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寻根》2016,(4)
正明清以来的厚葬之风影响甚广,即使在西南的偏僻山区,如川东、川北地区,亦有较大数量的地上石质仿木结构民间墓葬建筑遗存。据其碑志铭文可知,这些墓葬主要是"湖广填四川"以来的移民家族墓。如今这些墓葬的形制规模、碑志铭文、装饰内容和雕刻工艺等成为研究明清时期长江上游地区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家族变迁、民风民俗和民间美术的重要档案。作为模仿中国古代传统礼仪性建筑而修建起来的这些地上石质墓葬建筑,尽管保留了中国传  相似文献   

2.
金爱秀 《寻根》2008,(2):18-22
中国艺术史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它深埋于地下,得以较好地保存,更由于它的艺术形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成为研究古代社会宗教、民俗、历史文化等不可或缺的资料。这颗明珠就是汉画像。这些画像主要依附在汉代墓葬中的建筑构件——画像石、画像砖及壁画上,属于墓葬艺术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成都平原宝墩文化时期普通居址的形态进行分析,认为在宝墩文化二、三期之间居住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大型近方形房子和多间排房为主转向以双间房和小型单间房为主,普通居址向小型化发展,其动因当源于技术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大幅增长和家庭结构的分化。大型建筑基址的不同朝向则与不同家族的方向信仰有关。丧葬习俗的变化在宝墩文化三、四期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特别是宝墩文化四期墓葬的随葬品不论种类还是数量都较前三期有增加,当受到了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古就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对阴宅(墓葬建筑)营建和装饰自是尤为用心。明清时期,川渝地区地上仿木结构的石质墓葬建筑流行开来,这些被统称为墓碑建筑,即是立在土冢前,刻有墓主信息的建筑部分,由最初的铭旌发展为仿制阳宅进行“微缩”和“置换”的石质建筑。  相似文献   

5.
肖家屋脊文化是两湖地区龙山后期或夏代早期的考古学文化。由于考古资料的限制,该文化许多基本问题尚未理清。本文首先通过对学术史的梳理,肯定了"肖家屋脊文化"的命名;继而对该文化出土的玉器加以考察,认为数百件精美的小件玉器当属于海岱或者中原文化传统;最后通过对聚落、墓葬资料的分析,初步认为肖家屋脊文化社会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宣汉罗家坝遗址东周墓葬的随葬器物和墓葬形制为切入点,研究罗家坝遗址墓葬的文化面貌,探讨其典型器物及其形制演变情况和文化属性,并结合周边地区的考古学资料,探讨罗家坝遗址墓葬的墓葬形制、葬俗、殉人以及非正常死亡情况。认为罗家坝遗址的矮柄豆、圜底罐和釜,铜兵器钺、矛、柳叶形剑,铜生活用具铜鍪、铜釜和釜甑,时间延续性强,形制继承关系明显,是罗家坝遗址墓地战国时期常见的典型器物,具有鲜明的巴文化特征,墓葬形制和葬俗以及殉人现象与峡江地区的巴人墓葬相似,随葬大量铜兵器和一些非正常死亡的现象,反映了战国时期巴国战事频仍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正经历了数百年的混战和整合,欧洲中古社会在进入11世纪后渐趋稳定并逐步发展,终于在随后的世纪迎来了自己文化发展的辉煌:古典著作被大量翻译,大学蓬勃兴起,罗马法得以复兴,文学艺术与教堂建筑艺术发生了大变革??史称"12世纪文艺复兴"。这一时期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地区更是经济发达,社会富庶,文化繁荣。恩格斯曾说,南方法兰西"不仅辉煌地发展了中世纪生活的一个阶段,甚至使古希腊文明在中世纪末期回光返照"。在这一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一种新型的诗歌诞生了,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就是普罗旺斯抒情诗。  相似文献   

8.
《寻根》2021,(3)
本书以"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多位首席专家学术生涯的回溯为线索,系统记录了"2020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双槐树遗址的发掘过程,全面展现了双槐树遗的建筑结构、墓葬及牙雕蚕、北斗九星文化遗迹、祭祀遗迹等重要发现,并引用大量翔实的考古材料,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现了"河洛古国"的文化坐标及历史意义,勾勒了5...  相似文献   

9.
本文梳理了四川西汉早期土坑墓,从随葬特征来看,大墓代表的上层社会表现出对中原文化特别是"楚文化"的偏好,并且最先摒弃了土著的蜀文化传统。中小型墓葬所代表的底层社会还保留着本身的文化传统。古蜀社会结构的变化始终是自上而下的,随着汉文化的形成,古蜀文化的诸多因素或退出历史舞台,或融化成汉文化的地方类型。  相似文献   

10.
正在贵州众多的少数民族中,拥有自身原创文字的民族不多。水族水书奇迹般地存在于荒郊僻壤的黔南一隅,更显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水族主要繁衍生息于贵州、广西两省交界处的龙江、都柳江上游一带,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独山、都匀等四县(市)为主要聚居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丹寨、雷山、从江、黎平、剑河、麻江等县为主要散居区;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和云南省富源县古敢乡也有水族村落分布。文字是一  相似文献   

11.
胡晓烨 《寻根》2022,(1):54-60
丧葬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墓葬是丧葬文化外显和考古出土文物的重要场域.以简牍为主要载体的遣策,形成于中国古代社会以物质和精神层面送别亡人的丧葬仪式,起着沟通人间与冥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水族自称“虽”,是个人口不多却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水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群的一支——骆越发展而成的。秦汉以前,其先民住在今广西邕江一带的邕虽山。由于战争原因,离开邕江,途经河池、南丹,逆龙江而上,迁居黔桂边区。如今水族主要聚居于云贵高原苗岭南麓都柳江和龙江上游地区。三都是我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和巨大的促进作用,丰富了世界文化,是世界人类文明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文明之一。现代社会,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14.
门作为建筑的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门作为建筑的出入口,是联系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通道。作为表现一定文化的建筑,其组成部分的门,除了供人出入外,门的标志与象征性既明显又重要。建筑大门的“等级”观念折射的传统礼制等内涵,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白居易有诗:“谁家起第宅,朱门大道边?”朱者,红色也。  相似文献   

15.
宋王山宋墓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街张店村。2004年发掘的三座墓皆为长方形单室砖墓,为湖北武汉地区北宋时期较流行的墓葬形制。三座墓共出土器物17件,有瓷器、陶器、铁器、铜器和较多铜钱。瓷器中特别是两件影青瓷薄胎高足碗和一件莲瓣纹影青瓷高足碗,代表了北宋影青瓷的较高水平。三座墓出土的北宋时期的铜钱14种,共计85枚,为判定墓葬的下葬年代提供了参考。此次发掘对研究本地区在北宋时期的经济和文化习俗有一定价值,充实了本地区的宋墓资料。  相似文献   

16.
曲靖以珠街八塔台为代表的青铜文化遗存,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其明确的地域分布,独特的墓葬堆积形式以及富有特色的随葬器物,不仅在云南青铜时代墓葬中极为罕见,就是在全国亦难寻二例。而由于墓地所出器物中有一些器物与滇文化有相似之处,大多数研究者都将晋宁石寨山为代表的"滇文化"同八塔台作对比研究,把后者归入滇文化系列,而把两墓地中的特殊遗迹现象和独特而鲜明的文化特征,则看作是滇文化中的一种地方文化特征,作出"滇文化八塔台——横大路类型"的考古学文化命名。但八塔台自身的文化特征十分明显,很难与滇文化整合在一起,相关的问题还有必要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的认知和审视,发展中的建筑教育既要同步于开放的、多元化的建筑设计理念,也需要蕴育深刻的文化自觉。基于现代建筑教育的文化反思,解析建筑教育与文化自觉的关系,通过转变意识、改变方法以及更新内容实现建筑教育的文化重构,以适应现代建筑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国家.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成了各自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当代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使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困境。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已经成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存和发展我们各自的优秀传统,如何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效地参与到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之中,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试论文化发展的三大外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发展的外部动因是什么,历来都是众说纷纭的。除去公认的政治因素外,还有地城、经济、和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文化发展的外因正是一个社会、一段历史中最显著的外部特征之使然。从这个角度来看决定文化发展的地城、经济、和技术等因素,地城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其实更多地是在人类文化原初阶段,经济对文化发展影响的敏感时期往往是在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社会中,殆到20世纪前后,尤其是信息革命以来,技术成为影响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20.
铜镜在我国古代青铜器中独成体系、是收藏价值很高的工艺美术品。铜镜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有着各自特征,它又成为古代墓葬中断代的标准器之一,在考古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铜镜反映了古代文化艺术水平、冶炼和装饰工艺水平,是古时人们精神生活的反映。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