁荣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叙 《中华文化论坛》2022,(6):133-142+157-158
乡村是增强文化自信的优质载体。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根本在于重新认识乡村价值,充分激发乡村的文化主体性,增强乡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由于乡村文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与乡村社会脱节,农民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政府主导下的乡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的日常生活实践间存在疏离,来自市场和社会的外来力量缺乏对乡村文化生态的了解,外来文化资源与乡土文化主体间缺乏耦合机制。乡村文化主体性的培育系统就是以尊重和激发农民的文化主体性为中心,通过乡村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的互动交换来激发乡村的文化主体性意识,构建起有效整合多元力量的乡村文化建设机制,探索在治理场域下实现价值共享和意义认同,培育乡土文化能人和文化组织。  相似文献   

4.
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价值向度和行为方式,渗透于无形之中,作用于有形之上,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是人类社会演进的发展驱动和变革先导。在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政府推动与共同参与、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等重要关系,从全局高度认真谋划,以辩证思维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5.
国情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和决策的依据,决定了一个国家发展战略与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国文化国情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是中国一般国情在文化上的表现与反映。中国国情构成的资源禀赋与结构性特征,自然历史地规定了中国文化国情运动的基本逻辑与基本特征。全球化是中国文化国情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和制约了中国文化国情演变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与发展走向。充分认识和把握文化国情是中国一切文化决策的根本基础。中国文化国情是一个处在不断演化进程中的社会文化生态系统。从中国文化国情的实际出发推进中国文化国情治理,实现中国文化国情现代化,是中国文化国情发展演变的大逻辑。开展文化国情科学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6.
融入当地文化、促进不同文化形态的理解与对话、增强文化适应是高校精准扶贫价值达成、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在当前高校参与精准扶贫过程中,不同扶贫主体经历着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存在主流文化对贫困文化的误读与偏见、学术文化遭遇行政文化的尴尬、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冲突等文化适应的问题,而关注帮扶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增进不同扶贫主体的文化融合、强化对帮扶对象的人文关怀是促进高校精准扶贫文化适应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纵深推进和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崛起表现出欢迎和担忧双重心态。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崛起将建立在各国家各民族相互尊重、平等交往基础上的积极信号,对于推进我国和平发展、优化国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文化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当前外交战略思想,探析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对新时期大国外交的时代价值,分析我国以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促进大国外交的战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8.
罗克彬 《寻根》2022,(2):119-121
就国家一统与地方治理关系演变而言,中国边疆史可以说是地方治理由化外而羁縻、由羁縻而土司、由土司而经制的递进演化史.化外、羁縻、土司、经制,作为地方治理与国家一统之间、中原文化传播与地方文化归认之间交互演进的基本程序,贵州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论秦的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龙显昭秦人僻处面陲,在复杂的内外环境里,经过近两个世纪的积淀,形成了有别于山东六国的秦文化。秦文化就其融入主流社会者而言,是法治主义和农战利益的价值追求。如果从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算起,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  相似文献   

10.
青年在个体化社会中的特点是:既坚持自我,不愿被群体同化;又不愿孤独空虚,被群体所孤立。青年参与式文化调和了主体感提升与归属感匮乏的双重生存困境,为青年"重嵌"社会、认同国家提供心理认同性引导。本文研究了青年参与式文化在国家认同建构中的社会心理路径为:由个体认同到群体认同再到国家认同。为提升大众传媒在青年受众群体中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效果,有三点启示:一是立体式议程设置形成传播合力促成认知认同;二是情绪设置创建有温度的共同体促成情感认同;三是搭建个性化的个体表演舞台促成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11.
藏彝走廊是中国三条主要的民族走廊之一,其历史沉积的久远性、民族构成的复杂性、文化形态的多样性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空间。这一多元文化空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展现,就是这条走廊上众多的多民族文化汇聚场所。本文以四川松潘黄龙庙会这一多元文化汇聚场所为切入点,通过对黄龙庙会多元文化生态及其形成历史的探讨,从一个具体的点上展现藏彝走廊文化空间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并由此思考在整体上把握藏彝走廊历史文化面貌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关注农民命运,关注农村文化,这是现实社会主义中国始终强调的重大问题。中国上下五千年,在旧时代,农民始终是起稳定的主体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中国式的外生型、跨越型的现代化追求实践,中国文化结构的现代转型悄然渐进,农民文化不再是旧时代的主体文化,但也未必转换为现代中国的主体文化。但事实上,中国文化的结构转型也好,中国文化的内涵转换也好,其主要对象,基本问题,核心内容都直指农民文化,农民文化从属于中国文化,而文化,又从属于政治、经济、农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形式,在世界政党制度中独具特色。这种特色尤其体现在中国政党的基本职能和履行其基本职能的运行模式和特点上。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功能与价值主要体现在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五个方面,这与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下执政党指导政府、参加政府、组织政府的职能以及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有着必然的联系:政党通过履行职能来体现和实现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运行模式和特点,决定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政党职能履行的三化建设(即: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三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基础上。坚持和完善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关键在于加强党内民主和党际民主建设,提高参政党履行职能的组织化水平。这就必须从三化建设入手,建立执政党与参政党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的充分实现。是为当代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而发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并焕发其新活力是重要路径之一。中华民族精神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文化和具有世界价值属性之“美的尺度”,经由深入研究“孔颜乐处”这个精神典范的起源和传播,意蕴的丰富性和包容性,在建设“美丽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方向等问题,能够拓宽中华民族精神史的课题研究领域。本课题强调古今互文融合,经由“诗、思、史、论”的梳理和整合,彰显“孔颜乐处”的中国风格;理性衡鉴其审美价值,弘扬“君子文化”,倡导中国气派的审美人格风范,关联新时期人格精神教育事业,尝试建构话语体系。进而言之,本课题从人格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角度来研究儒家人格精神实现现代转型的可能性,及对于凝聚中华民族精神所起的重要功能。在新时期语境下,社会各界都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和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魏红珊  魏宏欢  周君 《中华文化论坛》2023,(4):21-29+187-188
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中民族主体意识日益凸显,这期间的作品与其说是民族自我意识的文学书写,不如说是由特定时代语境下民族主体的文学建构。本文在主体性与认同的理论视野下,探讨少数民族文学中创作主体从被言说到自我言说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的认同嬗变,探究“多元一体”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独特呈现,以及少数民族作家民族叙事与民族主体的认同构建。  相似文献   

16.
美国原是英国的殖民地,美国人原是以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s)作主体的欧洲移民,美国文化也是欧洲文化的有机融合,其政教习俗、社会礼仪与生活方式诸文化内涵都具有浓烈的欧洲色彩。在殖民地时期,北美十三州和中国是没有人员互访的,彼此的了解几乎等于零。先进的北美智匠一方面从欧洲人的著述、从欧洲转运来的商品设想那陌生的中国的人文概况,一方面从两国通商之日起、从中美人员间的往返来领略华夏文明。这样,古旧的中国社会与文化艺术现象就逐渐为美国人所知了。欧洲人贩卖中国货而入北美,其显者系瓦器、陶器、瓷器、漆器…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文化政策设计中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政策是有关国家文化意志和文化利益的一整套制度.它能够促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能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有效配置资源,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内容和生活品质.当前我国文化政策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从四个方面加以改进:注重文化政策的整体性,增强文化政策的及时性,保持文化政策的公平性,加大文化政策的强制性.  相似文献   

18.
熊燕 《中华文化论坛》2023,(4):13-20+187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在多元文化的不断互动融合中形成的,边地土司对于中央王朝的国家认同是这一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中华民族作为自在的民族实体逐渐趋于稳定,国家权力随着清王朝力量的增强而逐渐深入社会基层,加之教化政策下儒家文化已经逐渐浸润到少数民族地区,边地土司的国家认同经历了从强制到自愿、外在约束到内化的过程,民族地区逐渐整合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康普乡寿国寺的“女千总授封”壁画以象征与叙事相结合的方式生动描绘了雍正五年(1727)清王朝授封康普女千总禾娘的场景,折射出边地土司的国家认同。在清初云南与中原地区一体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土司国家认同的产生不仅源自于土司制度下外在的强制性约束,在与中原文化的长期互动中,边地土司的国家认同逐渐内化与增强,国家认同成为边地土司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及多元文化风暴侵袭,使民族村寨体育文化符号受到重大冲击,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传统社会中民族村寨体育文化符号建构分析基础上,探讨现代社会中民族村寨体育文化符号由仪式到展演、由娱神到自娱、由秩序到失序、由记忆到失忆的解构,提出未来重构中需重视传统的延续与本真性回归、重构中需把握文化资本转化的程度问题、重构中需实现民族村寨体育文化符号的文化再生产相关问题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理解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文化职能"、"公民文化权利"或"国家—社会文化价值"视角之外,基于"文化—公共行动"的视角,以自组织为切入点考察公共文化服务,梁庄老年剧团及其运作的"农民文化交流会"式公共文化服务个案展现了理解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图景。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作为文化自组织培育平台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小众化"文化需求实现平台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文化展示平台的公共文化服务等多种面向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