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望野 《收藏》2009,(7):26-31
对红绿彩的认知过程与文献记载 对釉上彩绘陶瓷的关注与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最早对早期釉上彩绘(红绿彩)进行阐述的是许之衡先生,他在《饮流斋说瓷》中云:“本色地加彩盖始于宋,或谓始于明者,非也。  相似文献   

2.
西安地区发现的红绿彩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华 《收藏界》2011,(10):56-57
红绿彩器是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红、绿、黄彩等彩绘并以黑彩勾绘,再入窑低温烧制,即釉上彩绘。红绿彩曾被称为“宋加彩”.因是以红彩为主的彩绘,日本也称之为“赤绘”。西安地区于1982年在钟楼附近基建工程中发现三件红绿彩瓷器,均为玩具类的童子,分别为:白釉红绿彩瓷童子俑(图1)  相似文献   

3.
王军 《收藏界》2012,(8):61-62
五彩瓷器,釉上彩绘瓷器的一种,泛指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瓷。它是在宋、元时期的釉上红绿彩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明清两代得到发展,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先后出现青花五彩和以红、黄、绿、蓝、黑、紫等为主的釉上五彩两大类。  相似文献   

4.
王志军 《收藏》2007,(4):48-49
红绿彩瓷器是指在已烧成的瓷器釉上以红、绿诸种低温色釉绘成装饰图案的瓷器,后来它衍生出在白釉以外的其他釉色上饰以各种纹饰的彩瓷。  相似文献   

5.
刘志国 《收藏》2009,(7):40-42
红绿彩瓷是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以红、绿、黄等低温颜料彩绘,再进行第二次低温烧彩而形成的彩绘瓷。绘制金彩者,则还要进行第三次彩烧,称之为“红绿彩加金彩”。还有先施黑彩,烧成后再做红绿彩彩绘的。  相似文献   

6.
秦大树 《收藏》2001,(10):18-22
红绿彩瓷器是中国古代广泛生产的一种低温釉上彩绘瓷器,它流行于金元时期,主要在北方地区生产,以丰富艳丽的色彩,流畅生动的纹饰备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朱纪 《收藏界》2010,(2):55-58
山东淄博最早的陶瓷遗址是淄川区寨里窑,为北朝晚期。历史上淄博陶瓷有两个辉煌时期,一是生产名贵典雅的雨点釉、茶叶末釉、青釉印花器的宋金时期;一是乡风浓郁全面贴近百姓生产生活的近代时期。近代淄博民间陶瓷以生产模印和彩绘陶瓷为主,民国时期的红绿彩,是乡村民俗艺术显著特征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崔颖 《收藏》2009,(7):54-55
清末民初的淄博博山窑大量烧制红绿彩、青花五彩、釉中彩等民间日用器,烧制技术娴熟,色彩斑斓,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邵玉兰 《收藏》2011,(6):78-81
青花五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彩绘瓷品种之一,由宋金红绿彩瓷发展而来。青花五彩为宣德时期创烧,嘉靖、万历时期盛行,到清康熙时期,五彩瓷器的烧造达到顶峰。青花五彩是在已高温烧成的青花瓷器上,用釉下青花与多种金属为着色剂的釉上彩料绘制图案花纹.  相似文献   

10.
倘红 《收藏》2008,(11):46-47
扒村窑任令河南省禹州市扒村,始烧于唐,历经五代、宋金而终于元、明。烧造产品有白釉黑花、黄釉黑花、白釉划花、红绿彩、三彩、白釉、黑釉、黄釉等,装饰技法有绘画、划花、剔花,有釉下和釉上两种彩绘。白地黑花瓷较有特色,器型丰富,其中瓷枕造型新颖,装饰内容取材广泛、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民众的生活情趣和审美习惯。瓷枕的枕面装饰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1.
田秋平 《收藏》2008,(3):78-80
红绿彩是磁州窑系继剔花、白底黑花等装饰技法之后,创新出的另一种瓷器装饰艺术。它是在高温白釉或白釉黑彩瓷烧成之后,在白釉之上以红、绿、黄等彩料勾画或添涂出纹饰,再次入窑以低温烧制而成,以往曾称作“宋加彩”。遗憾的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作为磁州窑系重要产品的完整的八义窑红绿彩瓷器如今只在美国、日本和国内的几处重要博物馆有收藏。  相似文献   

12.
胡焕英 《收藏界》2012,(8):63-67
红绿彩瓷是在高温白釉或白地黑花瓷烧成后,在白釉上用红、绿、黄等彩勾画出纹饰,再入窑以800℃左右的低温烧成。因此也常称为"宋加彩"或"金加彩"。红绿彩瓷主要有两大类产品:一是日常用品,如碗、盘、杯、瓶、罐、枕等器  相似文献   

13.
2000年第7期第8页《釉上彩与釉下彩》一文的内容不完全正确,除这两种釉彩外,还有一种既采用釉上彩又采用釉下彩烧制的复合瓷器,称为“逗彩”或“斗彩”。“青花加彩”意为釉上的加彩和釉下的青花互逗(斗),称釉上彩不妥,应称为逗彩。“黄釉青花”亦属斗彩。 上海辞书出版社《简明陶瓷词典》:“南京三国(吴)墓中出土的一件青釉褐彩盖罐是我国最早的釉  相似文献   

14.
景德镇釉上五彩是从元明的红绿彩和"大明五彩"发展而成的。清康熙年间五彩与青花成为两大主流品种。五彩题材广泛,构图新颖,形象概括,用笔洗炼,线条刚劲,色彩明艳,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风味,是瓷苑一枝古艳的奇葩。本文试从花鸟图方面分析其艺术特色,兼及民国仿品特征。  相似文献   

15.
耕生 《收藏》2010,(8):52-55
2010年元月,深圳市召开了中国红绿彩瓷器专题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由深圳博物馆、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等单位主办,并配合推出与深圳望野博物馆合作的红绿彩瓷专题展览,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也配合举办了“唐人器物展”。  相似文献   

16.
蔺永茂  解玉霞 《收藏》2012,(7):42-47
黑釉瓷是古代陶瓷中的特色品种,从东汉至明清持续发展,并演变出多种特有工艺,除了以釉色和造型装饰以外,黑釉瓷上还演进出结晶釉、刻划花、剔花、贴木叶、剪纸、漏花、金银彩饰、红绿彩饰等缤纷多彩的装饰手法。尤其在唐宋时期,黑釉瓷在南北方都有发展,在北方的定窑、邢窑、巩县窑、耀州窑、磁州窑以及南方的建窑、吉州窑、景德镇等窑场都有...  相似文献   

17.
黑釉瓷是古代陶瓷中的特色品种,从东汉至明清持续发展,并演变出多种特有工艺,除了以釉色和造型装饰以外,黑釉瓷上还演进出结晶釉、刻划花、剔花、贴木叶、剪纸、漏花、金银彩饰、红绿彩饰等缤纷多彩的装饰手法。尤其在唐宋时期,黑釉瓷在南北方都有发展,在北方的定窑、邢窑、巩县窑、耀州窑、磁州窑以及南方的建窑、吉州窑、景德镇等窑场都有各自的特色黑  相似文献   

18.
“珊瑚红”是明朝中后期景德镇御厂制瓷者熟练掌握低温釉上铁红烧制后,在明初矾红彩制作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彩釉。坦白讲,“珊瑚红”应是“矾红彩”的一个发展分支,现在几乎成为矾红单色釉、色地釉的一个代名词。一、“矾红”  相似文献   

19.
《收藏界》2011,(12)
原件藏于故宫博物院瓷艺大师依故宫馆藏原物1:1精仿龙行天下对瓶由康熙红绿彩描金云龙纹直颈瓶和康熙矾红地描金云龙纹直颈瓶组成,原件藏于故宫博物院。前者底釉洁白光亮,纹饰均用红彩勾边,并以红彩添涂为主,间施以绿彩、金彩,腹部主题绘一  相似文献   

20.
不详 《收藏》2010,(8):47-51
深圳望野博物馆是2009年2月由广东省文化厅批准设立的私人博物馆,开馆伊始筹办“精彩·中国-中国12--13世纪彩瓷的辉煌”展览在深圳博物馆专题展出。12至13世纪彩绘陶瓷即通常所说的宋金彩瓷,因釉面装饰色彩多见红、绿两色俗称“红绿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