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有友好、和谐的交往,也有相互矛盾,甚至战争。民族之间的和谐、团结和相互融合,是多民族的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将这一民族关系的重要方面概括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和谐"。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被社会学家喻为“民族的拼盘”。自英国移民踏上这片土地之日起,已先后有来自世界120个国家、140个民族的移民到澳大利亚谋生和发展。多民族形成的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亚社会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3.
牟钟鉴 《寻根》2003,(6):8-15
一从历史上看,孔子思想规约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方向,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又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这样一个大国,它的文明能够延绵不绝、常存常新,它的社会能够长期稳定、没有分崩离析,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在世界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它也有过政治分裂、军事对峙、民族纷争的时候,但最终它都能够克服这些对立冲突,走向统一。它之所以能够在民族和地区的多元中保持一体,经受得住内部政治对抗和民族冲突的激荡和考验,一个极重要的原因便是它有着以儒家为轴心的深厚文化传统,这个文化传统积累…  相似文献   

4.
王震 《华夏文化》2021,(2):17-19
元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然而,这种统一是建立在强力军事镇压基础之上的,这就导致它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因此,在元朝统治时期,"盗贼"蜂起,极大地动摇了元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5.
清朝满族社会的变迁及其史料王钟翰满洲民族简称满族,是中国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个成员,有著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渊源。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和国家形态的满族民族名称,17世纪30年代才出现虽然较晚,但它与古籍中先秦的肃慎人,汉、晋的捐娄人,隋、唐的匆吉人和*朝人...  相似文献   

6.
关于"支那"名称的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汉文 《寻根》2003,(3):51-57
9长期困扰世界学术界的一个难题是:世界相当多的国家,特别是古代西方对于中国的称名“支那”(China)是从何而来?它与西方接触中国的历史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因为历史并不是过去,在一定的意义上,正如西方史学家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而国家名称则是其历史的符号,它的所指与能指都与这个国家的历史直接相关。直到近年,关于“支那”一词的争论仍然很激烈,当有人使用“支那”来称呼中国人时,海内外华人都对于它是不是有贬低中国人的含意十分关注,这方面的争论一直不断。因此明辨这一名称的来源是十分重要的。笔…  相似文献   

7.
周朝晖 《寻根》2015,(3):130-137
在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县)历史上,曾经活跃过一个中国移民群体——"闽人三十六姓"。据载,明洪武、永乐年间曾有一批来自福建沿海的特种技术团体"奉旨往琉球"。有关这一历史,在东亚海域诸国各种文献颇有涉及却又语焉不详。而在东亚海洋史上,这  相似文献   

8.
正一显然,在《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一书中,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对于在他之前的有关民族或民族主义的研究是不满意的,其研究现状可一言以蔽之——量多而质浅。对此种弱态,他是这样描述的:"民族(nation),民族归属(nationality),民族主义(nationalism)——这几个名词涵义之难以界定,早已众所周知,遑论对之加以分析了。民族主义已经对现代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与此事实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9.
李映发 《寻根》2009,(2):43-46
四川人的信仰习俗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藏、彝、羌、土家等兄弟民族十余个,本文主要讨论汉族的信仰习俗。清代四川是一个移民社会,各省入川移民绝大多数是汉族。清代移民“五方杂处”,长时期的“习尚相染”,逐渐形成共同的信仰习俗。四川地域辽阔,各地习俗虽有些地域差异,但也不过是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0.
藏彝走廊是一个民族众多、文化多样性十分突出的区域。在这样的区域中,不同民族间的交往、接触呈现了什么样的状况?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指出,藏彝走廊中的民族在民族交往中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主观上民族观念淡薄、民族界线模糊;二、文化普遍持包容态度,使各民族在文化上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章对这些特点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讨论,认为藏彝走廊多民族交往的这些特点,对于我国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化形态(史)论是一种主张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无优劣之分别,但是有发展形态或历史形态差异的文化发展观。根据其划分标准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大类:文化力模式、文化共同体模式、主体性模式。而马克思用"实践生成"主体性范式对传统"主体性"模式文化形态论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重构和改造,这种范式内在地包含了前二者,同时又克服了二者的单一性、片面性,相比之下显得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2.
张笑 《大理文化》2011,(1):101-112
剑川海门口文化与白族原始宗教大凡讲到云南的历史,讲到白族的原始宗教,可以说无不与剑川海门口文化相关联。文化人类学专家罗康隆先生讲过:"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它一定占有一片特定的自然空间,这片自然空间中所有自然特性就构成了该民族特有的生存环境"。罗先生还特别谈到:"生存于不同生境的人们共同体,创造出了自己  相似文献   

13.
郑家庄走笔     
北雁 《大理文化》2021,(7):40-43
一 坐落在滇西洱海之源弥茨河畔的郑家庄,是一个拥有汉、白、藏、傣、纳西、傈僳、彝7个民族的多民族聚居村落.四围香稻、绿意盎然,田园诗色、景致怡人.今天的中国,56个民族交融共生,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任何一个县城和集镇的居民,已经完全不可能再是单一民族.但一个仅125户人家、525口人的自然村落,居然成了7个民族共同的和谐家园与生息乐土,放眼整个中国,或许很难找得出第二个.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共有56个民族,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服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苗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主要分布在贵州、重庆、湖北、湖南、云南、广西和广东几个省(市),苗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绚丽斑斓的服饰文化。湘西苗族服饰被湖南省收录进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服饰还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王锋 《大理文化》2005,(5):58-61
语言文字和民族的关系十分密切.从历史的角度说,语言文字蕴涵着民族历史上沉淀下来的大量文化信息,是一个民族巨大的文化宝库.从现实的角度说,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发展,也与其语言文字息息相关,在某种程度上说,语言文字的保存和发展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成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关于天下观、中国观、夷夏观、大一统等方面创造出一系列颇具概括力和表现力的观念,如“畿服理论”和“春秋三世说”,分别从空间和时间方面表达了富有鲜明特色的民族融合主张,对我们揭示辽宋西夏金时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演进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描述历史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新时代中国民族史工作者要自觉肩负起新的使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史理论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匈奴是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一个游牧部族,也是我国古代北方草原上的一个游牧民族。兴起于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衰落于公元一世纪(东汉初期)。在大漠南北活跃了约三百年,其后在公元三至五世纪又在中原地区继续活跃了约二百年,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曾发生巨大的影响。从公元前三世  相似文献   

18.
满学是满洲学的简称,它的英文是Manhulogy。满学主要是研究满洲历史、语言、文化、社会及其同国内各族和域外各国文化双向影响的一门学科。中国是满族的故乡,对满洲历史、语言、文化、社会等的研究,有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纵观300多年演化,可以分作三个时期:在清朝,自满洲族以新的民族共同体正式出现后,便开始了对满洲诸资料之搜集、整理、汇编、纂著的工作。清定鼎燕京后,上述工作更广泛、更深入、更系统地进行着。于满族历史,《钦定满洲源流考》是一例;于满族语言,《钦定五体清文鉴》是一例;于满族文化,《钦定满洲祭神祭天…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刘永平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规范,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的基本内容是热爱祖国人民,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对祖国事业的忠诚,爱国主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能形成一个民族国家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20.
洪洞大槐树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六□安介生葛剑雄山西洪洞大槐树,在中国移民史上大概要算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移民发源地了。“问我祖先来何处(或作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流传了数百年的民谣,在华北的老一代中几乎是尽人皆知的。随着华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