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又见堂会     
堂会生来就是为私家准备的,它提供的是私人的欢娱,专场的盛宴。过去的数十年里.中国社会一直强调组织生活,使得许多私人的活动都被抑制。堂会基本处于地下状态.人们只能偷着找乐。如今,当一部分演员从体制里走出来变成自由身.一部分消费者从公共组织的娱乐项目疲劳退场。双方一拍即合.我花钱,你演出.堂会在争议声中变脸复出。  相似文献   

2.
家父曾于上世纪40年代末在黄金大戏院看过麒派的精湛演出.还留下了两张弥足珍贵的老戏单.虽已纸脆泛黄,但不失是一份记录上海文艺戏曲界上演“抗日”剧目的时代历史珍档.时隔多年,我倍加珍惜保存至今,而今撰写些幕后往事供读者鉴赏.  相似文献   

3.
日本九州大学图书馆的"滨文库",乃前辈学者滨一卫教授收藏的文献史料。文库的重要特色是滨一卫早年从中国带到日本的近二百张老戏单。挑选1935、1936年的若干张有代表性的老戏单,逐一作个案研讨,探索单张戏单研究的学术面向;同时配以图片,可收以文释图、图文互证之效。戏单虽为一纸薄页,却是戏曲演出史的第一手文献史料,它具体而鲜活地反映出演剧的组织过程,联系着演出的诸多环节,甚至能从中管窥彼时的梨园生态。将这批收藏于异域的中国戏曲文献介绍给国人,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1988年岁末,当日历将要翻过最后一页的时候,中国文艺舞台的倾斜也到了令人目眩的地步。全国各大城市的一些歌星、笑星、影星争先向“穷乡僻壤”大转移,在“走穴”的风口浪尖上,演出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一名歌星两个月便获得20万元,有人看见他经常驾驶豪华型汽车在街上兜风。一名红歌星不给够2000元誓不上台。据兰州来的一位目击者说,去年9月,北京有几个尖子演员到兰州“走穴”,票价10元一张,有的黑市票高达60元一张,由于准备工作不足,扩音器出了毛病,观众蜂拥上台,质问演员,有的演员挨了拳脚;“穴头”见势不妙,悄悄溜走。演员在警察的保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周刊》2006,(9):79-79
由话剧导演田沁鑫执导、江苏省昆剧院演出的昆剧《1699·桃花扇》,将在北京首演。田沁鑫新导的《桃花扇》是名符其实的“青春版”,全部演员的年龄和剧中角色相仿,演员平均年龄只有18岁。据田沁鑫介绍,这一版《桃花扇》再现了昆曲的和谐之美。为了恢复原版的风貌,剧组曾赴上海、苏州、浙江各地寻找散落的曲谱。在改编上,田沁鑫只根据孔尚任原作,依照演出节奏进行了删节,没有新编和改动。而且,他还基本恢复了300年前文武并重的演出规模,舞台设计也非常考究,有“明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南都繁会图》首次全景亮相;康熙年间的曲谱、昆曲大师俞…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名人官司新闻上版面,这使我想起了“官司新闻”这个名词.请看:电影演员达式常为告别人“诽谤罪”的官司,杨在葆为自己肖像权的官司,歌唱演员沈小岑为离婚案的官司,滑稽演员杨华生的住宅调换的官司,徐良、游本昌、陈佩斯为“名誉权”的官司,以及最近劳模杨怀远与作家张士敏的一场官司,都十分引人注目。是也乎!非也乎?看法庭最后裁决。这就是近几  相似文献   

7.
一九六四年九月的一个夜晚,当上千名观众怀着喜悦的心情看完了内蒙古乌兰牧骑的演出,走出北京青年艺术剧院的大门时,一个年仅十六岁的中学生却悄悄溜到了剧院的后门。他没有想到,演出之后还有领导接见,直到一个多小时之后,他所盼望的那些人才从后门走了出来。青年急切地走上前,拉住了乌兰牧骑负责人的手:“我叫崔承,是北京四中高一的学生,我会演戏,会跳舞,会作曲,你们把我带走,让我当一名乌兰牧骑演员吧。”望着他那张真诚的脸,乌兰牧骑负责人被深深感动了,但随即却又摇了摇头:“小伙子,你还小,先  相似文献   

8.
梁牛 《新闻三昧》2006,(7):10-10
为减少机动车尾气对城市空气的污染,最近北京等地正在发起“多骑车、少开车”的环保宣传活动,媒体有关这方面的宣传报道自然也多了起来。然而,日前从北京出版的某报上看到一则题为“多骑车、少开车”图文并茂的新闻报道,眼球虽被抢去了,可心里却不是滋味,因为笔者觉得如此宣传“多骑车”有点怪!这张彩色新闻照片上,图中有3个人并排睡在地上,右边一骑车者蹬着自行车高高翘起了车头正欲从这三人身上飞过去,场面十分的惊险!照片的文字说明为:车手在进行骑车特技表演,号召市民多骑车、少开车。显而易见,如此飞车特技表演与宣传“多骑车、少开车…  相似文献   

9.
王贞 《北京档案》2020,(4):5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北京的各种剧团数量多、规模小,人员也复杂。经过几年国计民生的安定发展和人民文化需求的变化,到1955年公私合营后,一些私人剧团(戏班子)的生存越来越困难,老观众流失,新观众的观剧意愿有了很大改变,许多剧目也不再适应时代需要,一些戏目不能再演,演出剧目总体减少。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北京文化部门的主导下,开启了戏班子的合并工作,也为"中国京剧第一团"的诞生提供了历史契机。北京市档案馆馆藏的一组档案,记录了马连良剧团和北京市京剧二团合并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记者韩阳)2006年春节前后,相声演员郭德纲异军突起,成为热门人物。曲坛大家辈出,为何自称“非著名相声演员”的郭德纲得以名声鹊起呢?很多出版社纷纷联系郭德纲要为其出书,但意外的是有一家出版社早“先声夺人”出版了这一热门人物的图书。早在上个世纪末,郭德纲就曾在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了《话说北京》一书,展示了他扎实的历史文化功底和幽默深沉的语言艺术。《话说北京》用历史遗产、名人掌故、民间传说、社会沿革等60则段落,以类似单口相声的文笔,描绘了老北京的历史和民俗。其风格出入于雅俗之间,是茶余饭后的谈助,是正史学问的…  相似文献   

11.
潘占伟 《出版科学》2013,21(2):27-29
以《菊苑留痕:首都图书馆藏北京各京剧院团老戏单(1951—1966)》的编辑出版为例,强调在京剧资料文献类图书编辑工作中责任编辑应提高学术意识,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增加稿件的学术含量和附加值,并增强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万佳欢 《中国新闻周刊》2011,(28):76+78-76,78
7月22日,音乐剧《时光当铺》在北京演出。该剧以美国斯坦福大学在校生为演员班底,从反恐、反战的主题出发,关注了华裔移民的苦难奋斗史。  相似文献   

13.
本人采写的现场短新闻《杂技演“砸”之后》(载《襄樊日报》1996年11月25日一版),在全省地、市、州报好新闻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并荣获湖北新闻奖二等奖.现将采写经过记叙如下:无意中碰上的“点子”初冬,周末的晚上,揣着单位发的两张票,我和儿子到襄阳影剧院看杂技演出.原以为是大名鼎鼎的武汉杂技团,开演才知是孝感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杂技团.既来之则安之.这是该杂技团来襄樊的首场演出.“空中飞人”、“绳子担碗”、“钻火圈”,尽管是些眼熟的传统节目,但演员演得很卖力,娴熟之中不乏精彩,不时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在报幕员的介绍下,一个11岁的小姑娘上场表演“晃板弹碗”节目.这个节目是我第一次见到,在电视上也未见过,感到很新鲜.开始小姑娘表演得很顺利,但在表演最后一个高难度动作时失败了——演“砸”了!剧场内却是出奇的安静,全场一千多观众没有一人吹口哨,没有一人喝倒彩.此时,我的大脑中闪现出另外一种迥然不同的画面——我曾不只一次地目睹过,过去在一些演出现场因演员表演失误,而引起观众吹口哨、怪叫等起哄现象,有时就连电影出现断片现象,也会有人起哄.两种画面一对照,我意识到观众在文明素质方面跨了一大步.时值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主题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刚刚开过,就在同一剧场,  相似文献   

14.
越来越多的名人官司新闻上版面,这使我想起了“官司新闻”这个名词.请看:电影演员达式常为告别人“诽谤罪”的官司,杨在葆为自己肖像权的官司,歌唱演员沈小岑为离婚案的官司,滑稽演员杨华生的住宅调换的官司,徐良、游本昌、陈佩斯为“名誉权”的官司,以及最近劳模杨怀远与作家张士敏的一场官司,都十分引人注目。是也乎?非也乎?看法庭最后裁决。这就是近几年来在大讲学习法制、维护法制、运用法制的热潮中,在报纸上新出现的一种新闻品种,暂名之为“官司新闻”。上法庭、打官司每天都会发生很多宗,但不是每宗都能构成新闻。这里说  相似文献   

15.
“我在海岛上有张床”——王树春给中国的有产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上午还远在北京开会,下午已经乘着私人游艇出海捕鱼了。  相似文献   

16.
4月 29日起,为期 8天的河南电视台“梨园春”北京戏曲周在中国剧院举行,饱含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连台好戏征服了见多识广的首都观众。他们或扶老携幼,或几代同堂,或亲朋互邀,或情侣相约,万余名热情的首都观众来到中国剧院观看河南戏曲艺术家的精彩表演。   5月 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亲临中国剧院观看了闭幕演出。丁关根对演员的精彩表演和大家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戏曲艺术所做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并祝贺演出成功。这为“梨园春”北京戏曲周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 8天的演出过…  相似文献   

17.
脸谱 脸蛋 脸皮国元脸谱是戏曲的象征,是被扮演者身份及个性的注键。戏曲演员成名,不靠脸谱。但提及脸谱,自然想起戏曲,想起名角名段来。近日,北京举办“中国京剧名角名段演唱会”,盛况空前:演出现场,中央领导看得津津有味;电视机前,热心戏迷乐得如痴如醉。这...  相似文献   

18.
月18日,已走过75年发展历程的《新民晚报》推出新版试刊。改版后的《新民晚报》加大了新闻版面比重,天天26个新闻版;整合专副刊资源,推出“星期天夜光杯”、“国家艺术杂志”等一批新的周刊;版面视觉效果也由穿插式变为模块式设计。《新民晚报》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老晚报,这次改版是她自1998年1月1日第四次改版以来最大一次改革动作,体现出这张老报纸不断进取,与时俱进的特质。就在《新民晚报》改版的同一天,北京报业市场创刊第二张晚报———《法制晚报》。《法制晚报》的前身是北京政法委主办的《北京法制报》,在去年底的报刊整顿中…  相似文献   

19.
我是《北京日报》的老订户.我爱读《北京日报》,因为这家报纸不仅能使我看到国内外的各方面的新闻报道,而且能够使我及时了解到我所生活的北京周围发生的许多事情。作为一个戏曲演员,我更关心戏曲界的情况,看看北京各家剧院在演甚么戏,哪个地方的戏曲剧团来北京演出.这些《北京日报》都能及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2月8日《今晚报》3版《〈华子良〉光彩夺目》一文谈到,《华子良》这台戏有强大的演出阵容,“剧中的主要艺术形象都是由国家一级演员扮演的”(电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