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统照从中国文化精神出发研究拜伦与常人不同的人生,从遗传学角度研究其性格、人格;从爱情与生活经历研究其诗歌的发展;从性格人格及时代环境研究其思想;从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其人其诗。王统照受到拜伦的巨大影响,是性格人格上的隐含影响,对拜伦的学习研究使王统照“心神俱旺”。  相似文献   

2.
王统照从中国文化精神出发研究拜伦与常人不同的人生,从遗传学角度研究其性格、人格;从爱情与生活经历研究其诗歌的发展;从性格人格及时代环境研究其思想;从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其人其诗.王统照受到拜伦的巨大影响,是性格人格上的隐含影响,对拜伦的学习研究使王统照“心神俱旺“.  相似文献   

3.
关于鲁籍“文学研究会”时代的作家王统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80年代以来一直是一部分学者热中谈论的话题。这些学者认为 ,文学史对王统照的评价和王统照对中国新文学的实际贡献是不相称的 ,应该进一步提高王统照的历史地位。但呼吁归呼吁 ,王统照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改变。特别是进入 90年代以后 ,几种新出的、有影响的现代文学史著作几乎已经忘掉了这位第一代新文学作家。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结果呢 ?系统研究王统照长达二十余年的刘增人先生在他的新著《王统照论》中 ,令人信服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辨析。《…  相似文献   

4.
王统照从中国文化精神出发研究拜伦与常人不同的人生。从遗传学角度研究其性格、人格;从爱情与生活经历研究其诗歌的发展;从性格人格及时代环境研究其思想;从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其人其诗。王统照受到拜伦的巨大影响,是性格人格上的隐合影响,对拜伦的学习研究使王统照“心神俱旺”。  相似文献   

5.
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中,融批评家、理论家与创作家与一身的不乏其人。王统照无疑是可以进入此行列的作家。长期以来,王统照被称为有影响的诗人、小说家、乃至散文家,已载入文学史。可是,他深厚的文艺理论素养,丰富的文学批评,却少有人注意,更未得到认真研究和公允评价。当我们不回避这一部分文学遗产时,便不难发现它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就总体和作家的责任感而言,王统照的文学理论和批评表现出强烈的自觉意识;如果从理论的视野说,他的批评文学又具有鲜明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比较意识;而具体到批评的标准和尺度上,他无不反映出独具的审美意识。王统照在新文学小说、诗歌、散文等创作方面的  相似文献   

6.
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艺团体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诗人。他一生抨击黑暗,渴望光明,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是他的思想基础,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是他所遵循的创作原则。在新文学的园地上,王统照是一个辛勤的园丁。  相似文献   

7.
山东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出版的《王统照文集》,经过编者汇选,将王统照的作品和论文衮然汇集为六大卷。两位编者还于一九八三年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统照研究资料》(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乙种丛书之一)。这两本书给了读者和研究者以极大的方便。但其中仍少有疏漏之处。本文所及是关于王统照刊于《晨光》杂志的佚文及几点错疏。王统照于一九一八年考入北京中国大学英国文学系。次年三月,筹办《中国大学学报》,任编辑。不久,参加了“五四”运动。十一月,与友人创办综合性期刊《曙光》。年底又参与发起“文学研究会”。越一年,十二月,他参加了高一涵、罗承烈、汪清沦  相似文献   

8.
李霞 《济南大学学报》2005,15(6):F0003-F0003
作为山东现代文学第一人,王统照在诸多领域里都成果斐然,但文学史对王统照的评价及定位,与之对新文学发展的贡献却无法相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部分学者提出,应该进一步提高王统照的历史地位.作为王统照研究的新成果,阎奇男的《“爱”与“美”——王统照研究》一书重新评价王统照其人其文,再次发掘王统照的文化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统照不同时期的创作都受到了外国文学的影响。1926年回归故里以前,主要受叶芝和泰戈尔的影响,强调爱与美,运用象征手法;1926年到抗战爆发前,受俄苏文学影响,创作了《山雨》等现实主义名篇;抗战时期,除了较早的诗歌,都在充分吸收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基础上运用象征手法,在客观写实中杂进了主观的抒情和朦胧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杨洪承教授长期耕耘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现代文学与文化究等方面建树颇多。先后出版了《王统照评传》、《文学史的沉思》、《文学社群文化形态论》、《文学边缘的整合》、《现象与视阈》、《废墟上的精灵》等。这些著作展示了杨洪承教授长期以来不地从多层面、多角度、多视闾对现代文学与文化进程进行思索和透视的努力,也显示了他在文学批、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及文学理论研究等方面的诸多创获。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是从翻译、借鉴欧美文学开始的,现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丁玲早期创作就受到拜伦浪漫主义和乔伊斯“意识流”小说的影响,本文对这种影响关系进行了梳理,并进一步从历史背景、作家的个性气质及其文化底蕴等方面深入地分析了丁玲对拜伦和乔伊斯选择性接受的原因,从而阐明了丁玲早期创作与外国文学及其本土文化传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统照在青岛工作、生活了近30年。在他大量的文学作品里,有许多在青岛、写青岛的诗文,以及反映其教师生涯、教育思考的力作。王统照在旅欧期间对教育进行了专门考察,美育是王统照最重要的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13.
王统照的散文既忠实地记录了他的生活历程和思想演变轨迹,又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面貌,留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14.
刘增人的《王统照传》与《王统照论》,代表了中国90年代王统照研究的新水平,与80年代乃至此前的王统照研究进行比较,90年代这一研究的主要特点是:资料工作全面扎实;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有深刻的精神沟通;选择了最易于发挥主体感情的文体形式及话语方式,把研究对象置于东西方文化大交汇的背景上思考,第一次对王统照独特的人格内涵作了全面,认真的挖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从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视觉,对王统照乡土叙事中的民俗意象进行研究。王统照自觉的民俗学意识和扎实的民俗学学养,使他在乡土叙事之中尤为注重民俗意象的描写,特别是将社会民俗心理、民俗信仰与乡土世界的原生形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凸显出浓烈的民间意识。  相似文献   

16.
《太原大学学报》2017,(1):51-55
对比于冰心的《超人》与王统照的《湖畔儿语》,鲁迅《狂人日记》和《故乡》中的"他"指称不明、难以明确断定。这个身份不明的"他"是鲁迅文学世界多义而深刻的显在标志,一条永远无法弥补的裂缝。随"他"而来的是言说与理解的哲学性难题。  相似文献   

17.
戈宝权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外国文学研究家、翻译家,他对中外文学关系史、翻译史以及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较深的研究。由于他勤奋好学,自学了英、法、日、世界语之外,又研习俄语及东欧、西欧一些国家的文字,为他从事研究和翻译外国文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戈宝权先生早在三十年代起,便开始翻译和研究外国文学,历经六十余年,共出版译著五十余部。他对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有卓越的贡献,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戈宝权先生除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之外,还是一位鲁迅研究专家。他在1981年,先后出版《鲁迅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阿Q正传〉…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王统照晚年的国内形势,剖析了王统照暮年的创作心理状态。其心理状态是复杂的:既有胜利后的欣喜。又有因病而不能工作的苦闷和考虑到自己来日无多而急于工作的急迫感。  相似文献   

19.
对王统照欧游创作研究可得出与王二川研究王韬1867年游历欧洲论文的不同结论。第一,王统照寻求和倡导的是现代化与自然景物的调和之美。他认为荷兰许多地方是实现现代化与自然调和之美的范例。说明现代化与自然未必是对立或水火不容的。第二,在异国自然山水草木面前和全球性语境中王统照有两种身份。一是世界公民,一是中国游子。如前种身份占上风,则“此我”就是“我”。如后种身份占上风,则“此我非我”。第三,在21世纪,全球性语境必然带来更多的全球统一性,未必一定加重主体的内在冲突。从文学到文化,自然形象未必一定成为此我与非我、中国与西方、同一性与差异性之间激烈冲突的战场。  相似文献   

20.
1923年1月15日《时事信报·学灯》刊发的王统照给茅盾的信,不见于《王统照全集》,可判定为王统照之集外书简。笔者借助相关史料,对这封信涉及的《小说世界》事件略作钩沉,当不无学术之意义。另,上海文艺出版社之《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6辑的三通王统照致赵景深信札,亦未编入《王统照全集》内。由此而提出王统照学术资料的建构工程,应包括《王统照全集补遗卷》《王统照书信集》等保障性资料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