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掀起了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作为问题解决的一种手段,提出问题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在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1989)和《数学教学的专业标准》(1991)等文件中,已经把提出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学习目标.这就是说,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解决预先提出的数学问题,还要关注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活动,使提出数学问题成为数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数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是指通过对情境的探索产生新问题,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的再阐述.它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洞察力和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正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已将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作为一个新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实践表明,由学生  相似文献   

3.
陈友健 《广西教育》2013,(34):22-24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应该是问题和解,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数学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其中将解决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一大目标,就足以显现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问题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有着独特的意义,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课程改革也在日益完善和更新,特别是对高校中数学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即创新与教学质量同步,独特与科学管理同步的教学方案.大力推进高等院校的数学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已成为高校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因此,应根据高校的办学目标及数学系列的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尝试,对于高校的基础教学和专业课的学习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数学课程现状提出高校中数学课程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几点改善和提高高校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欣婷  张波 《科教导刊》2021,(3):146-147
针对经济管理类学生大学数学课程的学习,首先分析了经济管理类学生数学课程的开设现状及学习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对应的整改措施;对经济管理类学生的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美国中小学数学课程经过了多次改革,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的改革更是统领当前世界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但美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当前我国新一轮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在"问题解决"目标中,除了继续提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之外,又强调还应重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本文以一道试题为例指出:加强学生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开展以"问题"为切人点,以"问题"为主线的活动,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长期的传统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极大地阻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在本文中,笔者就将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以此提出问题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希望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分关注的一点。我们知道,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所以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  相似文献   

11.
问题提出是数学和其他学科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它是通过给定的情境来生成和表述问题的过程。虽然国内外的课程标准一致认可问题提出的重要性,但是在教科书和课堂教学中,问题提出既不充分也不连贯。针对这些现状提出的三点建议,为教师和学生从事问题提出活动提供了一个较低的门槛,只需要对普通的数学活动和课程材料进行较小的改动。  相似文献   

12.
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NCTM)在2000年出版发行了《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与之前相比,此文件中“问题解决”这一过程标准,在坚持以前的一些基本观点的同时,进一步明确“问题解决不仅是学习数学的一个目标,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主要方式”;而且增加了新的目标——“使学生能够检验和反思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由此可见,“课程标准”的制定必然有一个继承和不断改进的过程。自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将“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目标提出以来,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变化和问题。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同时,应根据我国的国情,继承和发展我国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成果,研究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数学思想是指人类对数学对象及其研究的本质及规律性的认识.它是在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是建立数学和运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数学方法是指从数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概括性的策略。数学思想往往带有理论性的特征.而数学方法具有实践性的倾向。数学中用到的解题方法都体现着定的数学思想,一定的数学思想要靠数学方法去实现,数学思想和方法常统称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层次性和渐进性、过程性、变式的策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方法的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四条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三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   总被引:10,自引:11,他引:10  
中小学“情境-问题”数学学习是指中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熟悉的或感兴趣的数学情境出发,通过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和技能技巧并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活动,既重视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又重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既关注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又关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既强调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又强调学习过程的探究性。  相似文献   

15.
问题提出与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提出具有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基础。本文就问题提出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数学教学中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数学问题提出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问题提出是数学活动的显著特点,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改进学生对数学的态度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的一个窗口.对问题提出的研究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促进问题解决的一种手段,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的互动,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应关注影响该能力的认知和情感的因素,鼓励学生大胆地给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兴趣与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对“问题提出”的相关要求影响教科书的编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采用内容分析法,对10份涉及“问题提出”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进行编码,通过定量、定性统计分析发现,中小学数学课程文件中对“问题提出”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建构起了从宏观到微观的“问题提出”体系;内容表述由单一逐步转向综合;目标要求由模糊笼统趋向于明确具体。未来还需要提高数学课程标准中“问题提出”的实践性;增强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问题提出”的一致性;促进教师成为好的“问题提出”者。  相似文献   

18.
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数学教学是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教学,数学教学设计应当是问题式教学与问题式学习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设计。“问题解决教学”重视从宏观上、整体上让学生把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结构,倡导“整合认知,框架推进”,围绕“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在每一环节,各种教学模式可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有效认知工具支持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针对目前问题解决过程中缺乏有效认知工具支持的现状,文章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对认知工具的相关研究,然后以数学应用题为例,总结了影响解题的一般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可以辅助教师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旨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此基础上,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提出了相应认知工具的设计原则和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official curriculum documents make cursory mention of the need for problem posing in school mathematics, problem posing rarely becomes part of the implemented or assessed curriculum. This paper provides examples of how problem posing can be made an integral part of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It is argued that such programs are a good place to start the process of redesigning mathematics curricula so that school mathematics will pay more than lip service to problem posing. Data are presented and analyzed showing that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 can recognize the need for problem posing both in their own programs and in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a. Examples of problems posed by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An active learning framework for interpreting the role of problem posing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